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联共(布)领导层在市场问题认识上的局限性(4)
(二)重新认识商品经济的历史命运 商品经济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分工和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商品经济从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以后就存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高度发展。因此,它并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更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验证明,小生产占优势地位的国家要建成社会主义,必须发展商品经济,而且即使在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仍要坚持发展商品经济,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把企业置于市场中去竞争,让企业在市场上求生存。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企业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如果把商品经济和市场看成是对立的东西,过多强调市场调节的消极面,过多强调计划调节的作用,其结果必然是限制和影响市场的发育和作用,从而限制商品经济自身的充分发展,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障碍。只承认商品经济而不承认市场的作用,商品经济永远不能真正充分地发展起来。当今全球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市场,各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把本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联系起来,因为现代化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国际化。在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中,从现今的发展趋势看,消灭商品经济或没有商品经济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三)国家的行政管理必须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要遵循“市场调节经济,政府管理市场”的原则 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市场仅仅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实际上,当时根本没有形成市场发展的充分条件,因为工业实际上仍处于总管理局统辖的体系之中,交通运输、对外贸易等等都掌握在国家手中,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根本没有自主权,一切都要根据国家需要而定,而不是根据市场而定。市场一方面受国家政策的制约,市场的发展要服从国家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市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其自身的调节能力,如果政府用行政命令来强行干预,只能起到反作用。1923-1924年苏俄的第一次经济危机--销售危机--的解决办法,就为1927-1928年苏联第二次经济危机--粮食收购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种子。因为解决销售危机的办法并不是靠市场本身自我调节,而是由政府出面以行政命令强行解决的。销售危机以后,政府进一步放宽了对经济的限制,因而出现了1925-1926年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到了1925年底斯大林工业化路线的确立,人为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的趋向日益明显。到1929-1930年,价值规律被完全排除,市场被全然消灭。斯大林这种排斥价值规律、消灭市场而代之以国家行政命令的举措,使苏联经济从此走上了畸形化发展的道路。如果苏联在1927年以后进一步实行并扩大新经济政策,发展市场,发展商品经济,让经济按其自身规律发展,让价值规律起作用去调节市场,同时政府辅之以有效的管理市场的手段和方法,那么,苏联经济的发展也许就会呈现出另一种局面,苏联也就不会出现那种僵化的计划经济的发展体制。计划经济可能在短期内起到集中发展经济的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政府对市场的行政管理必须有利于市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必须以扶植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市场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为原则。如果政府把许多本来可以不必由政府去管的事硬揽到自己身上,那么市场必定是萎缩的,受到限制的。 * 本文是在我的导师杨存堂教授指导下完成的,特此致谢。 注释: 〔1〕《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2页。 〔2〕《列宁全集》第41卷,第54页。 〔3〕〔4〕《列宁全集》第42卷,第231、365-366页。 〔5〕〔6〕《列宁全集》第43卷,第88、10页。 〔7〕《列宁全集》第42卷,第365页。 〔8〕〔9〕〔10〕《苏共决议汇编》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60、259、260页; 〔11〕《托洛茨基言论》上册,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475页。 〔12〕〔13〕〔14〕〔15〕〔16〕〔17〕〔18〕〔19〕〔20〕《托洛茨基言论》下册,第528、642、643、645、653、687、701-702 、701、702页。 〔21〕《托洛茨基言论》下册,第703页。 〔22〕〔23 〕〔24 〕〔26 〕《布哈林文选》上册, 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22、233、441、359页。 〔25〕参见《布哈林文选》上册,《到社会主义之路和工农联盟》一文。 〔27〕〔29〕《布哈林文选》上册,第359-360、441页。 〔28〕(英)莫舍·卢因:《苏联经济论战中的政治潜流》,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年版,第276页。 〔30〕《斯大林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82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