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戊戌变法”与“世界政策” 光绪作为一个皇帝最值得书一笔的就是“戊戌变法”,虽然“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毕竟他是一次奋勇搏击,向旧的封建势力,同时也是光绪帝一次与自己的软弱个性的斗争,虽然失败了,虽然这种试验在他34年的皇帝生涯中只有百天的时间,但毕竟它是一个标志,是一个不甘败落、挽救衰亡的象征。这至少表明光绪还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年轻皇帝。 威廉二世则是雄心勃勃,他所提出的“世界政策”,美其名曰是争取德意志人的“生存空间”,其实明明白白就是一份强盗式的宣言书。这一点,当时的德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比洛(注:比洛(Bernhard von Buelow, 1849-1929),在威廉二世时代任德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著有《德意志帝国》一书。 参见丁建弘著《普鲁士的精神和文化》第445页。)在一次国会的演说中作了再好不过的解释,他认为:德国公民离开德国,是因为没有他们生存的空间。所以德国需要成为一个殖民帝国,并要有一支海军来保卫它。威廉二世对英国作家休斯顿·斯图瓦特·张伯伦的著作《十九世纪的基础》很感兴趣,这部书从横跨欧洲大陆的神圣罗马帝国兴起展开,以日耳曼民族在欧洲大陆的九个世纪的历史为主导线索,展示了日耳曼民族在军事、科技、经济和文化上的成就和影响,最终得出了一个颇为荒谬的结论:日耳曼民族是人类历史上的“优秀人种”。这种理论进一步刺激了威廉二世狂妄的“大日耳曼民族神圣”和“世界帝国”的梦想。 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不仅符合德国军国主义者的胃口,更博得了以斯土姆为代表的大批资产阶级工业巨头们的赞赏,因为当时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呈跳跃式姿态,从1870年-1913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增加4.6倍,在世界上所占比重从13%增加为16%,电子、 化工等工业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钢铁和军火工业均位居欧洲前列,国家总体经济能力仅次于美国排世界第二位。国内经济的发展急需开辟海外市场。 应该说,“戊戌变法”与“世界政策”是两个皇帝的重大决策,不幸的是,这两个皇帝的代表作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宣告了他们的失败。 戊戌变法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指的是从1889年6月11日到9月21日慈禧及其后党分子发动政变止,在此期间,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宣布“亲政”, 下令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变法重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逃亡,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6人被杀, 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总的来说,戊戌变法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也是中国的皇权统治的开明人物与知识分子阶层救亡图存的大胆尝试。光绪皇帝作为一个年轻的皇帝,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他不掌握封建权力的运作程序,他以为凭着皇帝的诏书就可以雷厉风行地尽变全国之法,各级官僚对他的木偶人地位早就心中有数,全都在看慈禧的颜色行事。他所依仗的康有为等人,虽有一腔变革之心、图强之情,但更多的属于书生式的纸上谈兵,一到关键时刻,根本就不能组织有效的力量来和慈禧集团抗衡,所以失败应在预料之中。 从客观上来讲,光绪等人所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利益虽代表了历史进步的趋势,但中国当时的国情显然是封建专制的势力仍占上风,资产阶级的整体力量还很弱,没有形成进行大规模变革的有力的社会基础。历史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派不具备挽救中国的力量。光绪要实现自己贤君政治的方案也从此灰飞烟灭,孔祥吉先生在其大作《光绪帝载湉》中这样描写光绪的死亡:政敌的陷害,疾病的折磨,和一些目前人们也许还尚未明了的原因,使颇想有些作为的光绪帝在慈禧死去的前一天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人世。人们说,紫禁城上空的一颗希望之星陨落了。( 注:孔祥吉《光绪帝载湉》, 载左步清主编《清代皇帝传略》,第406页。)毕竟, 光绪帝代表了末世的清王朝想振作崛起的尝试,也是中华精神中“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一个注脚。其行虽败,其气犹存。 与光绪帝手中无权相比,威廉二世驱逐俾斯麦之后,获得了统治德国的绝对权力,同时也将德国驱赶上了世界大战的战车。这是威廉二世推行其“世界政策”的必然结果,正如丁建弘先生在《普鲁士的精神和文化》一书中所分析的那样:爆发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扩张贪欲,已变成了争霸欧洲和世界的不可遏止的推动力,而普鲁士军国主义精神的体现者皇帝和总参谋部,恰恰给予这种争霸以武力保证。(注:丁建弘等著《普鲁士的精神和文化》第468页。) 事实也是如此:1941年6月, 当其盟国奥匈帝国的皇储弗朗茨·菲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秘密的民族主义足赤的成员刺杀后,威廉二世就迫不及待地利用这次机会挑动了战争。在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 英等国相继参战。交战双方形成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全面爆发。1918年,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威廉二世匆忙逃亡国外,德意志第二帝国灭亡。 我们不妨来试看一下这两个君主的代表作,为什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