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文化比较研究论纲(2)
2.商周制度文化的大变革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9 〕王氏此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今天观之,很有调整增删的必要。我们认为商周制度的主要不同点可重新归纳为四点:(1 )礼仪等级制度;(2)完善的宗法制度;(3)分封子弟之制;(4 )百代同姓不婚之制。对于这种增删调整,我们有必要作以下几点说明。首先,礼仪等级制度是周人的首创,是周代制度文化的一大特色。王国维把它置于周人制度之外,是不对的。其次,宗法制度应独立为一条,而“立子立嫡之制”应当取消。在殷墟卜辞中,屡见“帝(嫡)子”与“介子”(庶子),可见嫡庶观念已经形成了〔10〕。而嫡长制我们以为在祖甲之后已经形成。《尚书·无逸》谓祖甲之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祖甲后从初生则立为嗣王储君,说明嫡长继承制已经形成了。《史记·殷本纪》排列殷人先王世系,祖甲与庚丁之间有“廪辛”,《汉书·古今人表》中祖甲与庚丁间亦有“冯辛”,即“廪辛”,然殷墟卜辞中“廪辛”或“冯辛”未出现于周祭祀谱。其原因大概是从祖甲立嫡长储君制以来,凡未立者只是过渡期的摄王,如春秋时鲁隐公一样。盖廪辛属于这种情况,故后世祭祀时未把他列入周祭祀谱。其次,商代宗法关系虽已产生,但并未形成严密的宗法制度,故周人高度完善的宗法制度应独立一条。而庙数之制和丧服之制应隶属于此。王国维把庙数之制单立一项是不合适的,它是由宗法制度派生出来并受宗法制度制约的。另外,取消了“立子立嫡之制”,分封子弟之制则应另立出来。尽管姬周统治集团最初立此制本意是为了巩固已取得的姬姓天下,“昔周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但实际上周代由此而形成了新型的国家政体。它把君统与宗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进行土地再分配:“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礼记·礼运》)。层层分封的特点造成了金字塔式的统治结构。此制的设立其历史意义是重大的。 3.商周思想文化的大变革 商周两代之间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 (1)从神权观念上看,商周神权崇拜观念的变化有三个特点。 一是商人的至上神是上帝,而上帝又是商人祖先神权中地位最高的高祖帝喾和天乙成汤;而周人的至上神“天”是上帝和百神的集合名词。二是商人以上帝为主的祖先崇拜是和日月星辰崇拜结合在一起的,而周人的“天”则是和祖先神群居的山岳-天室崇拜结合在一起的。由此商人和周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圈。三是商人祖先祭祀权是集中辐辏型的,而周人的祖先祭祀权是分散层次型的;商代祭祀权在商王手中,周代则在大小不同的宗子(嫡长子)手中。以至于到春秋战国时代,“天地不通”、“民神不杂”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夫(人)人作享,家为巫史”,“烝享无度,民神同位”,神权从神秘走向开放,从贵族走向民间,祭祀权彻底普及了。 (2)从哲学思想看, 周人针对殷人天命不变的思想提出了“变易”的哲学观。商代认为商王是“帝(嫡)子”(《续存》上1859),掌握一切祭祀大权,“天位(立)殷適(嫡)”(《诗经·大雅·大明》),商王统治天下的权力永远是不会变化的。以至商纣王在周人“三分天下有其二”(《论语·泰伯》)的情况下仍不以为然地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针对这种情况下,周人的“易”学思想出现了,“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郑玄《易赞》),但“变易”为周人创造且为《周易》主要用意是可肯定的。《易·系辞下》云:“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等,皆为变易思想。依《系辞下》所言,《周易》产生于殷之末世。那么,它实际上是姬周统治集团为伐殷取天下而创造的思想理论武器。 (3)从政治思想上看,商周之间的发展变化是从神事走向民事, 从神治走向德治。在商代,从殷墟卜辞中可知,商王敬祖尚神,大小事皆要请示祖先神隻的意志。在西周,周王统治集团面对“大邑商”骤然而亡的事实,认识到“天命靡常”,由总结夏殷“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尚书·召诰》)的惨痛教训,更重视“聿修厥德”(《诗·大雅·文王》),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连祭祀也是在德而不在祭品上:《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就指出有德而祭受其福,无德而祭其神不享,于事无补。这种重民事而谈化神事的观念与商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此王国维曾予以高度的评价:“是殷周之兴亡,乃有德与无德之兴亡。故克殷之后,(周)尤兢兢以德治为务。”他认为殷商之际的改朝换代是一场大变革。这场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又自其表言之,则古圣人之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无以异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文物与其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11〕王国维的这些认识和评价,自然使我们想到了雅斯贝斯(KarL Jaspers)提出的人类在公元前9 世纪至前3世纪认识首次有重要突破的“枢轴时代”(Axial Age,或译“轴心时代”)。周人革殷人之命后,完成了一系列的大变革,恰好导致了中国历史上枢轴时代的到来。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