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析美国黑幕揭发运动衰落的原因(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肖华锋 参加讨论

本来,一篇新闻报道能引起某家企业或某位巨头如此兴师动众,对记者本人来讲是一个荣誉,至少他们的第一感觉是这样,因为这本身就体现了该报道的新闻意义和社会反响。然而,当杂志方一意识到身兼二职,即首先是出版商,然后才是新闻记者,编辑和记者大多就开始犹豫不决,谨慎从事了。发文章之前实行自我检查成为迫不得已,往往是“广告商检查他们一次,编辑和作者自检100次”。
    其实,黑幕揭发杂志的编辑和记者们最担心的是当时流行的企业吞并行为也开始进入杂志界,因为有能力吞并杂志的都是一些大出版商或资本家。这样一来,杂志的独立风格也就难以维系和保持了。
    1911年,行业刊物《编辑与出版商》(E&P)表达了杂志界这一忧虑,它问道:“这一可怕的东西(指托拉斯垄断组织--引者注)会侵犯杂志社吗?”E&P杂志和其他新闻界人士一样,很想知道是否会产生一个“杂志托拉斯”。像现代报业集团一样,它不仅把杂志的所有权买断,而且还操纵杂志的编辑内容。当1911年克罗韦尔出版公司宣布买下《美国杂志》时,黑幕揭发杂志开始不得不面对这一残酷的事实。《美国杂志》曾经是由著名的黑幕揭发者斯蒂芬斯、塔贝尔和贝克等创办的专门的黑幕揭发杂志,因经营不善且内部不和,最终陷入财务危机。主编约翰·S.菲利普斯在四处告急拉赞助无望的情况下不得不决定把杂志卖给“飞速成长并繁荣起来的”克罗韦尔出版公司。作为专业出版公司,《美国杂志》卖给克罗韦尔公司算是比较理想的归宿。刚易手之时,出版公司并未考虑改变杂志的既定编辑方针以及编辑的人事变动。外加《妇女家庭指南》、《农场与炉边》,克罗韦尔出版公司已经是一家比较大的联合公司了,是一家名副其实的“杂志托拉斯”。根据克罗韦尔公司和杂志编辑们的想法,这次“联合”将会提高《美国杂志》的效益和影响。
    然而,这次联合广为人们注意的是,J.P.摩根联合公司的高级官员托马斯·W.拉蒙特居然进了克罗韦尔出版公司董事会。而身为金融寡头的摩根以从事银行业为主,总是积极参与幕后企业交易。所以,这次《美国杂志》被克罗韦尔出版公司吞并,就被时人普遍怀疑为是被摩根财团吞并。E&P杂志问道:这家银行托拉斯会“终止它所认为的黑幕揭发吗”(注:John E.Semonche,"The 'American Magazine' of 1906 -15:Principle vs.Profit", Journalism Quarterly40(Winter1963):40-41; Robert Miraldi,Op.Cit.,p.65.)?
    事实是,《美国杂志》被合并到克罗韦尔出版公司之后相安无事的局面仅维持一年,1912年3月,杂志内部的利益冲突开始公开化。 贝克刚从麻萨诸塞州劳伦斯回来,他在那里调查了一场大的纺织工人罢工运动,并写了一篇同情工人及其工会的激进文章。这篇文章仍然以黑幕揭发的写作手法来唤醒社会大众,要他们认识到工业生产中潜在的危险。但就是这篇文章引发了贝克与当时仍为杂志主编的菲利普斯的激烈争吵。最后在菲利普斯的强迫下,贝克很不情愿地作了删减,但贝克坚信,这并非菲利普斯个人意愿,因为这有悖于他优秀的一以贯之的编辑作风,而是克罗韦尔公司官员乔治·H.黑曾和哈里·J.费歇施压的结果。文章删减还不仅于此(注:虽然有些删减属于正常的编辑删减,但有两处改动是强迫的。在原文里,贝克称“保护性关税维持较高的工资水准”这一说法简直是“胡闹”,改动后变成“保护本身不会抬高工资”。另一处把作者对所谓的波士顿慈善家的讽刺挖苦改成了对他们的赞扬。此外,有关对警察士兵粗暴行为的批评以及对罢工者的同情等言语也都删掉了。),最后在1912年4月上旬,费歇亲自写信给贝克, 要求他“不假思索地”把一句提到股东及其收入的附加语删掉。但遭到贝克坚决拒绝。贝克认为这句话非常关键,因为它显示了工人和股东们之间的差异。对贝克的不从态度,塔贝尔非常赞赏。她给贝克写信言道,你的态度“已经把(我们的)反对态度明确化了”,菲利普斯确实一直很“聪明也有勇气”,他从一开始就看到了这种利益冲突,但他决定,只有在某些“明显的、公开的、毫无错误的”事情出现时才能决裂。“如果我们要退出,我们必须……迫使他们让我们这样做”;否则,将无助于“新闻自由事业”。最后,塔贝尔小姐呼吁她的朋友来帮助维护“《美国杂志》的自由精神”(注:John E.Semonche,Op.Cit.,pp.41-42.)
    当1915年5月文章出来之后, 贝克发现他所反对的删改仍然是按费歇的要求进行了删改,他气愤至极。他给塔贝尔写信说道:“……难道我们现在不应该问问到底谁是《美国杂志》的真正编辑吗?整篇文章都已征得J.S.P.(指菲利普斯--引者注)同意,后来却受到费歇反对!总之,今后你或我写文章要符合编辑意图,但最终符合的并非J.S.菲利普斯公平、冷静、有思想的编辑风格,而是受到费歇和黑曾的左右……一旦他们闻到一点火药味,他们就要把文章删得一点作者立场也没有,整个软弱无力。所有内容必须平和、充满赞歌,不能有攻击性言辞。关键是不能有任何人真正受伤害。只能在不伤害费歇之流的前提下才能说真话。我认为,干那种事,无论是你或菲利普斯还是我都无乐趣可言。(至少)我不喜欢那样。”正因为这类不愉快的事情,贝克开始萌生去意。虽然塔贝尔和菲利普斯等同事或朋友再三挽留,但在1914年底他去意已决。他认为《美国杂志》已变得面目全非,它已把早期追求的理想主义和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崇高思想抛弃得一干二净,而一味地追求铜钱。“若把赚钱作为一家刊物是否成功的惟一衡量标准,那还有什么希望来长久维系(我们)现在的关系呢?”(注:John E.Semonche, Op.Cit.,pp.43-44.)贝克之退出《美国杂志》,另一个原因是,随着一战爆发,美国大大小小的杂志都在刊登有关欧洲战况的报道文章,并为美国随时准备参战造舆论。这也是读者新的兴趣之所在。而贝克仍在痴痴以求他的黑幕揭发事业,并一味反对参战。文章没有读者,这使他意识到必须急流勇退。他毕竟是一位有个性有追求的黑幕揭发者。但他终究认为与塔贝尔、菲利普斯等共事时期是他人生最愉快的时期。
    《美国杂志》被企业界吞并只是当时个案之一。除此之外,《麦克卢尔氏》杂志也于1911年被美国烟草公司接管;《柯利尔氏》杂志是黑幕揭发杂志中坚持最久的,但在1919年同样被克罗韦尔出版公司兼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