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与美国城市化(3)
四 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 经济区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内战后,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城市,城市对其周围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于是城市周围便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形式(注:[苏]齐曼著《美国经济区》,莫斯科1959年版,第36页。)。这便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 经济区以城市为中心,就是说,要根据城市的需要而建立经济区,而不是以地区的利益为重点。城市是地区内外关系的中心点,而这个中心点统率着该地区的经济,乃至日常政治、行政和文化生活。而且,往往一个大城市还是几个经济区的中心(注:[苏]齐曼著《美国经济区》,莫斯科1959年版,第36页。)。美国学者杰克逊就此写道:“这样的城市比它周围的地区有更多的大量居民。它是带有各种重要的工业和大批发商的独立的经济中心。它又是金融中心,当然也是行政和文化中心”,关于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问题,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在其报告指出:由经济区建立了一些大城市,经济区为中心城市服务,城市在许多关系中是吸引力的中心(注:[苏]齐曼著《美国经济区》, 莫斯科1959年版,第38-39页。)。当然也有些例外,美国有些大城市的建立,除了受国内影响之外,还受到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比如纽约市(注:[苏]齐曼著《美国经济区》,莫斯科1959年版,第39页。)。 总之,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的形成,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并为城市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虽然意味着城市对农村的统治与剥削,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但是要促进经济区与中心城市的联系,还必须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促进了城市化。列宁说:“不应当忘记亚当·斯密早就说过的话:‘日益完善的交通将使一切乡村变成市郊’,现在已属少见的穷乡僻壤,会日益变成稀有的古迹,农民也会愈来愈迅速地变成受商品生产一般规律支配的工业者”(注:《列宁全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59 年版,第273页。)。列宁不仅重点指出发展交通对农村和农民的意义,而且也指出了发展交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美国政府十分注意发展交通运输业,如果说殖民地时代以发展土路为主,内战前以发展内陆水运为主, 那么内战后则以发展铁路为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发展公路为主,从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美国公路产业发展很快。早在19世纪50年代,碎石机和蒸汽压路机才开始用来修筑碎石路,而至90年代,由于脚踏车的兴起,促使各州政府拟定了庞大的修筑公路计划。到1914年美国东部,特别是濒临大西洋的中间地带,砂砾路和碎石路已很多。汽车工业在1900 年尚未形成, 但到1914年已成为美国居第八位的最大工业之一。汽车工业的兴起,使公路建设出现了新的高潮。脚踏车、汽车和公路的发展促进了城乡联系,促进了城市化。美国铁路工业内战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830年美国只有营运铁路23英里,到1910年已有249992万(注:[美]J·T·施莱贝克尔《美国农业史》,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中译本,第175页。 )英里。美国北部铁路工业发展更快,1860年北部铁路3.4万公里, 1890年为16.3万公里,1910年为19.9万公里,超过了西部和南部的总和(注:[苏]齐曼著《美国经济区》,莫斯科1959年版,第39页。)。 总之,城郊农业的发展,农业集约化,农业商品化和专业户的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的发展和交通运输业的发达,使美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而现代化的农业为城市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尚需指出,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密切关系问题,不仅出现在美国,而且是个世界现象,只是美国更富有典型意义罢了。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