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调民主的自主精神的学问。 朝鲜实学思潮是在17世纪初受欧洲先进科学文化影响而觉醒的两班阶层进步学者中形成的。他们为了挽救祖国的衰亡,要建立一个富国强兵的国家,主张克服盲目崇拜外国的事大主义和盲目接受外国文化的模仿主义,提倡独立自主的研究本国的文化遗产,在创作新的文化作品的同时还不断地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李晬光在朝鲜第一次报道了西欧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情况和西欧的文化遗物。李瀷坚决反对盲目相信和接受儒家经典的朱子学派的做法,主张创造性的利用和发挥儒家经典。他不但注意研究朝鲜的历史、地理、语言、风俗、艺术,而且还研究了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朴趾源也极力反对盲目吸收外国文化的做法,主张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他提倡“法古创新”,即继承古代文化推陈出新的原则。丁若镛主张文化主体论,主张充分利用自己的事实和文献作诗写文章。 总之,他们都强调自主精神,为建设富国强兵的国家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五)提倡科学的学问。 朝鲜从17世纪开始经中国传入西方科学技术和有关天主教信仰方面的知识、对此做出最敏感反应的就是朝鲜实学思潮。朝鲜的道学派站在传统主义立场上,对不同思想和文化形态,采取极其保守和排斥的态度。与此相反,朝鲜实学不断地探索新的秩序,对于西方科学采取积极吸取的态度。李晬光的《芒峰类说》里包含了天问、地理、君道、官职、儒道、经书、文章、人物、技艺、宫室、服用、食物、卉木、兽虫等25部内容,其内容有3435条,涉及广泛领域的问题,而且还记录了348种文献和2265个人名的广博知识的集大成。他指出“夫学如射,射者志于鹄者也,苟志于鹄,虽不中远矣,故学莫先于立志,尤莫贵於所向”⑥。柳馨远也主张研究以实用为主的学问,把解决土地问题当成实学的中心问题来看待。李瀷批判朱子学的文牍主义恶习,把实用之学从土地问题扩大到天文、地理、历史、数学、医学、农学、文学、语言等广泛领域。安鼎福的《万物类聚》两册,是以天地、动植物、医道、秋官、冬官为体系,整理了从自然现象到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知识。《杂同散异》35册,以庞大的规模集名物度数和经诗、诗文等知识大成。朴趾源和朴齐家等北学派学者们,不但把解决土地问题看成是实学的中心,而且还认为只要是对生产和生活有用的学问都是实学,他们都公开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丁若镛把实用之学范围扩大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广泛领域,主张利用科学技术争取整个社会的幸福。 如上所述,他们都主张吸取西洋学的科学成果,按现实意识的要求,不断地反省、实验,要把握经验的具体现实。 三、朝鲜实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朝鲜实学是在朝鲜思想发展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朝鲜人民的伟大精神遗产。对此,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肯定它的历史贡献,指出它的历史局限性。 朝鲜实学作为反映进步地主阶级、市民阶层要求和愿望的社会思潮,在朝鲜哲学思想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一,从哲学史方面的贡献看,对传统的朱子学给予决定性打击,他们坚决反对对实际生活毫无意义的抽象的、空淡性理的传统朱子学,揭露和批判了朱子学的虚伪性和腐朽性,主张积极引进对人民生活有利的先进科学技术,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科学思想,为朝鲜的自然科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们把研究学问的中心从伦理道德问题转向了对自然界的研究,转向了为改善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的研究。他们深入研究了自然科学,并以此为基础,继承了朝鲜唯物论和无神论的传统,把无神论和唯物论思想推到新的更高阶段。第二,从理论贡献方面看,朝鲜实学家们由于受传统朱子学的排他性的影响,尽管他们所使用的概念、范畴、命题在很多方面和传统的性理学相似,但他们根据时代的要求,对不同范畴、概念、命题给予了新的解释和说明。如理、气、理欲、义利等一系列范畴赋予新的含义,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新的范畴和命题,在朝鲜哲学史的发展上做出了新贡献。第三,从社会贡献方面看,朝鲜实学家们深刻批判了传统朱子学,是朝鲜哲学史上一次巨大的批判潮流。朝鲜实学的兴起冲破了性理学长期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摆脱封建的旧礼教、旧思想、旧习惯的束缚、导致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朝鲜朝后期出现的开化运动、甲申改革运动、独立会运动、三·一运动等从其思想渊源方面看都和实学思潮是分不开的。第四,从社会政治贡献方面看,朝鲜实学家们提出了很多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主张。如在田制方面,限制地主的土地,均等所有土地;在人才录用制方面,主张废除封建世袭等级制,按每一个人的才能来录用人才;反对封建的不平等的社会身份制度,主张解放人的个性等很多宝贵思想。特别是丁若镛把朝鲜实学思潮的社会政治思想引到了最高峰,具有农民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这些进步思想起到了朝鲜从传统文化通向近代思想的桥梁作用,成为近代启蒙思想的源泉之一。 总之,朝鲜实学为改革封建社会的弊端、为建设一个富国强兵的国家,主张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尚没有发展到近代思想的高度,尚没有把朝鲜引向资本主义社会。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从封建社会母体中成长起来的进步地主阶级和新兴市民阶层的力量非常微弱,尚不具备实学思想发展为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社会基础,不成熟的社会阶级决定着实学思想的不彻底性。第二,实学思想家们尽管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性理学的虚伪性,但仍然保留着旧思想的痕迹,同传统的封建制度及传统思想保持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且往往局限于经学、子学的范围。他们虽然反对传统的朱子学,从实践的视角上解释儒学,但从总体上看并没有完全摆脱儒学的圈子,内含着唯心主义因素。第三,李朝后期虽然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总危机,但封建势力和占统治地位的的意识形态仍然很强大,统治阶级采取各种手段复兴性理学,排斥西洋学,甚至于阻碍、压制、扼杀实学思想的发展。第四,朝鲜实学家们虽然反映了人民的志向和要求,并为此而进行斗争,但他们从来没有直接参与到人民群众的斗争中去。在这一点上由于他们的阶级局限性决定,是不可能办到的。另外,从客观上看由于日本帝国入侵朝鲜,强化殖民政策,最后他连自己的使命也没有完成,不得不陷入终止状态。所以,我们对朝鲜实学不能给予过高的评价,不能和近代启蒙思想等同起来。 注释: ①镇坛学报 第19号 汉城1958年 引自“关于实学概念”一文。 ②东洋通史 第4卷 东京1955年 第308页。 ③好岩全集 第2卷。 ④朝鲜哲学史 中国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 ⑤哲学译丛 中国 作者日本源了园。 ⑥《芝峰集》24卷 采薪杂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