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伯克、潘恩的冲突与共识(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 陈志瑞 参加讨论

潘恩对社会秩序的肯定突出表现在他的财产观之中。在他看来,维护既定的产权关系和革命的目标并不矛盾,革命并不需要财产的剥夺和瓜分,“瓜分财产的念头”“从没有进入过人民大众的头脑”。(注:《潘恩选集》,97页。)基于人性的平等和社会的不公正,革命应当实现平等,但平等只限于政治自由和民主,每个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这一途径来实现机会的平等,让勤奋进取的个人在一种竞争性的个人社会中脱颖而出,谋取利益。潘恩认为,平等并不是平权或平均财产,“有一点很明确,财产从来就是不平等的”。(注:伊萨克·克兰尼克:《共和主义和资产阶级激进主义》, 155页,康纳尔大学出版社,1990。)
    2.关于社会变革的性质和方式
    伯克是主张改革的。这首先得自英国的政治传统。在他看来,英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秩序乃历史上一系列改革的产物,其最大、最有意义的一场改革就是光荣革命。光荣革命的原则即“守成和改革”。(注:《法国革命感想录》,19页。)伯克的改革思想和他的社会观是高度统一的。把历史和传统作为社会秩序及其演进的依据,社会变革的合理方式只能是渐进改革。
    和伯克相左,潘恩主张革命,赞成革命,拥护革命,这似乎不成问题。潘恩曾一再投身革命,为革命呐喊、辩护。然而他反雅各宾派、维护社会秩序的立场不是和他的革命思想互相抵触吗?这就需要进一步澄清:潘恩的革命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他的革命允许走多远?
    潘恩的革命是理性革命,把理性和进步原则运用于社会的政治领域。潘恩认识到,“现在是革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注:《潘恩选集》,216页。)但他并不希望看到一场社会革命,实现社会平权和经济平等。他反复强调理性在革命中的作用和力量,他把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看作是理性革命的榜样,正是“日益扩大的理性范围”,美法这两场“光辉革命”才使英国的光荣革命“黯然失色”的。(注:《潘恩选集》,166页。)
    潘恩认为,理性革命是为了建立理性的秩序,消除战争,避免非理性的暴力和混乱。人们应该运用理性来预见革命来临,促进革命发生,而不听任它们发展成为骚乱,这才是明智的。(注:《潘恩选集》,216页。)在理性的原则指导下,“我们今后有希望看到一些革命或政府的更迭以同样安详的方式产生”,而“想用暴力去完成应当用理智去完成的事,这种做法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恶劣的”。(注:《潘恩选集》,330页。)他还试图区分“积极的革命”和“消极的革命”:前者狂热、冒险、相互报复,后者则冷静地通过协商、劝导和说服来解决问题。据此,潘恩得出结论说:“如果所要获得的好处值得进行一场消极的、合理的和无需付出代价的革命,那么,舍此而坐等以致引起一场暴力革命的灾难来临实乃下策。”(注:《潘恩选集》,335页。)
    可见,潘恩虽然赞成革命行动,但“他并不提倡暴力革命”。他希望看到剧烈的变化,但从未劝告人民起来武装斗争。尽管统治阶级顽固反对改革,可能最终迫使人民使用武力,但他认为诉诸暴力并非迫在眉睫,不可避免。(注:H·T·狄金森:《自由与财产》,264页,伦敦,1977。)实际上,潘恩把他的理性革命等同于改革。他说:“改革也好,革命也好,不论你叫它们什么都可以。”(注:《潘恩选集》,328~329页。)
    潘恩的理性革命或改革的目标是有限的,他要的是政治革命而不是社会革命,是政府或政体的革命或改革。他把政体的合理、进步与否看作一切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症结。在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观照下,任何形式的君主制、贵族制都是过去那个封建时代陈腐、落后、反动的残余,必须加以彻底清理和根除。和伯克一致,潘恩政治革命或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自由,诚如他本人所言,《人权论》的宗旨是“捍卫自由原则”。(注:《潘恩选集》,109页。)
    
    伯克、潘恩之间这种既存冲突又有共识、看似矛盾的情形,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方面,尽管伯克、潘恩的身世迥然不同,但他们皆出自英国的政治环境,从而为他们的冲突和共识提供了共同的社会和思想背景。就社会性质而论,英国从1640年革命到1688年光荣革命,只是持续演进的过程,鲜有社会革命的色彩。社会秩序的稳定成为一切政治变革的归宿。而且,根据英国的政治传统,一切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解决都归结为争取自由权利的斗争,限制王权,反抗暴政。在光荣革命以后,这种斗争主要在议会政治的框架内进行,代议制度为自由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改革提供了上传下达的中介机构,提供了制定和实施各项改革举措的场所,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18世纪末期中兴的激进主义运动,虽然借重了自然权利、人民主权等革命学说,但其斗争目标始终未脱议会改革的轨道,诸如年度议会、降低或取消财产资格限制、实现普选权等等,较之伯克等温和改革派,只是更为激进而已,为下层人民提出了更多的权利要求,以实现他们基本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他们无意改变和破坏社会秩序,发动一场政治社会革命。作为这一时期激进主义的主要代表,潘恩的思想只是更为集中、突出罢了。这就是为何当法国革命发展为一场激进、暴烈的政治社会大革命时,潘恩的思想会“右”倾、并且和伯克达成某种共识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