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史学与历史哲学在19世纪法国的传播及其影响探析(4)
经由莫诺、瑟诺博司等历史学家的不懈努力,历史学逐渐成为法国大学和学术研究中的一门显学。这点从下面的一组数据中就不难看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大学中,历史学在讲座教授数量和学生兴趣上都已超过了文学和哲学。历史学教授(包括地理学教授(58))的职位数量从1865年时占大学总教授职位数的约20%(总共86位教授中有17位历史学教授)上升至1910年的32.6%(175席中57席为历史学教授),其中1899至1910年期间巴黎大学文学院所新增的11个教授职位中有8个给了历史学家。而在19世纪最后20年里,历史博士论文的比例更是占了整个法国大学中文科博士论文总数的33.4%。(59)四、结语经过了大革命的洗礼,法国学者对于人类精神的发展、世界历史的演进等宏大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德国历史哲学无疑为思考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理想的理论框架,因而在法国知识界受到欢迎。19世纪后期,随着法国政治与社会的发展,史学逐渐摆脱了文学与哲学的影响,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迈进,在这一进程中以兰克史学为核心的德国的史学方法与制度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直接推动了法国实证史学的发展。而19世纪法国实证史学的繁荣发展,则又为20世纪法国史学在年鉴学派的引领下书写新的辉煌奠定了深厚的学术传统、坚实的制度基础、充足的人员储备以及广大的读者群体(60)。 注释: ①有关19世纪法国史学发展的概况,可参阅荷兰历史学家皮姆·登·布尔的《作为一项职业的历史学:1818-1914年的法国史学研究》(Pim den Boer,History as Profession:the Study of History in France,1818-1914,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8)。布尔指出,19世纪的法国政府,无论是君主制、君主立宪制还是共和制,都对历史研究进行大力资助,而且历史教育因具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功能而备受重视,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19世纪法国史学科学化与专业化的发展。不过,布尔并未探讨德意志史学对法国的影响。德拉克诺瓦与多斯、加西亚合编的《19-20世纪法国史学思潮》(Christian Delacroix, Dosse,Patrick Garcia,Les courants histortiques en France,19e-20e siècles,Armand Colin,1999)中有专章探讨了法国实证史学,于本文亦有启发意义。此外,卡尔博内尔的《历史与历史学家》(Charles-Olivier Carbonell,Histoire et historiens,Privat,1976),尽管只考察了1865-1885年间的法国史学,但却对这一时期法国历史学家整体的学术思想演变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已然成为法国史学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②参见弗里德里希·梅尼克《历史主义的兴起》,陆月宏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李秋零《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Virgile Rossel,Histoire des relations littéraires entre la France et l’Allemagne,Pails,1897. ③1803年,斯塔尔夫人被时任执政府第一执政的拿破仑·波拿巴逐出法国,由此开始长达十年的流亡生活(1810年回到巴黎,旋即又遭流放)。其间于1803-1804年和1807-1808年两度在德国作长时间游历,与德国哲学家和文学家交往密切,撰写了有关德国的日记和通信,并以此为基础于1810年完成《论德国》。随后,结束流亡回到巴黎的斯塔尔夫人将书稿卖给曾出版其小说《柯丽娜:意大利》的出版商,后者在付梓完毕,向政府申请出版许可时,遭政府查禁,斯塔尔夫人也被勒令在24小时内离开法国。重新流亡的斯塔尔夫人于1813年抵达英国伦敦,将书稿卖给出版商,并于同年10月出版《论德国》。有关斯塔尔夫人流亡情况可参见其去世后出版的回忆录《斯塔尔夫人回忆录(流亡十年)》(Mémoires de Madame de Staёl[Dix années d’exil])。《论德国》的出版情况参见斯塔尔夫人1813年10月为该书首版写的序言(Madame de Staёl,De l’Allemagne,Paris,Librairie de Firmin Didot Frères,Fils et Cie,1864,pp.1-12),以及Emma Gertrude Jaeck, Madame de Staёl and the Spread of German Literatur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15,p.76. ④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了该部分的中译本《德国的文学与艺术》,译者为丁世中。 ⑤Madame de Staёl,De l’Allemagne,pp.354-357. ⑥John Claiborne Isbell,The Birth of European Romanticism,Truth and Propagand in Staёl’s‘De l’Allemagne’1810-1813,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p.223. ⑦Madame de Staёl,De l’Allemagne,p.363. ⑧Virgile Rossel,Histotre des relations littéraires entre la France et I’Allemagne,p.158. ⑨斯塔尔夫人在《论德国》中尽管没有专门介绍赫尔德的历史哲学思想,但却指出其《历史哲学》(即《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观念》)一书可能是德语著作中写得最为优雅的,见Madame de Staёl,De l’Allemagne,p.360. ⑩1824年在维克多·库赞的鼓励下,米什莱开始翻译维柯的《新科学》,并于1827年出版了《新科学》节译本,题目改为《历史哲学的原则》。1825年5月,米什莱与基内正是在库赞家中首次见面,并由此开始了长达50年的友谊(见Hermione Quinet,Cinquante ans d’amitié Michelet-Quinet 1825-1875,Armand Colin,1899,p.1.古奇所著《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上册(中译本第320页)中所谓1828年米什莱与基内相识的说法有误)。 (11)Herder,Idées sur la philosophie de l’histoire de l’humanité,traduit par Edgar Quinet,Tome premier,Chez F.G.Levrault,1827, p.17. (12)Herder,Idées sur la philosophie de l’histoire de l’humanité,traduit par Edgar Quinet,Tome premier,p.18. (13)Herer,Idées sur la philosophie de l’histoire de l’humanité,traduit par Edgar Quinet,Tome premier,p.23. (14)Herder,Idées sur la philosophie de l’histoire de l’humanité,traduit par Edgar Quinet,Tome premier,p.34. (15)Oeuvres Complètes d’Edgar Quinet,Tome Ⅷ,Paris,Hachette,1905,p.4.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