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加拿大与美国在“联合国军” 跨越38°线问题上的分歧(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开学报:哲社版》 李节传 参加讨论

加拿大阻止美国北侵的最后尝试
    美国决定越过38°线扩大战争的行为不得人心,连加拿大这样关系密切的盟国都反对,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等第三世界国家更是不答应。9月30日,联大政委会通过支持美军北进的“八国提案”后,美国策划设立一个七国委员会,即以“联合国朝鲜统一与复兴委员会”来取代“联合国朝鲜委员会”,为朝鲜的“救济与复兴”做准备。在开始时,英美曾希望印度参加这个委员会,以使其更具有欺骗性,但是印度拒绝与美英合作,因为印度虽同意“八国提案”的“基本目标”(战后朝鲜重建),但反对其“允许或至少是默认联合国军越过38°线”的条款,认为这样做“可能引起中共或苏联的干涉”。〔22〕印度政府不仅不赞成“八国提案”,不同意参加“联合国朝鲜统一与复兴委员会”,反而建议联合国设立一个附属委员会,来制定解决朝鲜问题的妥协方案。〔23〕
    印度拒绝合作后,艾奇逊便转而要拉加拿大参加“朝鲜统一与复兴委员会”,但加拿大对“八国提案”的态度实际与印度立场大体一致,也拒绝艾奇逊的邀请,提出只有印度同意参加这个委员会,加拿大才同意对自己的提名。皮尔逊告诉艾奇逊,加拿大所以持这种主张,是因为“加拿大的立场一直是,亚洲国家(尤其是印度)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并构成该委员会的大多数”。〔24〕
    印度在政委会反对“八国提案”以及拒绝参加“朝鲜统一与复兴委员会”,使加拿大人更加怀疑“联合国军”越过38°线的明智性。实际上,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加拿大为了维护西方在对苏战略上的一致性和团结,一直十分重视“亚洲自由国家”尤其是印度的立场,认为在目前朝鲜及远东问题的外交解决中,“亚洲国家,特别是印度,应充当主要角色”。在第一次外交解决朝鲜问题的尝试中,印度就采取了这种不与西方合作的态度,加拿大人当然十分忧虑。因此,加拿大政府主张“八国提案”在联合国全体会议正式通过之前,应当修改得更符合印度为首的“亚洲民主国家”的想法,以取得它们的支持;如果要使西方解决朝鲜问题的计划成功,绝对不能使印度等亚洲国家疏远西方。〔25〕10月4日,加拿大政府举行内阁会议,讨论和决定对“八国提案”的最后立场。圣·劳伦特总理指出,“八国提案”的实质是,“北朝鲜军队不无条件投降,就会被消灭,如果修改为不要求北朝鲜人无条件投降,印度就可能支持”。因此,他让皮尔逊同英美商讨,将“八国提案”修改为,“要求北朝鲜立即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以便七国委员会可以立即投入工作;同时,“联合国军”要“保持强行执行联合国停火命令的姿态”。圣·劳伦特认为,这样修改的“八国提案”甚至也有可能使印度“赞成联合国军在38°线以北采取任何要北朝鲜军队服从联合国命令的行动”。〔26〕圣·劳伦特总理的意图是,“联合国军”不必立即越过38°线,只以军事压力威胁朝鲜,以压逼降。
    内阁会议同意总理的主张,立即给加拿大常驻联合国代表发出指令,令其分别与英美代表以及印度代表协商。对于前者,要求在“八国提案”中表达出“联合国军不进一步战斗就不能得到满意结果时才动用军队”的意图,命令麦克阿瑟“在38°线以北采取军事行动以前,首先采取其它措施使北朝鲜执行这个联合国决议”。此时,加拿大外交部还从伦敦得知中国可能干涉的消息,因而又提出修改“八国提案”时,要添上“不对邻国构成威胁”的词句。对于印度代表团,则劝说其采取与加拿大相同的立场,即不公开反对越过38°线,不公开批评麦克阿瑟,因为这样做“有可能鼓励苏联或中国干涉朝鲜”。〔27〕
    加拿大常驻联大代理代表霍尔姆斯十分赞成总理的锦囊妙计,认为“是一个明智而实际的主张”,“在授权联合国军过38°线的决议执行以前,应当做最后的努力,劝说北朝鲜部队停止战斗”。〔28〕驻美大使休姆·朗则要皮尔逊阻止美国人立即表决“八国提案”,而首先要与北朝鲜人接触,在联合国军进入其领土以前,使其有机会考虑接受联大决议,并建议通过麦克阿瑟以外的渠道,把联大决议通知北朝鲜。〔29〕
    概括地说,加拿大政府这时的政策是,把“联合国军”暂时滞留在38°线,劝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投降,最终使美军不必在北方行动,具体做法是,“八国提案”通过后,加拿大政府提出一个补充决议案,建议联大主席把联大决议(八国提案)转交给朝鲜南北两个政府,以个人名义要求他们执行决议的条款,在等待联大主席对执行情况作出报告期间,才把“八国提案”下达给“联合国军统一司令部”。〔30〕
    但这一做法注定要失败,因为接到外交部命令的当天,霍尔姆斯因艾奇逊、腊斯克及英国代表杰塞普都回华盛顿去了,未能立即与美英两国协商此事。〔31〕他便立即打电话给休姆·朗,让其在华盛顿约见美国国务院官员,讨论加拿大的补充提案问题。然而,艾奇逊对推迟表决“八国提案”断然拒绝;对加的补充提案则答复说,“联大会议主席受命在48小时之内,不把联大决议交给联合国军总司令而是交给北朝鲜,以寻求他们的合作,予以执行,几乎可以断定,这种做法会被用来拖延,理由是,他们不会这么快答复,或者要提出一些反建议”,这样,虽然可能得到某些也许会令印度及其它代表团支持的条件,但是,这只会有利于北朝鲜继续集结军队,使“联合国军”要进行“更艰难的战斗而遭受更大伤亡”;而且,“联合国军”也需重新集结,因此,“对越过38°线强加任何时间限制,都可能使联合国军司令部因涉及复杂安排而延误正在进行中的北进安排”,打乱麦克阿瑟的军事行动时间表。另外,艾奇逊认为“联合国军司令部”之外没有其它向北朝鲜传达信息的途径。总之,“出于军事上的考虑,特别有迹象表明,在朝鲜境内有大部队从满洲边境向南移动,因此不能赞成皮尔逊的建议”。〔32〕这样,加拿大政府的滞留策略便彻底失败。
    加拿大还曾设想,如果“八国提案”之外的补充决议案被美国反对掉,就考虑在“八国提案”通过后,建议由“联合国大会主席发表正式声明”,直接呼吁“北朝鲜部队同联合国合作,放下武器,执行联大决议”。这被加拿大视为阻止“联合国军”越过38°线北进的最后努力,获得广泛赞成。联大主席就非常欣赏这个建议,而且认为,用不着加拿大在联大提出辩论,而由他本人在“八国提案”刚通过之时立即在联大发表声明,提请北朝鲜当局注意这个决议,呼吁他们合作,予以执行。而且,联大主席后来还把准备好的声明稿给加拿大代表团看了。〔33〕据皮尔逊后来回忆,艾奇逊对这项建议“印象很深”,甚至在10月6日还非正式地同意推迟表决“八国提案”,准备等候北朝鲜当局对联合国通过外交渠道传达的“放下武器”的要求做出反应。〔3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