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罗伯特·康奎斯特:《最后的帝国--民族问题与苏联的前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67页。 〔2〕Р·耶夫斯基格涅也夫:《经互会的经济机制与一体化》,《经济问题》(Р。Евстигиеев,Фозяйствеииыемеханнзмы СЭВ ппнтеграцпя,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пкп),1986年第1期。 〔3〕《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иые отиошения),1981年第1期,第85页。 〔4〕《新世界建设者联盟 经互会30年》(Союз стро-итеΛей нового мира 30 гет СЭВ)。 〔5〕参见经互会秘书处:《经互会》(СекретариатСЭВ,СЭВ),莫斯科1986年版,第24页。 〔6〕见《苏东国家逐步调整各国经贸发展战略》, 《苏联东欧问题》,1988年第5期。 〔7〕卢传敏:《东欧剧变与经互会的命运》,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0年第6期。 〔8〕苏共中央社科院:《社会主义阵营国际主义联系:经济、 政治、意识形态》(Академия оьщественных н-аук КПСС,интернационаΛизация оп-ыта стран социаΛистического содр-ужества:экономика поΛитика идео-Λогия),莫斯科1987年版,第97页。 〔9〕В·г·佳根:《经互会成员国: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方向》(СтранычΛены СЭВ: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енаправΛения з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нтия 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莫斯科1988年版,第5页。 〔10〕胡燕芬:《经互会国家合作和一体化的作用、问题和发展前景》,《苏联东欧问题》,1990年第2期,第75页。 〔11〕苏共中央社科院:《社会主义阵营国际主义联系: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第97页。 〔12〕〔13〕В·М·沙思季特科:《经互会国家的直接联系和商品货币手段》(В。М。шаститко,страны СЭВ п-рямые связи и товарно-денежные инструменты),莫斯科1989年版,第27页,第36-37页。 〔14〕Г·П·穆拉施科:《中东欧社会主义基础建设》(Г。П。мурашко,СтроитеΛьство основ соц-иализма в странах ценраΛьной июго-восточной Евроны), 莫斯科1989年版,第50页。 〔15〕В·基尔比其尼科夫:《纪念经互会成立40周年》(В。Кирпичников,к итогам 40-го заседан-ия сессии СЭВ),《国际生活》(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b), 1985年第9期,第18-19页。 〔16〕参见苏联出版《经济互助委员会-25年》,1974年版。 〔17〕格·格欧尔根也夫:《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Г。Гео-ргиев,СоциаΛистическая з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интеграция),莫斯科1983年版,第124页。 〔18〕参见J·布朗:《苏联与其东欧盟国的关系》, 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3-44页。 〔19〕西德《新德意志报》1975年2月18日。 〔20〕新华社布达佩斯1972年4月27日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