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未卜,凶子亡疾。(《殷虚书契后编》,二卷,罗振玉编,下,29,4) 贞,使人于凶(《龟甲兽骨文字》,二卷,林泰辅编,1,26,18) 戊寅口口于凶鹿(《铁云藏龟》,刘鹗编,42,1) 丁卯……兽正……凶,集口百六十。(《殷虚书契后编》,罗振玉编,下,1,4) …… 简略地说,亚凶,就是猃狁,也即严狁,这是匈奴的一个重要古代部族。匈奴是一个 大的民族,其中分为不同的小部族。匈奴的部族统称为“匈”,也就是“荤粥”,即是 以后进入欧洲的Hun人,Hun与荤、匈都是一音之转。从最早的匈奴部族来看,亚凶即严 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长期与中原民族进行斗争。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征伐文字是关于 他们的,其与土方等少数民族一起,被看作敌人。另外,他们是一个狩猎民族,所使用 的主要是弓矢。 卜辞中有一条: 于王曰匈凶方矢(《殷虚书契后编》,罗振玉编,下,17,4)郭沫若解释说: 凶方与殷亦有和好之时,其国当长于为矢,故殷人求之也。凶方乃严狁之一族。《考 工记》云:“胡无弓车,胡之无弓车者,非无弓车也。夫人而能为弓车也。”胡即严狁 之异称。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2,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这些说法都是非常正确的。胡,即荤,也就是匈,亦即为凶,胡人起初主要指匈奴, 以后成了北方异族的统称。土方与亚凶居地位置,据郭氏猜测应在北方,土方在山西北 部,而亚凶在河套地区,距殷地有10日以上的路程,按每日80里的行程计,大约有千里 之遥。从方位与距离看,应是匈奴无疑。 王国维曾有《鬼方昆夷严允考》一文,其中说到: 我国古时有一强梁之外族,其族西自汧、陇,环中国而北,东及太行、常山间,中间 或分或合,时入侵暴中国,其俗尚武力,而文化之度不及诸夏远甚,又本无文字,或虽 有而不与中国同。是以中国之称之也,随世异名,因地殊号。至于后世,或且以丑名加 之。其见于商、周间者,曰鬼方,曰混夷、曰獯鬻。其在宗周之季,则曰严狁,入春秋 后,则谓之戎,继号狄。战国以降,又称之曰胡,曰匈奴。(王国维:《观堂集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王国维虽然精于考证,但是其所言鬼方即匈奴之说,亦稍显武断。而且还对于甲文中 的亚凶也注意不够。 从文献中还可以看出,匈奴的“奴”字也应当有其出处,中国异族虽多,但以民族而 称其为奴者并不多见,可见亚凶即匈奴民族可能在某一时期曾经被殷商所征服,成为殷 商的臣仆,也就是奴隶。《尚书》微子篇云:“今殷其沦丧,我罔为臣仆。”为臣仆就 是成为奴隶。而奴役蛮族,或是以其为军队,是历来文明民族的重要殖民方式。罗马帝 国就长期使用蛮族为军队服役,以至于最后军队蛮族化,这也是罗马帝国军队失败的重 要原因之一。古代印度曾经大量使用突厥人为军队,甚至作战双方都是突厥人,就是明 显的例子。由于匈奴曾经被奴役,所以汉人一直称其为匈奴。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 由于历史久远,加之缺乏文字记载,其证明只能有待于将来的历史发现了。 其二,甲骨文中,亚凶族的凶字是一个象形字,关于这个字是什么,我的看法是,凶 就是弓箭的象形字。匈奴向来以狩猎为生,使用弓箭是其不同于中原民族的特征,对于 农耕民族而言,以弓箭作为匈奴的代表是十分合理的。汉霍去病墓前的石雕名曰马踏匈 奴,被踏在马前蹄下的胡人手持弓箭,颇具代表性。这个字的写法其实比较多,有的字 中还有明显的带有犄角的羊头,证明其与猎取野羊之类动物的关系。但大多则直接与弓 箭形状相同。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尤其是甲骨文,是以象形与表意为手段的符号体系 ,以弓箭为符号表示匈奴这个民族,是顺理成章的。 这样,我们可以确认,亚凶就是匈奴,也就是以后从中国北部消失,而在欧洲出现的 Hun族。他们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称号,并且成了欧洲最具威胁力的游牧民族。 匈族西迁的走向 关于匈奴的走向,也有学者有不同意见,《剑桥中国秦汉史》的作者之一余英时先生 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匈奴与匈人(Huns)“不能等同”。他征引的是西方学者的一些论著,如拉施克 《罗马与东方贸易新探》等。我们不知道他所说的“不能等同”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但 我们认为匈奴民族西进欧洲是一个历史事实,并且由此引起已经风雨飘摇的罗马帝国最 后崩溃。 第二,匈奴中的一支北匈奴在公元91年逃往西方。那么,这个“西方”是逃往何处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