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中国美国史研究的现代化取向(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周辉荣 参加讨论


    现代化取向对于中国美国史学科发展、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只要把以上论及的一些著作和以往学者的著作稍加对比,就可以发现这种取向是很有意义的,它不仅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创新。
    首先,它对于构架一种新的美国史体系有积极的作用。以往中国学者笔下的美国史往往“重微观研究,轻宏观研究”,尤其是在论述的线索上,都是以政治事件为框架的支点的。比如,《美国通史简编》(注:黄绍湘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共有十章,十章的标题大多是政治事件,比如美国革命、美国内战等,这样的框架还是难逃阶级斗争为纲的阴影。在这种框架中,经济发展仅仅是政治活动的一个原因,并没有着重加以研究,这样导致政治上的因果关系研究难以深入,历史的研究方向也就越来越窄,重考据而轻分析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而在洪朝辉的书里,其八大问题完全与《美国通史简编》的十章节不一样,它是偏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由于角度不同,关于美国史的分期也必然不一样。传统著作将美国史按世界史的分期一样划分,这就没有照顾到美国历史的特点。尤其是以政治事件为分界点的分法,使许多历史现象被割裂而无法处置。比如西进运动这一延续了近一个世纪的运动,在美国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影响深远的。它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但以往史著一般把它分开了说,比如在《美国史新编》(注:杨生茂、陆镜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中,分别放在第二章第八节“新西部”和第四章第二节“西部和南部”两部分中。同样地,在《美国史纲要》(注:顾学稼等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分别放在第八章和第十三章中来论述。这样显然不利于对其进行整体考察。而在新的视角下,则可以层层深入,揭示美国史内在规律,尤其是经济发展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对这些历史事件作完整的考察。
    其次,在历史认识上,现代化取向的框架中,对美国史上重大事件的认识有许多新的突破。在传统美国史专著中,对于西进运动的论述,多停留在现象解析的层面上。例如,在《美国通史简编》里,第四章第三节“美国的领土扩张和对外侵略”,可以说是涉及西进运动的,尽管“西进运动”一词并未正面出现在文中。这一节第一个问题“美国向西扩张和印第安人的反抗斗争”之中,一开头著者便指责“美国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故意把美国向西扩张描绘成为和平的‘西进运动’,夸大‘西进运动’中资产阶级的作用;美国专门研究‘西进运动’的资产阶级历史学者特纳等人站在白种人的沙文主义立场上,胡说什么印第安人阻碍了白种人前进的道路,因此应该被消灭掉。”姑且不论特纳是否曾发此论,单从这一段看,作者显然是从政治的立场上一棍子将“西进运动”打死了。再看下文,几乎都是追述白人如何屠杀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又是如何反抗的。无独有偶,在比此书晚十几年的《美国史纲要》一书中,则明显地提到“西进运动和领土扩张”(第八章)。然而仔细阅读其中的内容,仍不难发现,著者在评价时,有这样一段话:“西进运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刺激了西部城镇的兴起和工业的进步,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也锤炼了美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注:见该书第128页。)这些认识无疑是深刻的。然而却缺乏纵深的论证和足够的证据。作者还特别谈到西进运动的“永远洗刷不了的污点”。文中用了一页多的笔墨,详详细细地加以论证。从这些著作中不难发现,对于西进运动的思考,主要还在表层上,在政治层面上。然而,在现代化取向下,西进运动对美国现代化的完成,其影响是怎么说也不过分的。何顺果的书中,通过详细的论证,揭示了西进运动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探索:第一,从社会学的角度,他认为,美利坚民族之所以被认为充满活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全部形成和发展过程,都是在不断的开拓中前进的,而西部的开拓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注:何顺果:前引书,第253页。)。第二,从经济的角度,他谈到了西部开发对美国工业化的几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为工业化提供原料”,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在西部形成一个新的工业区”。第三,从城市化的角度,他论述了西部城市的不同特点。研究西部城市的起源和特点,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西部之崛起及其动力,也将有助于了解美利坚文明的多元性。第四,从政治理念角度,他认为西进运动影响到
    美国现代化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的两大理念,对其中以农立国的政治理念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正是在现代化取向之下,运用了多个角度,多层次地深入分析,关于西进运动的历史认识无疑深入到了一个更新的层面。
    最后,在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上,现代化取向也对传统史学方法提出了挑战。由于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课题,它包含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各方面的内容。因此,以这样的体系构架的美国史肯定是比传统的美国史有更广阔的视野。而且,它必将导致各种新的研究方法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比如,关于现代化中的环境问题、工业中的管理问题等,都是最近才出现在史著中的,增加了这些方面的研究,才可以说是有血有肉的生动的历史写真。同样,在这些领域中用到了一些新方法,比如计量史学,这无疑比传统的方法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比如在对《宅地法》实施中的障碍的论述中,《美国史纲要》提到:“但是,在《宅地法》实行以后,原来的《优先购买法》继续实行,向私人铁路公司赠送土地的政策也照样有效;这样,能免费提供给移民的土地就大大减少了。再加上《宅地法》中的一些条款又为土地投机者所利用,这样,劳动人民根据《宅地法》所领到的土地只是美国国有土地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土地都通过各种渠道转到土地投机者和各大公司手里去了。”(注:见该书第170页。)在这里,著者只概括地提出事实。同一个问题在《美国边疆史--西部开发模式研究》中,是这样论述的:“实施宅地法的主要障碍来自土地投机,而新的土地投机又主要是由政府的赠地政策造成的;(1)赠给各州的公地。……据统计,教育赠地总共约1.4亿英亩,其中大部分由土地经纪人以每英亩50美分购得,然后以10至20倍于此的标价出售;(2)赠与各铁路公司的土地……因此,其总量大大超过实际需要,其总量大约在1.81亿英亩左右……由于这些赠地最终都以不同价格转卖给移民,或者中间经过土地投机家倒手,再加上土地局出售的1亿英亩地,拓荒者在西部并非不能得到好地,只须以高价购买。”(注:何顺果:前引书,第316页。)通过这样的论证,为什么农民可以得到的地减少了,显然更为一目了然,结论也更客观。
    当然,在以上几个方面,现代化取向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许多缺陷,这已是学术界今后应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表明现代化取向尚处于一个尝试阶段。总之,现代化取向可望使中国美国史研究呈现一个富有生气的新局面。它将是全方位、多维度的历史观照,同时又是具体生动的写实历史。在这个体系中,将会得到更真实更客观的历史认识。因此,我们可以乐观地预期,不论对于学科还是对于史识都将是一个大的突破。我们期待着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求索创新,在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人不仅能写出一部独成一体的《美国现代化史》,而且能贡献给世人一部博大精深的现代化取向的新《美国通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