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包山楚简所见邑、里、州的初步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 陈伟 参加讨论

3.邑地可由国家配给并回收。前引简151与简152合为一件文书。简文“食田”大致属于“授田”的范畴,是当时楚国实行授田制的反映②。番戌死后,食田先后由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子继承。当其侄想把食田出买时,引起“无后”、“有后”的争议。推寻文意,倘若番戌无后,这食田便不能买卖,结果自当由国家收回。简153、154记载楚王将帝苴之田六邑给予新大厩,简155记述征发五连之邑用于安葬王士,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邑地分配与回收。
    4.邑中设有官吏。在简79和183中,有两条“邑公”的记载。春秋时有些县的长官称公,如陈公、蔡公。包山简中有更多的官名称公。“邑公”当是设于邑中的官吏。
    5.邑是地域政治系统中的基层单位。就简书所见,在邑的内部,还没有发现更低层次的划分;而在邑的外部,依照邑名前缀成分的提示,还存在几种当属较高层次的地域概念。如见于简124、143的“敔”,以及见于简10、77、83、124、143、151等处的“域”。依据简124、143的表述,邑包含于敔中,敔又包含于域中,形成层级依次递增的地域系统。不过,在简10、77、83、151中,域、邑之间并未提到敔的存在;而在更多邑名之前,并无敔、域等前缀。我们目前还不知道这是省略了敔、域的记述,抑或并不是所有邑的上面都有敔、域的存在。
    域在传世古书中,泛指各种地域范围。银雀山汉简《田法》记云:
    州、乡以地次受田于野,百人为区,千人为域。人不举域中之田,以地次相……
    这里的区、域,分别是指百人和千人受田的范围。由于受田有定数,所谓区、域也就是特定的地域概念③。因此,并考虑到简书中的邑也与授田有关,包山简中域的含义当与《田法》的域较为接近。关于敔的意义,还有待探讨。
    简83所见的一处邑名记作“罗之庑域之者邑”。“庑域”之前冠加的“罗”字,应是一处可涵盖“庑域”、层级更高一些的地方。简124、125为内容相关的两件文书。据记载,疋阳之酷官黄齐等二人死于敢域东敔邵戊之夫邑,疋阳公命令敢域之客章、剡尹癸核查。疋阳似应在敢域之上,两者关系同罗与庑域相当。此外,简95所记“鄢之鸣狐邑”、97所记“中阳弦盘邑”、150所记“正阳之牢中兽竹邑”,其中鄢、中阳、正阳等均为地名专名,没有附以域、敔一类地名通名。这与简83对“罗”的记述文例一致。简83同时还记有“罗之权里”,而在简150中同时也记有“正阳之酷里”。比勘这些记述,鄢、中阳、正阳等地名也应代表着与罗处于同一层级的地方。
    对于简149所记“新阳一邑”,整理小组曾引《周礼·地官·小司徒》“四井为邑”等记述作注④。与《周礼》类似的记载,还见于《国语》、《管子》等书。《国语·齐语》记云:
    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五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
    《管子·小匡》记云:
    桓公曰:“五鄙奈何?”管子对曰:“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邑有司;十邑为率,率有长;十率为乡,乡有良人;三乡为属,属有帅;五属一大夫。
    《周礼·地官·小司徒》记云: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
    《齐语》、《小匡》讲的是与“国”相对的“鄙”制。《齐语》“参其国而伍其鄙”句下韦昭注:“参,三也。国,郊以内也。伍,五也。鄙,郊以外也。”《周礼·地官·小司徒》所述,也是国都四周乡遂之外广大鄙野地区的情形⑤。在这种地区,邑是基层或接近基层的组织。在邑之上,还有较多层级的组织机构。根据郑玄的注解,《周礼·地官·小司徒》的记载还意味着在这一地区实行授田制。所有这些,与包山简所记邑的情形多有类似之处。
    里
    简书中所记里名,共计22处,总数不及邑的一半。它们是:
    这些里名的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况:较多的作某地某里,只有极少数仅书某里。简121记有“下蔡关里人雇女返、东邗里人场贾、夷里人竞不害”。东邗里、夷里显然也属于下蔡,简文中承前省略。因而我们分别书写时补上了“下蔡”二字。明确属于后一种的实际上只有①、(22)两例。
    简63的“巢之市里”的“之市”二字简文合书,《字表》析书为“之市”,《释文》与之相反,记作“巢市之里”。简文中“之”字与其它字合书,析书时皆是“之”字在前,如“之日”、“之月”、“之岁”、“之所”、“之首”⑥。参看这些例证,《字表》的处理当然可靠一些。此外,简184记有“巢人启可”,当即简63所记“巢之市人启可”的简称。与此类似的是,简150所记“正阳之酷里人邵决”,简193-194简称作“正阳邵决”。在这里,略而不提的正是邵决所在的里名。这也证明简63只能读作“巢之市里”。
    在认识里的特征和性质方面,简书中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1.分布。简书中的“里”,有的可大致考知所在。如古安陆故城在今湖北安陆县城关或云梦县城关⑦,古下蔡故城约在今安徽凤台县城关附近⑧,安陆之下隋里和下蔡诸里,应分别与有关故城相近;又古阴县古城约在今湖北老河口市境⑨,依简131-139记载,“阴侯”与“阴”应相近,阴侯之东身之里必然也在此一带;又简90“繁丘之南里”一记作“繁阳”。作为春秋、战国时楚地的繁阳,曾见于《左传》襄公四年、昭公五年和《鄂君启节》,约在今河南新蔡县北或安徽太和县北⑩。繁丘之南里或许也在这里。简7记云:
    王廷于蓝郢之游宫,焉命大莫嚣屈阳为命邦人内其沕典。臧王之墨以内其臣之沕典:喜之子庚一夫,处郢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