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中国美国史研究的现代化取向(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周辉荣 参加讨论


    运用现代化研究的新视角对美国史进行研究,就必须考察其现代化的总体过程、分期、特点以及它的影响等问题。
    首先,在有关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总体考察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框架体系。洪朝辉的著作主要从社会经济变迁的角度,讨论了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八大问题”,阐述了在不同时期对美国现代化产生最大影响的几个因素,认为早期殖民地经济、奴隶制经济为现代化奠定基础,而随后的早期现代化中,社会改革运动产生了很大作用,紧接着的农工商现代化中管理革命起了重大作用,最后在现代化完成阶段,立法和政府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作法把现代化的阶段性和层层推进的过程揭示出来了,而且轻重得当地处理好了各阶段中社会经济各因素的作用及其自身的变迁,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种构架。不过,这种构架无疑仍有挂一漏万之嫌,这固然与该学科本身的性质有关,也是学术界应该共同努力克服改进的地方。李庆余等所著之书中,也是先指出现代化的条件,即“前工业化时代的美国”,然后介绍美国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接着讨论现代化道路的特色,再接着是现代化过程中美国社会的权力政治、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对外政策的演变,最后是美国现代化的新时期。这种构架实际上将工业化本身过程和它对社会的影响分成一部分,权力政治等的现代化过程分成另一部分。事实上,研究现代化历程有两条线索:一种是横向的,它着重研究现代社会发展的各种机制和社会变迁过程中现代性与传统性之间的联系、发展或现代化引起社会结构、政治制度、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等发生的变化。一种是纵向的,着重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变迁的具体过程,也就是现代化如何“化”法(注:见罗荣渠:前引书,第43页。)。笔者以为,最好的研究框架应该是两者有机的结合,这当然并不容易办到,但还是有较好的例子的。比如,洪著既有纵向,又有横向的研究;既揭示了现代化的三个阶段,又阐述了各阶段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变迁。而李庆余等著作的框架则有明显的切割痕迹,前半部分可以说是截纵向研究的一段--即工业化的完成,后半部分则是截横向研究的一半,即几个社会因素的变迁,两者的结合并不完美,并没有像该书一书评中所说“为美国史研究建立系统的研究框架”(注:见戴超武:《现代化与美国研究的新视角--评〈美国现代化道路〉》,《美国研究》,1997年第3期。)。
    其次,对美国史的分期出现了不同说法。在现代化取向下,研究美国历史分期时必然不能采用传统的通史分期,把美国革命、美国内战、世界大战等政治事件作为主要分界线,而应该以现代化本身由酝酿到成熟的过程来划分。目前,有几种说法。洪朝辉把美国现代化分成启动时期(1607-1820年)、发展时期(1820-1880年)、基本完成时期(1880-1920年);张少华也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酝酿(1750-1790年)、转变(1790-1890年)和成熟(1890-1960年)。两者的起讫时间都不一样。洪认为,从1607年开始,“社会经济意义上的现代化进程开始起步”,“北美殖民地民众开始改造传统的印第安人的农业文明”(注:见洪朝辉:前引书,第2页。)。而张少华认为它始于18世纪90年代,“因为,此时美国不仅已开始引进英国纺织技术,从而迈出了工业化的最初步骤,而且随着联邦政府的建立,国家概念开始形成和加强,这样,启动现代化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已经具备”(注:见张少华:前引书,第14页。)。由此看来,洪的观点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现代化开始时间,它其实是把为现代化做准备的阶段放入了现代化历程本身,而张则是从现代化开始计算的。严格说来,这与对现代化概念的理解有关。不论从广义还是狭义上讲,这无非是研究角度不同。不过,笔者认为,分期时,不妨将整个现代化(广义上)历程作为一个整体,具体研究时,再灵活处理。对于结束时间,两者也有分歧,洪定为1920年,而张定为1890年。洪列出了十四项参照标准(注:见洪朝辉:前引书,第8-13页。)证明,1920年美国已是一个现代化完成的国家,而张认为“现代化完成的界标划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注:见张少华:前引书,第15页。),并引康玛杰的话为证;此后至1960年为现代化成熟时期。在这里,完成和成熟成了两个不同的概念。可见,两者虽然都分了三个阶段,各阶段其实并不仅仅是时间界限上的不同,其内涵也是不一样的。
    另外,学术界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说法,如“早期现代化”、“后现代化”等的提法。把19世纪上半期作为美国早期现代化,似乎已约定俗成,而把“后现代化”纳入美国史研究中,并纳入现代化的统一过程中,并不多见。李庆余等在著作中虽然没有专门提出分期问题,但其书最后一章涉及到“后现代化”问题,并做了较为深入的论证,可以说是慧眼独具,很有创见的。
    再次,关于美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问题。美国作为一个现代化比较成功的典范,它是如何实现这一过程的?我们不但要发现一些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更要找到它的特点。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有着太多的独特历史条件和机遇,这一切都对它的现代化历程产生了影响。这早已为史界注目并对其进行了阐述,马克思、恩格斯也有精辟的论述。那么,我国学术界有何见解呢?张少华在书中提到这个问题,认为,“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些突出特点,如政治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同步发展,工业与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较早出现世俗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倾向等”(注:张少华:前引书,第14页。),是值得研究的,而且他指出这些特点产生和形成的背后原因是,“美国是在北美荒原上建立的新国家,在移民的过程中,英国原始工业化的诸因素也随之在北美衍生;另一方面,作为在北美荒原上开拓出的新国家,这一历史特点又使它的现代化既具有巨大的传导性,又具有巨大的创新性,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注:张少华:前引书,第14页。)。通过分析美国的历史背景去发现其多样性的特点,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探索。相对说来,如果仅仅为了找特点而找特点,就难免会出现十分牵强的观点。在李庆余等的著作中,第五章写了“美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其中说的是“进步主义的兴起”、“关于美国现代化的第二次大辩论”、“扩大公民参与”、“保持市场竞争”、“寻求社会公正”五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中,作者说到了进步主义的四个流派:进步主义社会学、新经济学、新政治学、新法学,然后总结出进步主义的三个特点。其他几个方面也同这个问题的论证方法和结构相似。这样的论述只是就事论事,举出美国现代化历程中的几个历史现象,而并未指出它的出现在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有什么历史背景,为什么它们构成“美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它们能否代表美国现代化道路的主要特色。
    总之,美国历史本身是具有许多不同特点的:它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它是一个外来移民国家;它没有经历封建社会阶段;美利坚民族的独特个性等,这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美国现代化将走一条独特的道路,或者说出现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有在整体上去把握,才能削去枝节,找到主干,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中国学者研究美国史必然要有中国的特色。研究美国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地找出规律,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未来。因此,对于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的研究是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有许多学者都注意到这个问题。李庆余等书的前言中总结出了三点经验;洪朝辉也指出了四条“理论启示”;有的书则直接以此为宗旨编成(《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这些书的目的都是为了找出历史的真相,以为借鉴。所以,既应该看到其好的经验,也要看到其留下的弊端,正反两面的经验都看到才是有意义的。另外,对其影响的研究,又不能仅仅看它对后进国家有什么启示意义,如果放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去考察,会对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有更大的作用。事实上,美国现代化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诸如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如能做一些比较研究,将更有收获。
    总的说来,在对美国史的宏观研究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内容,以上仅仅涉及几个基本方面。但就这几个方面,也并没有一本可以处理很好的理论著作。这一方面反映出现代化研究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学术界对这一新课题的研究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许多理论并不完善,因此会出现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有的著作急于构架理论,有的逻辑不明晰,有的不过把现代化作为标签,有新瓶装旧酒之嫌,而不是一种发展的和整体的研究视角。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