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朝鲜实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北亚论坛》 李秀东 参加讨论

朝鲜实学是在中国实学思潮的影响下,在朝鲜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其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朝鲜实学反映了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为解决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进步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改革要求。他们批判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性理学,不断地吸取历史上的各种优秀文化遗产,坚持把实事求是作为研究学问的方法,无情地揭露封建社会的弊端,主张改革现实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建设一个富国强兵的国家。这些进步思想起到了朝鲜从传统文化通向近代思想的桥梁作用,成为朝鲜近代启蒙思想的源泉之一。但是,由于朝鲜实学学者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和他们所具有的阶级局限性,加上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朝鲜,强化殖民统治,尚没有发展到近代思想的高度,也没有把朝鲜引向资本主义社会。
    朝鲜实学是自从17世纪开始大约三百年间给予朝鲜半岛以重大影响的朝鲜朝后期有代表性的社会思潮。多年来世界很多朝鲜学学者以极大的兴趣研究了朝鲜实学思想并发表了不少论著和论文,但至今对于什么是实学、怎样概括朝鲜实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等问题尚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有必要再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朝鲜实学?
    当前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各国学术界对实学的理解很不一致。如有的学者把实学等同于程朱理学①;有的学者把实学理解成明末清初反对程朱学学风的一种派别②;有的学者认为实学就是实事求是的学风③;还有的学者认为实学就是坚持用实事求是为研究学问的方法,以实用之学为研究对象和内容,以经世致用为研究目的的一种学问④;还有的学者认为实学就是以实证性合理性为根据,对实际生活有用的学问⑤。除此之外还有的学者认为实学就是实事求是考证学,还有的学者认为实学就是革新儒学等。对朝鲜实学的理解尚有很大的分歧。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深入地进行研究,给朝鲜实学以全面的科学的解释。
    自古以来,日本、朝鲜等东方国家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和学风的影响。实学这个概念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早期儒家的经典中常常强调实学。在《孟子》中论述了仁、义、礼、智、信的实,在《礼记》中记载了义之实,指出“礼也者义之实也。在荀子的《正名篇》中指出“今圣王没、名守慢、奇辞起、名实乱”等。在儒家经典中经常出现实事、实功、实用、实效等用语,实学早已成为儒家经典中的熟语。在《韩非子》中依据儒家经典在理论上加以展开,王充《论衡》对《韩非子》评论的《实知篇》和《知实篇》也根据古代故事详细的记载了实字的含义,清代章学诚(1783-1811)的《文史通义》中也经常论及实字,说明实字在中国儒家那里具有传统的重要意义。在《孟子》中论述了名实,指出“淳于髡曰,先名实字,为人也,后实者,自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於上下而去也,仁者固如此乎”。赵歧在上述《孟子》的注中指出“名者有道德之名,实者治国惠民之功实也”“名(明也,明事实分明也)指明了实就是治国惠民之功实,即经世治国之实迹而言。在《孟子》中还记载了善、信、大、圣、神”,指出“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之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宋代的孙爽疏也指出“所谓善,即仁,义、礼、智也,是为可欲者善矣。”即自己具有仁义礼智叫善,把它充实起来叫美。在赵歧的注中也指出“充实善信、使之不虚,是为美仁。”
    如上所述,我们在《孟子》中可以看出,儒家的政治观是获取治国惠民之功实,其人生观是充实仁、义、礼、智、信。这就是说,所谓实学就是以经世治国为目标,以自身道德修养为基础的学问,但是,每一个历史时期其实现治国惠民的具体目标和评价,充实仁、义、礼、智、信的实际目标及方法,是随着每一个人的政治观和人生观的个性不同总会有些不同。回顾中国历史可以看出,当人们对其所处时代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不满意的时候,当现存的价值体系发生动摇的时候,总是打着和现存的思想观点及价值观相反的旗帜,强调自己学问的实,主张自己学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所以究竟什么是实,什么是虚或伪,其评价标准随着每个人的行动目标及他所追求的价值观的不同而不同,而且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当一定的历史时期,把一种学问叫实学的时候,他人可能在下一代否定为虚学或伪学,而且很可能主张新的实学。我们知道中国儒学范围及分支是极其广泛的,其变化过程也是很复杂的,但无论其变化过程多么复杂,其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种儒学变成别的分支的儒学的时候,都强调自己学问的实,即原来的儒学已陷入虚和伪,为使儒学变得更加实,而提出新的儒学。中国程朱理学的产生就是如此,宋代性理学所以能够产生,就是因为当时老庄的学问已陷入虚无状态,佛教思想泛滥,为扭转这一局面而产生的。明末清初儒学一分支考证学也正因为性理学空谈性理,因而创建了实事求是之学,即证实学。实际上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特别是主张证实学的顾炎武和颜元等在批判宋明理学修己治人这一点上没有实质性区别。但他们之间在方法上、其政治观点上可能有一定区别。如果说宋代、明代理学者们把性理理解成普遍性内容来解决问题的形而上的道的方法的话,那么清初实学与此相反,他们要用政治和社会面临的实际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形而下的器的方法;如果说宋代理学是以理为中心构成的话,明末清初的实学是以事本位构成的;如果说宋明程朱学派侧重修己的话、那么明末清初在政体交替的混乱时期治人比修己更为突出。换言之,无论是宋代性理学还是明末清初证实学,都认为以原来的儒学不实为理由而产生的学问就是实学。从这个视角看,上述世界朝鲜学学者对实学的表述有其合理的方面,但不能认为是全面的、科学的表述。我们不能认为儒学强调了实字,由此而得出所有的儒学都是实学的结论,也不能认为程朱理学提出过实学概念,而把程朱理学也当成实学。哲学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每一个时代哲学都反映其时代特色。如先奏的子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明清的实学、近代的新学等。中国的实学就是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的学术特点而概括出来的社会思潮。即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明末至鸦片战争以前,随着封建社会后期总危机的暴发和资本主义萌芽而产生的“崇实黜虚”的一种社会思潮。“崇实黜虚”是明清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实学概念早在北宋的理学家们曾较多的使用过,但和明清时期实学是不同的。明清实学是反对空谈性理,在一切社会文化领域提倡崇实,提出实体、实言、实情、实风、实功、实心、实事、实行等主张。尤其是明末清初政治体制混乱时期强调治人比修己更为需要,因而明末清初的实学是以经世致用之学出现的。以上我们考察了中国实学概念的历史渊源和根本含义,那么怎样理解朝鲜的实学呢?朝鲜实学是在中国实学思潮的影响下,在朝鲜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有,是其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朝鲜实学反映了17世纪初朝鲜朝后期,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一部分进步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批判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性理学,不断地吸取历史上各种优秀文化遗产,坚持以实事求是为研究学问的方法,为解决当时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主张渐进的社会改革要求的一种社会思潮。我们所以把朝鲜实学当作社会思潮,是因为当时在性理学成为意识形态主流情况下,很多实学家们并不是有意识的组织起来的,也没有发表过共同宣言,只是自发的不自觉的提出自己的主张。尽管每一个实学家们的表现方式、学术内容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依据现实意识和实用要求,不断地反省过去以把握经验的现实。这种时代精神是从多方面而构成的:即批判现实的意识;经世致用意识;提倡科学的精神;以民为主的利用厚生的精神;强调民主的自主精神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