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期西欧的初等教育在推行行为规范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宗教改革的推行者们否定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在新教地区兴办学校,而后天主教地区纷纷效法,于是初等教育在西欧勃然兴起。在“灵魂可以通过行为自控训练而得以净化升华”的思想指导下,行为教育被列为7-12岁学生的主修课。语文课本即以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许多地方干脆以《蒙训》为课本,命名行为课与文法课合二为一。新教牧师奥托·布龙费尔茨在斯特拉斯堡担任校监期间,发表《论启蒙教育与纪律》一文,声称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们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该文几乎对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都加以严格规范,在很多学校被当作行为课教材。这无疑有助于行为规范在全社会的统一与推行。 各国君主是新的行为规范的积极倡导者。过渡时期也是统一的民族主权国家形成、王权逐渐强大直至达到专制的时期,各国君主珍惜来之不易和统一局面,积极致力于维护主权、维护统一。在社会基础方面,他们更多地依靠新兴阶级的力量,而与旧贵族分立势力相抵牾;在思想观念方面,则往往青睐那些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的新思想、新准则。这一时期出现的“文雅”文明观,“文雅”来自后天修养以及全社会标准一致的文雅行为规范,遂成为他们支持的对象。旧贵族为维护其传统的社会地位,也曾在文明观和行为方式方面竭力抵制变革的潮流。就在伊拉斯谟的作品风行之际,代表封建贵族利益的有关行为方式的作品也纷纷出笼。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意大利人巴尔达萨雷·卡斯蒂瘳内写的《廷臣》一书。该书宣称,风度与生俱来,唯有天生气质高贵的贵族才可能有优雅的举止,后天教育只能造就东施效颦式令人厌恶的模仿和做作;社会各阶层都有自己的行为标准,彼此绝难统一。卡斯蒂瘳内的观点受到各地没落贵族的欢迎。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攻击新的行为规范“装腔作势、繁文缛节”的同时,结成封闭的社交群体,我行我素,并以“贵族式的端庄优雅”(HONNETETE)自诩。国王对此不能容忍。因为从政治的角度看,贵族间的彼此认同和接纳并非简单的气味相投,而是政治结盟;他们在行为准则方面的保守态度和妄自尊大也不是生活小节,而是维护封建特权,与国家统一的趋势和力求集权的王室相对抗。于是国王们一方面象法国国王在17世纪初所做的那样,任命专员对贵族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举止严加监察;另一方面坚决维护宫廷内部行为方式的一致性和标准化。举凡宫廷大臣、管事、侍从、警卫等等,其服装、方式、谈吐、手势、表情、所有化妆品和装饰品等都必须按不同职务、不同场合而墨守一定之规,任何人不得随意逾矩。标准化的宫廷舞出现在这一时期绝不是偶然的。在君主专制时代,进入宫廷、服务于国王是大小野心家梦寐以求的事情。为了实现野心,这些人处心积虑学习和模仿宫廷的行为举止,各种版本的《宫廷礼仪指南》因之十分走俏。上有好者,下必有甚者焉。在出身和血统失去了以往的重要性,小人物也可能因为专制君主的赏识或是攀龙附凤、投机取巧而一夜暴发飞黄腾达的时代,宫廷行为的表率作用和社会影响不可低估。社会行为模式自上而下传播,上层人物的行为举止被下层群众所仿效,这也是近代以来行为文明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以上而言,各国君主确实是向全社会推行新的行为观和行为规范的积极力量。 注释: ①a 基佐:《欧洲文明史》第5卷,见《西方名著入门》,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361页。 ②a 罗歇·沙尔捷:《从课本到习惯:礼仪观念及有关作品》(RogerChartier.From Texts to Manners:A Concept and Its Books),载于罗歇·沙尔捷:《近代早期法国出版物的文化效用》(Roger Chartier,The Cultural Usesof Print in Early Modern France,Translated by Lydia G.Cochrane),普林斯顿大学1978年版,第76页。 ①b 诺贝特·埃利斯:《文明历程:风度的历史》(Norbert Elias,TheCivilizing Process:The History of Manners),纽约1978年版,第84页。 ②b 关于中世纪的用餐规矩,详见埃利斯,《文明历程:风度的历史》,第2篇,第2章。 ③b 埃利斯:《文明历程:风度的历史》,第63-64、88页。 ④b 埃利斯:《文明历程:风度的历史》,第67-68、143页。 ①c 鲁斯·里斯洛:《16世纪英国的绅士原则》(Roth Reslo,Doctrineof English gentleman in the Sixteenty Century),厄巴纳1929年版,第12-14页。 ①d 埃利斯:《文明历程:风度的历史》,第81页。 ②d 该词于13世纪出现于意大利,后来传遍西欧各国。意大利文为CORTEZIA,法文为COURTOISIE,英文为COURTESY,德文为HOVESCHEIT,HUBESCHEIT或ZUHT。 ①e 意大利语为CIVILTA,英语为CIVILITY、德语为ZIVILITAT、法语为CIVILITE。 ②e 罗歇·沙尔捷主编:《私生活史》(Roger Chartier,ed.,A Historyof Private Life),哈佛大学1989年版第3卷,第171页;罗歇·沙尔捷:《近代早期法国出版物的文化效用》,第78页。 ③e 罗歇·沙尔捷:《私生活史》第3卷,第172页。 ④e 罗歇·沙尔捷:《私生活史》第3卷,第169-170页。 ①f 罗歇·沙尔捷:《近代早期法国出版物的文化效用》,第75页。 ②f 罗歇·沙尔捷:《私生活史》第3卷,第172页。 ③f 罗歇·沙尔捷:《私生活史》第3卷,第180页。 ①g 罗歇·沙尔捷:《私生活史》第3卷,第167页。 ②g 埃利斯:《文明历程:风度的历史》,第13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