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世界历史研究的若干问题(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钱乘旦 参加讨论

但在另一方面,新文化史注重较小的课题,而这些恰恰是历史学家们以前所忽视的。在传统历史学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是关注的重点,普通民众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不在其关怀之中。新文化史将这些内容纳入历史写作的范围,从这个角度看,新文化史相当有意义。不过,如果历史研究全都照此办理,人类历史就变成一件件小事、一个个小故事了,张家长、李家短的,读起来有味,读完了没有什么可以玩味。历史被切割,整体形象消失了,看不见历史的大线条。这种现象可被称为历史学的“碎片化”,是当前史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20世纪90年代流行着另一股史学新潮流,即全球史。2002年我曾写过一篇介绍全球史的文章,当时中国学术界对全球史还没有什么了解,但经过十多年的传播,大家对全球史已经多少知道了一些,只是对它的内涵、对它在西方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对它的研究方法,可能仍不十分清楚。简单介绍一下:以前研究历史多是从纵向的角度来观察,比如一场战争,历史学家探讨战争爆发的原因,一般会到战争之前发生的事情中去寻找,或者追溯得更远,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前去寻找,这就是纵向的观察角度。但是对历史研究而言,除了纵向的坐标,还有横向的坐标,全球史就是在横向坐标上进行考察。在人类历史上,可以看到由于横向运动而造成大范围区域内历史事变的例子,比如大汉帝国和匈奴的战争造成匈奴西迁,匈奴西迁引发欧洲大陆的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迁徙使罗马帝国受到所谓“蛮族”的冲击,罗马帝国终于解体,封建状态继而出现,接着便是欧洲一千年所谓的“黑暗的”中世纪。用横向的视野去观察某一段历史,会发现一个地方发生的事会在另一些地方引发后果,造成区域互动。这个视野为过去的传统史学所忽视,纵向的历史观察看不到不同地方之间的互动,全球史要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关于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爆发,以前基本采用纵向的考察方式,用原始积累、殖民扩张、商业资本运作、农奴制解体等多种说法来解释。但是,如果换用横向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出现其他答案,英国有历史学家开始讨论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事态变化对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什么影响,比如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动了,出现商品经济,由此刺激资本的流动,增加白银的需求,对白银的需求推动世界贸易体系,世界贸易体系的发展刺激了英国纺织业,进而引发工业革命。这种说法在以前是闻所未闻的,将很多地方牵扯进去,表现了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察历史的角度,就是全球史的方法和角度。
    全球史思想方法为历史研究开拓了全新的视野,从这个方面说,全球史的出现非常有意义。全球史视野开阔,讨论大范围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大区域之间的变化,这和新文化史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在新文化史中,历史越讨论越小,变成一块块小小的碎片,谁都看不出历史的整体是怎样;全球史刚好相反,它建立了有别于布罗代尔的另一种宏大叙事体系,重新组建了一个系统,开创了一个新潮流。
    不过全球史有一个重大缺陷。看看全球史代表人物的著作,无论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麦克尼尔的《世界史》,还是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他们在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时,都强调外部因素的作用,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内部因素和纵向因果关系,这是全球史非常明显的缺陷。例如,在讨论文明是如何出现的问题时,全球史强调地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作用,比如两河流域最早出现文明,是因为它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处,是一个人类交往的大通道,三大洲的交流和互动使这个地方最容易萌发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在文明诞生的过程中,内部因素又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同样重要。全球史只突出外因的作用,这就不全面了。
    深入讨论全球史背后的史学观念,会发现它仍旧是对兰克传统的一种背离。在兰克的史学传统中,民族国家是基础,而全球史则是对民族国家史学的完全否定。斯塔夫里阿诺斯、麦克尼尔和本特利,全球史的三位代表人物,在他们的著作中都不把民族国家作为观察历史的基本范围,他们观察整个世界。民族国家在他们的视野中一带而过,甚至连“民族国家”这几个字都可以不提。这种观念背后有更深刻的意义,全球史是在20世纪90年代风靡全球的,那时几乎所有的西方历史学家都声称自己在做全球史。这种现象有其时代背景,那就是现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倾向于否定民族国家的存在,或者认为现在的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民族国家已经过时。这种意识形态的典型口号就是“人权高于主权”,在这个口号中,国家没有了,疆界消失了,西方军队可以为所欲为。这种意识形态非常可怕,值得我们高度注意。民族国家在西方的崛起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没有民族国家,就根本不会有西方的崛起。然而现在西方很多人相信民族国家的历史阶段已经过去了,世界向大一体方向发展。他们的例子是欧洲一体化,声称欧盟的建立标志着民族国家的过时。此种说法有很多值得质疑的地方,即便拿欧盟来说,尤其是欧债危机以来,欧洲究竟是以民族国家为单位、还是以欧洲为单位?欧洲人究竟站在一个国家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还是站在欧洲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如果真如他们所说,那么欧债危机就不会延续到现在,希腊问题也不会这么难以处理。美国舆论是鼓吹民族国家超越论的最积极分子,但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比美国更加强调它自己的国家利益,任何一个美国政客、任何一个美国人,做任何事都会说那是为了“美国的利益”,而不会说是为了“世界的利益”。所谓超越民族国家只是说给别人听的,美国绝不会放弃自己的国家。在全球史观念背后,或明或暗地隐藏着一股暗流,就是否认民族国家的当代合理性。当然,多数历史学家都是带着学术探讨的真诚态度在摸索全球史方法的,并通过全球史研究,倡导文明的平等、对话和交流,铲除西方中心论在历史学中的强势地位。然而,某些意识形态专家却试图利用全球史来否定民族国家的合理性,为维护西方对世界的霸权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这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
    综上所述,所谓的“新史学”,都是站在兰克的肩膀上、对兰克传统的某种背离,有的背离这一点,有的背离那一点,有的则背离全部。迄至今日,兰克史学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科学的史学、政治的史学、民族国家的史学都被突破了。由此可见,20世纪西方史学是对19世纪正统史学的承接,只不过是在“背离”意义上的承接。
    史学发生的变化向我们提出了严肃的问题,尤其是新史学和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出现,对学术界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影响。无论是历史教师还是历史研究工作者,都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应该严肃予以思考。目前面对的有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历史学是否可以复原过去、是否能呈现真实、完整、客观的过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