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意苏“四国同盟”构想及演进述考
一战后,在无限膨胀的对外侵略扩张欲望驱使下,日本最终放弃了所谓的“协调外交”政策,退出了国联和世界裁军条约[1]序言。为了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带来的严厉局面,日本同德国于1936年缔结了以“防共”为名的“日德防共协定”,于1940年缔结了军事同盟,企图利用日德军事同盟力量实现日德意苏“四国同盟”①,以期利用“四国同盟”的军事力量来压制美国,使美国能够放弃参加战争,完成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计划,最终实现“大东亚共荣圈”[2]99。本文利用日本原始档案资料,对日德意苏“四国同盟”的构想和演进进行详细阐述,并深入地分析日德意苏“四国同盟”构想及其演进过程对当时东亚关系和侵华战争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一、从“强化防共协定”到三国军事同盟:“四国同盟”构想原点“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应对退出国际联盟和世界裁军条约所带来的严厉局面,日本急于寻求新的战略盟友。在外相有田八郎对德“薄墨外交”②论的主导下,1936年11月,日本与德国订立了以“防共”为名,实则是以苏联为对象,并包括英法美等国在内的同盟协定。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日德防共协定”,共由《日德反共产国际协定》、《反共产国际协定附属议定书》、《反共产国际协定秘密附属协定》等三个部分组成的。 “防共协定”订立后不久,近卫文麿组阁,日本便加紧实施对外侵略扩张战略。但是,日本企图利用日德同盟关系实现对华侵略目标和北进苏联的战略屡屡受到了沉重打击。首先是日本希望借助日德同盟的力量,要求德国以“防共”为名来打击“共产主义”的意图遭到了德国的拒绝,随之日本以期利用德国为:“中介”的陶德曼“和平调停”③的闹剧也以失败而告终。在侵略中国的计划受到沉重打击的同时,日本北进苏联的战略也受到严重的挫败。“张鼓峰事件”与“诺门坎事件”。给日本关东军的沉痛教训除了必须重新估价苏联的军事实力外,也使日本深刻地意识到,必须重新探求从明治维新后所确立的以独霸中国大陆和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的战略思想。这也是日本“南进”和“北进”战略思想转换的重要标志。 继近卫后的平沼骐一郎内阁为了摆脱国内外困境,积极推进以“强化防共协定”为名的对德军事同盟的交涉。从1939年5月到8月,平沼骐一郎内阁多次召开五相会议,最后由于陆、海、外三省在军事同盟对象和参战义务上,存在严重意见分歧,致使日、德两国进行数十次交涉也没有实质性进展。 面对国内外的困境,近卫文麿二次受命。1940年7月19日,近卫将外、陆、海三省首脑召到私人官邸荻窪荘进行密谈。通过这次会谈,日本确立了要在亚太地区通过发动战争来实现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同德国订立军事同盟协定,在远东地区建立对苏联的坚固防御体系,最终把英美两国势力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驱逐出去,并把英法荷葡等国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纳入到日本的“大东亚新秩序”中。具体内容如下[3]435-436: 第一,为了适应世界形势变化,强化日、德、意“轴心同盟”,使“大东亚新秩序”得以迅速建设;第二,在对苏联关系上,要尽量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以解决日、苏边境问题;第三,把英、法、荷、葡等国在亚太地区的诸岛屿和殖民地全部纳入到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第四,对美国尽量避免无用冲突,一旦阻碍“大东亚新秩序”建设时,并不排除诉诸武力。 7月22日,近卫内阁迅速召开五相会议,并在陆军、海军和外务三省多次磋商的基础上,把“实现同德国的军事同盟”作为实现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重大外交政策。与此同时,第二近卫内阁又把企图利用日德军事同盟力量,完成日本对整个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计划,并把实现日德军事同盟看成是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英美等国在亚太地区对日本的“包围战略”的最有效手段[4]13。7月27日,第二次近卫内阁在大本营联席会议上,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时局处理要纲》,这个政策性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标志着日本的对外基本国策已经转为利用日德军事同盟力量,最终实现“南进战略”。 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外相松冈洋右同里宾特洛甫特使斯塔玛进行了近三周的交涉。1940年9月27日,日本同德国和意大利缔结了三国军事同盟。日本之所以同德国仅仅进行了三周左右时间的交涉,就迅速地同德国订立了军事同盟协定,这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近卫第二上台后,日本的对外侵略和扩张战略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即由“北进战略”向“南进战略”进行了转换。日本的中心目标就是以期借助日德军事同盟力量在亚太地区同英美两国决战,达到把英美势力从亚太地区驱逐出去的目的,最终实现日本对亚太地区“独霸”的侵略扩张政策,这是日本同德国缔结军事同盟的中心目的。 第二,由于1939年8月苏、德订立了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同德国缔结军事同盟看中的重要条件是利用德国从中斡旋,日苏关系能够得到改善,并希望利用日德军事同盟力量,实现日德意苏“四国同盟”,并期望通过“四国同盟”力量达到压制美国的目的,使美国能够放弃参战,日本完成对亚太区的侵略和扩张计划,最终实现“大东亚共荣”圈[5]94。关于这一点,近卫首相、松冈外相、海军次官丰田贞次郎、参谋次长泽田茂等一致对日、德、意、苏“四国同盟”寄予很大希望[6]。1940年9月4日,第二次近卫内阁就曾召开首相、陆相、海相和外务四相会议通过了下列决策:1.日本、德国和意大利要同苏联保持和睦关系,使苏联把自己的对外政策同各缔约国的政策相吻合;2.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将承认苏联对印度的领有权,使苏联的扩张方向向波斯湾地区发展,以避免同日、德的利益产生直接冲突;3.日本、苏联、德国和意大利分别在亚洲、欧洲和太平洋地区对美国形成包围之势[7]33。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