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定汉初浿水(即沛水)位置的可靠根据是《史记·朝鲜列传》。汉初,燕人卫满,自辽东“东走出塞,渡浿水”,到箕氏朝鲜。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使涉何从卫氏朝鲜的王险城西行,渡浿水后进入塞内。由此可知,浿水在燕、秦、汉长城塞外,亦即塞东,而且长城和浿水相距不远。又据《说文解字》载:“沛水出辽东番汗塞外,西南入海”。沛水即汉初的浿水,而不是汉武帝以后在今大同江的浿水。番汗县即满潘汗,是在沛水流域的一座边界上的城镇。文献所载沛水(汉初的浿水)在塞外,即辽东郡番汗县附近的长城边塞的塞外,而不是其它地方的塞外。因此,推定满潘汗即番汗县的位置是推定沛水(汉初的浿水)当今哪一条河流的重要根据。近年来,朝鲜在大宁江东岸发现了一道总长120公里的长城(注:朝鲜·孙永钟著,顾禹宁译:《关于大宁江畔的古长城》,载《博物馆研究》1990年1期。原文载朝鲜《历史科学》杂志1987年第2号。)。这一长城和在鸭绿江西岸,从宽甸县到长甸口北部山区发现的燕、秦、汉古长城(注:王德柱:《鸭绿江畔发现燕、秦、汉长城东段遗迹》,载《中国文物报》1991年5月24日。)东西相连。宽甸境内的长城和大宁江畔的长城,即燕、秦、汉长城的东段。通说认为满潘汗即番汗县在今朝鲜平安北道博川城南10里的博陵城。今清川江西南流入海,而且正是在这一长城的番汗塞外(即塞东)。把汉初的浿水(即沛水)推定在今大陵河或滦河者,首先是在这两条河流的西岸或不远处,迄未发现燕、秦、汉长城障塞的遗迹。而且这两条河都不是西南流入海。特别是在今辽河东西,即辽东、辽西的北部,以及朝鲜大宁江畔发现的燕、秦、汉长城和古城、古墓、古遗址,是否定以今大凌河或滦河为沛水即浿水这一说法的最有力的物证。今清川江南岸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妙香山脉,江北岸有狄踰山脉,清川江在两山之间,是一条自东北向西南走向的斜谷,形势险要,自古以来的天然分界线。战国燕在东北的边界是“燕塞碣石,绝邪俗,绕援辽”(注:《盐铁论·险固》。)。其中的斜谷(邪谷)即今清川江两岸的山谷。燕东与古朝鲜的边界就是以这一斜长的山谷隔绝着。古朝鲜就在今清川江以东之地。 六 燕、秦长城东端的碣石在哪里 通说认为燕、秦长城东端的碣石在乐浪郡遂城县境内,即平壤西南沿海的龙冈附近的山(注:拙稿:《秦长城东端的碣石考》载李健才、刘素云主编:《东北地区燕秦汉长城和郡县城的调查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出版)。冯家升:《周秦时代中国经营东北考略》,载《禹贡》2卷,11期,1935年。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38“遂城废县在平壤南境”。《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第1册卷52,龙冈烽燧。)。反对通说者则认为在辽东郡境内,即今山海关附近(注:朝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著、李云铎译、顾铭学校:《朝鲜全史》卷二,第五章。载《历史与考古信息、东北亚》1994年1期。),也有的认为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境内的碣石山(注:韩国·尹乃铉:《民族のふるさと、古朝鲜を行く》(上)(下),载于《ァジア公论》1987年7月号。原文载于《朝鲜日报》1986年11月5、7、8、12、13、14、15(上)、16、22、23、27、28、29、30,12月6日(下)。)。 《史记·朝鲜列传》载:“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可知燕曾在朝鲜境内设置官吏、修筑障塞。秦灭燕以后,沛水以东的朝鲜属辽东外藩之地。朝鲜“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注:《史记·律书》。)。汉初,卫满“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注:《史记·朝鲜列传》。)。满,即卫满,他亡命到箕氏朝鲜以后,就居住在秦时修筑的障塞之地。这说明燕、秦长城障塞,确曾到达朝鲜境内。 《史记·夏本纪》〔索隐〕引《大康地理志》云:“乐浪遂城县有碣石山,长城所起。”《通典》明确指出:“碣石山在汉乐浪郡遂城县,长城起于此山。今验长城,东截辽水而入高丽,遗迹犹存”(注:《通典》卷186,边防2,东夷高句丽。)。可知秦长城到唐代在高丽(即高句丽)境内还有遗迹可寻。 反对通说者认为秦长城东端的碣石在辽东。其根据是《史记·匈奴列传》载秦长城“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史记·蒙恬列传》亦载秦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春,派李斯等到碣石刻始皇功德碑,“遂至辽东而还”。根据这些记载认为秦长城东端的碣石在辽东,并认为这一碣石即今河北省昌黎县境内的碣石山(注:朝鲜·姜仁淑著,李云铎译:《燕辽东郡的位置》,载《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86年3期。译自朝鲜《历史科学》1985年2期。韩国·尹乃铉:《汉四郡的乐浪郡和平壤的乐浪》,载《历史与考古信息、东北亚》1990年2期。)。也有的认为这一碣石在今山海关附近(注:朝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著、李云铎译、顾铭学校:《朝鲜全史》卷二,第五章。载《历史与考古信息、东北亚》1994年1期。)。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在山海关附近的碣石是秦皇、汉武、曹操东巡的碣石,不是秦长城东端的碣石。 东巡的碣石在哪里虽然其说不一,但都不出今滦河下游以东到山海关之间的沿海一带。近年来通过考古发掘资料的证实,碣石在昌黎的旧说已为新说所取代。在新说中,一是认为东巡的碣石在今河北省北戴河的金山嘴一带(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金山咀秦代建筑遗址发掘报告》,载《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河北省秦皇岛发现秦汉时期建筑遗址》,载《北方文物》1993年1期。)。一是认为在今辽宁省绥中县万家乡墙子里秦、汉建筑群遗址中的石碑地、黑山头及其对面海中的礁石--龙门石、“姜文坟”(注:陈大为:《碣石考证》,载《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1987年)。)。这两说都有说服力,目前虽然还难以肯定一说,但东巡的碣石在北戴河、山海关这一带是可以肯定的。这一碣石(东巡的碣石)又是汉、魏以至隋、唐时代通往辽西、辽东的交通要道,即辽西傍海碣石道,因此,东巡的碣石频见于史册,但它不是秦长城东端的碣石。秦长城东端的碣石在乐浪郡遂城县境内,而东巡的碣石则在辽西郡而不是在辽东境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