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近代日本在华宣传与谍报机构东方通信社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林》 许金生 参加讨论

20世纪初期,列强围绕中国舞台展开的角逐更趋激烈,舆论工具成为其用以侵略中国的无形利器。列强无不想方设法以各种形式操纵中国舆论,混淆是非,造谣惑众,挑拨离间,为自身利益代言,为本国侵略政策辩护。近代日本政府也早就意识到了舆论的重要性,在甲午战争前后就有组织地操纵舆论为侵华辩护。①通讯社是20世纪初叶才被介绍到中国的新式传播工具,影响力远远超过报纸。日本外交机构不失时机地盯上了这一特殊舆论工具,试图通过它来操纵舆论,东方通信社便是这一阴谋的产物。
    对于东方通信社,已有研究充分评价其特殊地位,认为它是“日本在华设立通讯社之始”。②在近代日本外务省对华宣传战政策转换中,它的建立使外务省的对华宣传由对单个“报刊操纵”,发展到对多数报刊的同时操纵,并且“可以说形成了以通信社作为对华收集情报和对华宣传的根干体制”。③不过,对于这一在日本近代对华宣传战中如此重要的机构,国内外研究都未对其“全貌”进行过综合考察。国内相关研究提到该社时基本上几句话带过,大多含糊其辞,甚至有误。④
    本文主要借助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等所藏史料,披露东方通信社成立和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被赋予的功能以及发挥的作用,揭开近代日本官方利用媒体对华进行宣传战和谍报战的冰山一角。
    一 东方通信社概况
    东方通信社(下文简称“东方”)1914年10月成立于上海。对于该社的由来,日本驻沪总领事有吉明1915年10月给外务大臣石井菊次郎关于对华新闻政策的电函中有所说明:“东方通信社由有吉总领事发起,宗方小太郎经营。”关于成立的目的,有吉在同一封电文中说,当时有关日本的新闻等都是由路透社提供给中国报纸,“有鉴于此,我方也应从事此种通讯事业,尽可能介绍我真实情况,或者传递对我有益的报道。”⑤在1917年12月的报告中,有吉说得更明确:“(1)将我方实情提供给中国各报纸,防止误解,乃至供操纵之用。(2)通过以上措施,与汉字报纸等联络接近,渐渐得操纵汉字报纸之便。(3)充分灵活利用配置在此的驻在人员,同时,以通讯社为中心在民间活动,以便培养能够接近中国在野有志之士的贤能人物。”⑥概而言之,就是通过它“操纵”中国各类报刊,影响舆论。
    至于让宗方任社长出面经营,有吉1915年10月的那一封电函也有交代:“相信以该社为中心作为此事业的基础,有利于与中国报界相关人士交往接触。故委托宗方开办和经营该社。”⑦民办的日本通讯社易于接近中国报业同行。作为“大陆浪人”的代表之一,宗方1884年就作为《紫溟新报》的通讯员来华,后来参与荒尾精组织的情报活动,甲午战争期间起一直为日海军收集情报,深得日本官方信任,1896年在汉口创办《汉报》,名噪一时,⑧1897年作为主要策划者又创办了《闽报》,1907年还参与《时报》事务,1911年靠外务省支持更是在上海创办“支那研究所”,俨然一介报人和研究者。⑨更重要的是,主张以舆论扩张日本国益的宗方来上海后,一直调查上海报业发展状况、各报纸及主办者的历史、政治背景、对日态度等,并且形成报告上呈给上海总领事有吉,⑩可以说对上海报业了如指掌。委托此人来办通讯社,顺理成章,不会引起各方怀疑,同时也可以发挥他的办报经验,更可以利用他对上海报纸的了解和在中国建立的各种“人脉”关系,与中国报社顺利建立联系,开拓业务。
    东方成立之初,所有资金都来自上海总领事馆的“机密费”,规模很小,上海总社只有宗方和波多博两人;东京仅设通信员一人,即《时事新报》记者鹫泽,负责向上海发送电讯;在北京、济南也各设一名通信员。上海的总社使用他们发来的电讯,翻译成汉语和英语,以中、英、日三种语言提供给当地的中、英、日文报纸。为扩大稿源,通讯社还与上海的两家日文报纸《上海日报》和《上海日日新闻》交换电讯,并且作为东方的电讯提供给中国报纸。
    东方创业后并不顺利,“其创办之初,日德战端已开,中国人心动摇,由于在华德国人巧妙的新闻政策与中国人的恐日症,对我帝国的诽谤猜疑迭出,反日感情达到顶点”。(11)加上欧战新闻材料很多,中国报刊几乎不登载日本通讯社提供的新闻。东方为此采取了不少对策,才逐渐打开局面,争取到了一些中文报纸登载东京电讯。
    191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二十一条后,中国“排日”声浪渐高。面对这一形势,日本政府进一步体会到对华舆论宣传的迫切性。外务省多次召集其在华舆论机关的代理人,如北京《顺天时报》和奉天《盛京时报》的主办者以及宗方等人开会,商量如何充分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对华舆论宣传。有关东方,外务省决定扩大规模,增添人手,增加东京发给东方的电讯,并且由东方开始向北京、广东、汉口、济南等地提供电稿,同时以上各地也向东方提供当地的电讯或通信稿。为此,外务省还增加了各地与东方之间来往的电报费、上海增员费和各地通信员费。东方一年的运营费因此达到两万多日元,(12)全部由外务省承担。(13)
    因为得到外务省的全力支持,东方开始迅速发展,1916年5月首先将东京通信员增至两人,增加发往中国的电讯,同时开始与奉天的《盛京时报》和北京《顺天时报》合作,互通电讯,并且向南京派驻通信员,在汉口成立分社。这样,加上北京、奉天分社,分社发展到三个,通讯社可以接受东京、北京、奉天、汉口、南京、济南六地来稿,稿源大大扩大。
    汉口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和中部重镇,在传播信息方面地位重要,宗方曾经在此长期活动,对此深有了解。1916年5月汉口分社正式运营,由《汉口日报》经营者冈幸七郎负责。由于汉口领事馆指示免费向一些中国报纸发稿,加上是“在当地唯一的通信社,尤其是诸如中国报纸没有来自各地的丰富电讯,因为有不少方便,现在都接受鄙分社提供的电讯”。(14)
    1916年9月东方上书外务省要求设立独立的北京分社,理由是“有必要与有着政府机关报之名的《顺天时报》切断关系,以鄙分社独立的名义进行一般活动,阐明是纯民间经营的通信社”。(15)当时北京正出现办报热,东方觉得撇开日本政府御用色彩明显的《顺天时报》,以民营的形象更能乘机开拓市场。寺内外务大臣不仅批准,而且还增加了对北京的补助。东方于1917年2月脱离《顺天时报》,在前门正式成立分社,设专职人员3人,向北京的报纸提供来自上海、汉口、奉天等地的电讯,同时也向上海和奉天等地发送电讯。
    随着各方面形势的变化,1918年3月上海总领事有吉又上书外务省,要求改革和扩大东方业务。有吉认为南京政治地位迅速下降,可撤去通信员;同样,在日本影响越来越大的东北,可将奉天分社改为通信员;节省的费用,则可以用来新设广东分社,从北京向汉口发送电讯,增加上海总社和北京分社经费。
    对于设立广东分社,有吉认为广东“是南方政治经济中心,并且历来是反日的根源所在”,设立分社“将中国的政治、经济四大中心地北京、上海、汉口、广东置于鄙社的通信网中,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覆盖中国全国的舆论界(事实上中国各省报纸都摘录此等四大都市的报纸,或者转载而办报)”。(16)加上广东一些报刊主动与东方洽谈转登电讯事宜,有吉认为机不可失。外务省6月同意其建议,并且就设立分社一事电令驻广东领事负责监督执行。
    天津是北方舆论重镇之一,继广东分社之后,东方又在此设分社。(17)这样“至1919年左右,通过在中国主要城市设分社、支局乃至派驻通信员,‘东方’的通讯网基本完成”。(1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