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它具有高科技性。当代有限战争,虽然都是仅仅使用常规武器(就目前来说),但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常规武器越来越向着高技术的方向发展。虽然二次大战后,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和前苏联)之间,没有发生过直接面对面的战争,但是,它们(尤其是在冷战时代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常常把第三世界的欠发达国家所发生的局部战争(有些甚至是它们挑起和操纵的代理人战争),作为高科技新武器的试验场,作为双方争夺高科技新武器优势的较量场所;而许多中小国家(例如靠开采石油富裕起来的中东国家),也通过各种渠道购买高科技新武器,用于它们所进行的局部战争。更不用说这些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亲自出马,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动的众多有限战争了。高科技常规武器在实战中的广泛应用,就为现代有限战争采用一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的作战样式,提供了物质基础。例如,先进的情报侦察技术、精确的制导武器、快速的突防技术等等,使得拥有高科技武器的一方,能够对所选定的有限目标,实施规模、范围有限但打击却强有力的军事行动,用较小的风险和代价,获得较大的作战效益和威慑效益。 7.它具有高消耗性和持续时间趋向有限性。当代有限战争的高科技性,产生了它的另外一个特点--高消耗性。例如,1973年的以阿第四次中东战争,打了18天,双方作战消耗共达50亿美元以上,平均每天消耗3亿美元;至于1990-91年的海湾战争,仅美国和多国部队一方的战费就高达500亿美元以上(这是最低的估算,还有人估算为800亿美元),在44天的代号“沙漠风暴”行动中,出动地面部队前平均每天消耗5亿美元,出动地面部队后平均每天消耗10亿美元。如此高的消耗性,即使是富裕的国家,要进行一场规模较大的现代化战争,也是难于支撑的,更不用说是全面战争了。现代战争这种高消耗性,又促使其在持续时间上日益趋向于速决性。当然,这并不是说在二次大战后的局部战争,全都具有这种特点。相反,有相当一部分(尤其是在战后早期或在落后国家中的)战争,拖的时间也很长。一般来说,拥有高技术军事优势的较强一方总是力图速决,而较弱的一方则力图用持久战的办法来对付强方,这是两种战略的较量。在强方追求直接侵占对方领土的传统战争目标时,弱方使用持久战战略常常会很有效;但在强方实施战争目标有限的当代有限战争战略时,弱方的传统持久战略就不一定有效了。总的来说,由于现代有限战争的高科技性和高消耗性,今后战争发展的总趋势,将呈现持续时间的有限性(包括表现为打打停停、打打谈谈)。 8.当代有限战争具有全新的战略理论和战略方针。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关于威慑战略的思想。也就是我国古代(孙子兵法)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过,在核武器的时代,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战略思想,已经提到空前的高度和广度,并且具有了全新的意义和内容。例如:传统的战争观和战略观,强调的是军事力量及其实际较量(即实战);而当代有限战争条件下的战争观和战略观,强调的是综合力量和威慑的综合效益。实战需要突出军事实力,而威慑则强调综合国力;实战需要集结兵力,而威慑则需要分散部署;实战往往越打实力越弱,而威慑则越搞实力越强;实战增加社会的物质压力,而威慑则增加社会的心理压力;实战要打到最后才能确定是否具有世界性,而威慑则一经形成就具有世界性;实战是有形的、可以用多少次来计算,而威慑则往往是无形的、不能用次数来计算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以新的观点来加以研究的。 今天,人类离开没有战争的时代仍然很远很远。 按照物质的存在是第一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战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本源是物质性的。人们的一切利益冲突,归根结底都是源于,也最后落脚于物质利益冲突。我这里所说的物质利益,并不是当今市井上把一切都归结于一个“钱”字的那种理解;而是指作为社会的人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客观存在,即既包括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也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要的自然条件(如人口、土地、资源等等)。 长期以来,在我们国家存在一种观念,总是强调战争是私有制和阶段斗争的产物,这有一定的片面性。虽然,在文明时代,私有财产和阶级的矛盾,是不同物质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我们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的部落之战,奴隶社会的城邦之战和诸侯之战,封建社会的领主之战、王朝之战,资本主义时代的殖民之战、争霸之战,直到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其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十分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和阶级,但存在着不同物质利益的群体,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引起战争。社会主义国家虽然被认为是消灭了私有制和阶级对立,但不同物质利益群体之间(包括不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会引发战争。 恩格斯说:“历史上一切冲突的根源就是生产力状况及其交往的形式”。(14)当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不够发达时,社会不可能有足够丰富的物质财富以满足整个人们的普遍需要;而且其发展水平又很不平衡。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就必然产生矛盾,形成物质利益冲突。在过去的历史上,战争就是解决人类不同物质利益群体之间利益冲突的最后手段。但战争同时又会引起人类社会的极大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秩序,就会在人类各个不同群体(不同的集团、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以至不同的国家)之间,形成一定的物质利益界限(即适合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一定的政治上层建筑),使大家具有某种共同遵守的利益规范,以免在冲突中大家同归于尽,这就具有抑制冲突的作用。今天的世界已经日益密切联系,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成为一个“地球村”。维持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秩序的需要,也日益越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一定的国际社会、国际舆论、国际组织和国际格局的形成,正是这种需要的反映。这种现存的不同物质利益界限,自然是“不合理”的和有种种矛盾的,何况它还在不断地发生变动,由此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引发种种战争。人类社会战争的走向消亡,最终不在于意识形态,不在于道德规范,甚至不在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国际秩序的改造,而在于物质生产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极高的程度,产品象“泉水般地涌现出来”,物质财富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整个人类社会(包括人的本身)获得了飞跃提高,战争才会走向消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