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战争历史运动座标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李巨廉 参加讨论

究竟是什么使得20世纪头半个世纪,出现两次世界大战呢?
    首先,这是同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分不开的。经济力量是暴力的物质基础。有什么样的经济水平才有什么样的战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普精辟地论述过这一点:“没有什么东西比陆军和海军更依赖于经济前提。装备、编成、编制、战术和战略,首先依赖于当时的生产水平和交通状况。这是起变革作用的,不是天才统帅的‘悟性的自由创造’,而是更好的武器的发明和士兵成分的改变;天才统帅的影响最多只限于使战斗的方式适合于新的武器和新的战士。”⑦
    19世纪末叶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激烈的竞争,刺激了发达国家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和通讯业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以电力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机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视野,彻底摆脱了地方条件的界限,整个世界日益形成为一个整体。这是一个大科学、大工业、大生产的时代。这场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迅速导致了军事领域发生一场新的革命。⑧早在1893年,恩格斯在其《欧洲能否裁军?》一文中就曾经说过:“现在未必能再找到另一个像军事这样革命的领域”。⑨
    首先是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无烟火药代替了黑色火药;圆锥形弹头的后装膛线枪炮,代替了前装滑膛枪炮;连发步枪和机关枪成为步兵的主要武器;射击精确、射程远、射速快的新型火炮和观测仪器,大大提高了炮兵的威力。随后,军队又增添了全新的武器装备,如坦克、潜艇、飞机、航空母舰和化学武器,相应出现了空军、防空军、装甲兵、空降兵、化学兵等新的军兵种;出现了步炮坦(克)协同、陆海军协同的崭新作战方式。帝国主义列强各国的军队,以现代科技和大工业生产为基础,装备了大量火力极强、破坏力极大的现代化武器,这就使得战争能够达到历史上空前激烈的程度。
    铁路运输网络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后来汽车和飞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军队的战场机动方式,从徒步、乘马和畜力牵引,向机械化、摩托化过渡,产生了对敌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崭新作战样式(闪击战)。战场从平面发展为立体,战线的长度和纵深发展到几百、上千公里。战争的规模和范围极大地扩大了。在世界日益形成为一个整体的背景下,那些发生利害冲突的帝国主义列强,能够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跨洋越洲地打一场世界性的全面战争。而且,由于先是有线电报电话、后来是无线电话电报的应用,大大改善了军队的通讯联络。在这个基础上,首先在普鲁士出现了总参谋部,军队的作战领导和指挥发生了飞跃性变革,人们真正能够领导和指挥一场世界性的全面战争了。
    大量的人口和整个社会生活的卷入,是世界大战的一个特点,也是打一场世界性战争的条件。人口增加,使征集更加庞大的军队成为可能。到20世纪,大国的陆军编制,最大单位已从集团军发展到集团军群(方面军),甚至方面军群。参战国的军队总兵力,可以达到占总人口的10-20%。比19世纪的战争的兵员人数,增加2-4倍,出现一个国家拥有数百万、上千万军队的现象。而且,战争对经济,前方对后方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战时的前后方界线被打破,整个国民经济转上了战争的轨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全国总动员的局面;在战略上,以破坏敌方经济命脉的海上交通线为目标的潜艇战,实施打击敌人深远后方的战略轰炸等新的作战样式应运而生。战争成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组织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较量,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广、极深的影响。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只有经过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叶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才具备了打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而得出结论,以为20世纪头半个世纪打了两次世界大战,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进行战争的手段强大所致。对于我们来说,探讨20世纪头半个世纪打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更加重要的是下面两个因素:即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所出现的世界性矛盾(这是发生世界大战的社会基础),以及帝国主义大国对世界霸权的追求(这是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霸权主义古已有之。从探讨世界大战的根源来看,问题不在于某些国家或民族对于霸权主义的一般性追求,而在于这种霸权主义的追求发生在什么历史条件下,立足于什么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以及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内容。在各个不同的时代,这种以强权统治或控制别国、别民族的霸权主义,其社会内容和阶级内容是不同的,其产生的基础也是不同的。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就是列宁所概括的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这一概念,在西方常常被理解为一种政策,一种大国侵略扩张的霸权政策。其最基本的内涵,是以强权统治或控制别的国家、别的民族;这种强权的传统核心是军事力量,其最古老的方法就是通过战争对战败者实行占领或吞并,使之处于战胜者的直接统治与控制之下。古罗马称之为imperium(最高权力、绝对统治),后来英语和法语的empire(帝国)即由此衍生而来。古代欧洲的罗马帝国,中世纪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都是它的典型。从16世纪起,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出现了新的殖民帝国。一些资本主义首先发达起来的欧洲国家,利用其比较先进的舰队和枪炮,向海外“殖民”。它们依托自己对西欧之外的国家和民族的军事优势,征服了亚、非、拉的大片土地,把这些地方变成其殖民地。这种追求夺取、维持和扩大殖民地的政策和行为,当时也被称之为“帝国主义”。18-19世纪是欧洲殖民帝国蓬勃兴盛的时期,到20世纪初整个世界都被瓜分完毕了。虽然西方学者常常不把西方发达国家这种扩张政策,同资本主义的发展联系起来,有些人甚至宣称资本主义是天生和平的,但也有一些先进的西方学者,把这种扩张政策同资本主义的发展联系起来。德国经济学家鲁道夫·希法亨就是最早的代表者之一。他认为,自发进行的资本主义竞争,必将造成公司的数目越来越少,而规模则越来越大,与纯粹生产相比,被牵连进去的金融活动也越来越多,这种竞争也更倾向于运用民族国家的政权,以武力去巩固和扩展其经济帝国的地盘和垄断特权,即推行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
    列宁在对垄断资本主义进行理论剖析中,利用了希法亨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的结论。不过,列宁在使用“帝国主义”的概念时,强调其不仅仅是一种政策,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列宁在其一系列著作中,论证了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特定阶段的帝国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垄断统治。列宁还揭示了垄断基础上的竞争,垄断基础上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垄断发展促使全球融合为一个经济机体,而且整个世界已经被几个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完毕,由此就有周期性发生重新瓜分世界的争霸战争的必然性趋势。争霸的大国在对外扩张侵略过程中,既互相争夺又互相渗透,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利害关系的密网。这种利害关系的密网,常常通过它们之间签订的种种双边的或多边的、公开的或秘密的条约加强起来,以至形成某种国际集团或世界体系。这些最富强的大国,不仅本身拥有亿万资本和强大军事实力,而且统治着广大的地区,控制着一系列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中小国家。因此,它们之间的争夺,就必然要影响到一系列的国家和民族,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们之间的争霸战争,就往往要发展成为世界大战。事实证明,正是列宁所分析的这些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性,成为20世纪发生世界大战的社会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