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明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国力日益衰落。而日本则随着丰臣秀吉统一大业的完成逐渐崛起。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开始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由明王朝构筑的传统东亚国际秩序受到日本的挑战。日本为在东亚国际新秩序的构筑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不断强化本国的公权力,一方面积极扩大自己的地区影响力。丰臣秀吉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于1592年和1597年,发动了两次对明朝附属国--朝鲜的侵略战争(万历朝鲜战争),但是均以失败告终。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夺得政权。日本将战略重点转移到明王朝海防力量薄弱的琉球群岛。1609年,日本萨摩藩发动了对明王朝另一个附属国--琉球王国的侵略战争。萨摩藩以强大的军事优势为背景,强迫琉球王国向日本纳贡称臣,割让领土,将琉球王国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在日本的挑战下,传统的东亚地区国际秩序开始动摇。 国内学者对于日本与古代琉球王国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1872年以后日本对琉球群岛的吞并过程,关于1609年萨摩藩入侵琉球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米庆余在《琉球历史研究》一书中运用大量史料,对萨摩藩入侵琉球这一历史事件作了详尽的论述。①何慈毅在《明清时期琉球日本关系史》一书中对萨摩藩入侵琉球前后日本江户幕府外交政策的变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②徐振江从1609年前后围绕琉球群岛地缘政治关系变化的角度,对萨摩藩入侵琉球所产生的影响作出了简明的分析。③刘晓露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萨摩藩入侵琉球的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分析。④总体上看,我国学术界对萨摩藩入侵琉球问题的关注仍显不足。加强历史学、国际关系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对于萨摩藩入侵琉球的地缘关系背景、历史过程、主要原因以及影响方面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琉球群岛的历史,探讨琉球群岛的未来走势,维护与琉球群岛地缘关系密切的我国钓鱼岛主权和东海海洋权益,正确处理对日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萨摩藩入侵琉球的借口与真实动机(一)“印判”与“纹船”的发难萨摩藩是日本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前统治九州岛南部的地方政权,其势力范围涉及古代日本的律令制国家萨摩国(现鹿儿岛县西部)、大隅国(现鹿儿岛县东部及大隅诸岛)和日向国诸县郡(现宫崎县西南部)等地区。江户时代(1603-1868)的“幕藩体制”确立后,该政权遂成为萨摩藩,明治维新后正式命名为鹿儿岛藩。⑤本文采用萨摩藩来统一“幕藩体制”成立前后对于萨摩这一政治实体的称谓。 地处日本九州岛南部的萨摩藩与琉球王国互为近邻,双方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1372年,琉球国中山王接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册封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琉球王国以对明朝贡贸易为背景,积极开展与日本的中转贸易。为了加强对萨琉之间来往商船的管理,1508年,萨摩藩开始向琉球渡航商船发行“琉球渡海朱印状”(琉球渡航许可证,简称“印判”)。1566年,岛津义久世袭萨摩藩藩主后,萨摩藩加强了对琉球渡航商船的管理,对没有“印判”的商船采取没收商品、扣押船只的严格取缔措施,并希望得到琉球王国的配合。但是,琉球王国对此并未十分重视,照旧允许一些没有“印判”的商船在那霸港从事交易活动,这引起萨摩藩的不满。1574年,萨摩藩将多年来琉球王国的“违约”案件整理成文,送交琉球王国,并警告琉球王国若不“痛改前非”,必将导致双方关系的恶化。(6)1575年3月,琉球王国派遣一艘“纹船”(琉球国王派往萨摩藩的外交官船)赴萨摩藩祝贺岛津义久世袭萨摩藩藩主。萨摩藩重臣上原尚近和上井觉兼当面发难,要求琉球王国的使节对近年来琉球王国的“违约”案件以及“纹船”姗姗来迟、贺礼微薄等一一做出解释。岛津义久世袭萨摩藩藩主当初,正值琉球王国尚元王驾崩,尚永王即位,琉球王国因国务繁杂,故而没有及时遣使祝贺。对于萨摩藩重臣借“纹船”发难,有学者认为,岛津义久世袭萨摩藩藩主九年后,国内权利基础日趋稳定,希望通过强迫琉球王国接受萨摩藩的“印判”制度,控制琉球王国的海上贸易,从中获得经济利益。萨摩藩借“纹船”发难实际上是在寻找一个控制琉球王国的理由。(7)这个观点在后来萨摩藩对琉球王国不断的施压中得到了证实。 (二)“借金”与“来聘”的借口1588年8月,萨摩藩藩主岛津义弘前往京都拜见丰臣秀吉,丰臣秀吉表示希望通过萨摩藩要求琉球王国臣服日本。1590年2月,丰臣秀吉又遣使赴琉,再次要求琉球王国向日本朝贡,否则出兵征讨。初登王位的尚宁不想得罪日本,遂遣使赴萨摩藩,献礼修好。琉球王国的使者被岛津义弘带往京都谒见丰臣秀吉。1591年10月,岛津义弘致书琉球国王尚宁,称丰臣秀吉计划进攻朝鲜,要求琉球王国负担七千名军人十个月的粮饷。对于这一要求,琉球国王尚宁按照负责外交事务的三司官谢名亲方利山(郑迥)的意见予以拒绝。(8)丰臣秀吉遂致书威胁琉球国王尚宁:“我自卑贱膺运兴,以威武定日本。六十余州既入掌中,至远近无不共朝贺。然尔琉球国,自拥弹丸之地,恃险远,未聘贡。故今特告尔,我将明春先伐朝鲜,尔宜率兵来会。若不用命时,先屠乃国,玉石俱焚之。”(9)在丰臣秀吉的威胁下,琉球国王尚宁最终交出一半粮饷,剩余部分萨摩藩提出愿意“代为垫付”,但要求琉球王国日后偿还。谢名亲方利山答应了萨摩藩的要求。这样,琉球王国就欠下萨摩藩一笔“借金”。后来“讨债”成为萨摩藩入侵琉球王国的一个借口。 1602年末,一艘琉球王国的贡船遭遇风暴,漂流至日本陆奥地区(本州岛东北部),得到当地日本人的救助。1603年初,德川家康令其家臣本多正纯将琉球船员交给萨摩藩。遵照德川家康的指示,由萨摩藩将琉球船员送回琉球王国,但要求琉球王国“来聘”(派遣使节进贡)致谢。1604年2月,萨摩藩藩主岛津家久催促琉球王国向江户幕府派使“来聘”。琉球国王尚宁未予理睬。1605年7月,德川家康令平户藩藩主松浦镇信派人与琉球王国接触,要求琉球王国“来聘”,又遭到琉球国王尚宁的拒绝。德川家康认为琉球国王失礼。1606年8月,德川家康致信岛津家久,信中表示了他对琉球国王的不满,并流露出征讨琉球王国的意图。⑩1607年5月,德川家康再次命令萨摩藩催促琉球王国“来聘”;1607年9月,岛津家久派遣使节前往琉球王国,就“来聘”问题与琉球王国进行最后交涉。对于江户幕府和萨摩藩三番五次地要求“来聘”,谢名亲方利山严词拒绝,并羞辱了来使。德川家康与琉球王国之间因“来聘”问题产生的矛盾成为萨摩藩入侵琉球王国的又一个借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