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法国对印度支那殖民政策(1887—1940年)(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洋问题研究》 李一平 参加讨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地对法国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以及因宗主国资本无力东 顾使得殖民地某些行业得到一定规模的发展,促使法国殖民当局考虑如何进一步完善其 对印度支那殖民政策,即在保证宗主国利益的前提下,被迫承认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差异 ,关注殖民地的特点与要求。
    首先,法国殖民者在“联合”的概念下,有意扩大各种民选机构,拉拢一部分土著上 层和知识分子参加政权。1922年隆(Long)总督发布一道法令,增加殖民地各级议会的本 地代表人数,并规定纳税人拥有选举权,议会中本地人10人,法国人10-14人。但是联 邦殖民地议会的决定可由总督府会议予以取消,该会议共有12名成员,本地人只占2名 。1924年,巴基埃(Pasquier)总督按突尼斯的模式向印度支那引入一个新的最高权力机 构财经委员会,成员由28名法籍代表和23名印度支那代表组成,总督为主席,但该委员 会仅在预算上有咨询权,并在税收方面参与意见。
    法国殖民者在行政体制上虽有所变化,但基本还是直接管理,变化只不过是无关宏旨 的些微变动,以更便利于它的殖民统治。
    其次,法国殖民者在继续倾销商品的基础上,大力推动资本的输出,从1888-1918年 ,法国资本家在印度支那投资约20亿法郎(按1930年法郎计算);从1924-1930年,估计 约有29亿新法郎的投资流入印度支那(也按1930年法郎计算)。其中“橡胶种植构成了最 大的单项经济发展项目(占7亿法郎),采矿业次之(占6.54亿法郎),工业居第三位(占6.06亿法郎),其余5亿法郎,投资在茶叶、咖啡、蔗糖、棉花和可可的种植”。[4](P554 )由此出现了以原料生产与出口为中心的第二次殖民经济大开发。正如沙罗总督所说: “我们的殖民地必须成为生产的中心,而非物种博物馆。”[12](P612-613)为此,在 整个法属殖民地实行生产专业化,印度支那联邦主要承担大米、橡胶和煤等初级产品的 生产。生产专业化强化了业已存在的单一经济结构,加深了印度支那对法国的依赖,法 国进一步成为印度支那的实际统治者。
    此外,法国人对本地语文教育兴趣不大,他们的目的是对本地人灌输法国文化。1917 年开始的全面推行法国式教育制度,终因实施中的困难而被迫部分放弃。从1924年起, 殖民政府又恢复把学校划分为本地语和法语兼本地语两种。以越南为例,到1936年,才 有4所中学、18所高小和师范学校、430所小学、1所大学。尽管如此,现代教育制度毕 竟已开始进入印度支那。
    进入40年代后,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仍以中央集权下的官僚体制和谋求法国化 为特征,在经济上实行战时以控制生产、进出口、货物分配和价格的“指挥经济”的措 施,印度支那人民在殖民统治基础上又遭受战争带来的灾难。
    二、法国对印度支那殖民政策的特点
    法国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高利贷帝国主义国家,其对印度支那殖民政策,自有其不同 于先后殖民东南亚的其他殖民国家的特点。
    (一)高度中央集权下的“杜美体制”
    在法属印度支那,最能体现法国殖民统治特色的是1897-1902年间确立起的“杜美体 制”。如前所述,“杜美体制”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壮大法兰西民族和文化”的同化 理论下的产物。
    在杜美体制中,总督集各种权力于一身,代表法国对印度支那进行管理,驻各地的法 国殖民官员和土著官员都直接对总督负责。正如费尔德豪斯所说,“它废除或蔑视传统 的统治者和社会制度,直接派员组成一个官僚机构。欧洲人在这个官僚机构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非欧洲人只能担任较低的职务。”[9](P31)同时,杜美还把原来某种范围内实 行的间接统治纳入直接统治之中,如在东京地区,原由本地人担任的经略使一职就被高 级驻扎官剥夺了权力。
    总督由一个“财经委员会”协助工作,该委员会属于咨询性质,只能处理总督交给它 的一些事务,但它可对殖民地的总预算和各地区的预算提出意见。印度支那的法律主要 由法国议会制定,或由殖民部以法令形式颁发。在柬埔寨、老挝等保护国,国王和官员 等级制仍然存在,但是其真正的管理权都操在最高驻扎官手中。
    杜美体制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它只考虑促进法国的利益而不是印度支那的利益;二 是它不给本地人的政治与经济活动以发展余地,也不予鼓励,致使本地人的要求和利益 得不到维护。反过来也影响法国殖民者的统治。
    因此在一次大战后,法国殖民当局在杜美体制基础上开始改革。“艾伯特·沙罗采用 ‘合作’的方式,使下属机构能更多地雇佣本地人,他还改组了公务培训制度,以便为 政府各部门提供更多的本地后备力量和提高政府工作质量。”[8](P714)在柬埔寨,“ 由当地纳税人选举的村长是当地统管一切的官员,并真正行使着权力。”[4](P557)这 实际上是部分恢复原有的间接统治方式。在老挝,大部分地方也在法国官员直接统治之 下,但他们往往通过当地的头领来行使权力。
    可见,在印度支那,法国殖民者是在坚持以直接统治为主时,再辅之以间接统治的行 政管理方式来维护其殖民统治,使印度支那处于分而治之的状态之下。
    (二)高利贷帝国主义的近代银行制度
    法国殖民者在殖民印度支那的过程中,伴随着高利贷帝国主义的发展,法国对印度支 那的资本输出越来越大。
    法国最初在印度支那建立的最大银行是东方汇理银行(即印度支那银行),它建立于187 5年,起初主要投资于印度支那的进出口贸易。在殖民地拥有“非比寻常”的权力。[15 ](P222)1887年印度支那联邦成立,它成为殖民当局的官方支付银行,控制了印度支那 的经济命脉。1900年,印度支那银行又获得新的特许,拥有发行不超过银行分行和代理 机构所在地国库资金25%的国家贷款权,以及投资金融业和工业的权力。[16](P113)印度支那银行实际上是中央银行、私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兼而有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