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英国执政党与民生问题:从济贫法到建立福利国家(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海学刊》 吴必康 参加讨论

1945年大选富有戏剧性。丘吉尔被选民抛弃,工党大胜。保守党败选的主要原因在于忽视民生问题。1945年保守党竞选宣言首先强调外交、帝国和国防战备,然后才是民生和经济,甚至要“准备进行又一场巨大而恐怖的战争”(24)。如此强烈的战争气味,对经历长期失业贫困和战争煎熬的老百姓来说,绝非福音,违背了大灾大难之后需要与民休息的为政之道。该竞选宣言虽提出一些民生许诺如加强社会保障和建设住房等,却反对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国家干预。在这一点上,比较1935年保守党竞选宣言,1945年宣言反而倒退了,语言中散发着贵族气味和官腔官调,显然不如工党宣言的语言生动和平民气息。而且,贝弗里奇报告言犹在耳,保守党有自食其言的印象。因此,该宣言提出的民生许诺虽比以往多,却是保守党历史上最失败的竞选宣言之一。它表明:保守党对民心民生的历史潮流作出了错误判断,即使对维护资本利益而言,这个宣言也非上策。
    相比之下,1945年工党竞选宣言《让我们面向未来》十分突出民生问题,主张和平,严词抨击资本。它开篇就提出:“战争胜利之后必须是繁荣的和平……工党视人民福利为自己的神圣信托”;“必须阻止再次发生战争”。经济困难和民生痛苦是因为资本势力太强大,“太多的经济权力集中于太少的人手中”,“追逐利润者的自由难道就是普通男女--无论这些男女是工薪阶层还是小商贩,是专业者还是家庭妇女--的自由吗?回顾两战之间的20年,当时几乎没有任何宝贵的公共管理,工商业巨头任意姿为。从来没有如此之少的人,竟能如此之深地伤害如此之多的人。自由不是抽象之物。自由要落实,就必须去赢取,去为之工作”。因此,英国人民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需要“公平分享”权力。“这次大选关系到什么?”英国人需要的是粮食、工作、家园、教育和提高生活水平、防备贫困的全民社会保障。随之是一系列民生政策。首先就是充分就业政策。“保守党说:‘充分就业,是的!如果我们能够得到充分就业又不会太多干涉私营产业的话。’我们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推行充分就业,而且,如果需要对产业施加坚强的公共之手,让人人有工作,那就太好了。’不要再为领取救济排长队了,就让大公司的沙皇们留在他们的城堡中继续当国王好了。那个为了极少数人的利益的所谓‘经济改革’,如果是以数百万人的无业游荡和苦难为代价,这个代价就太大了。”(25) 这个宣言的特点在于突出民生政策,提出全面建设福利国家,符合急切的民生需要,而犀利抨击大资本利益,符合民众心理。因此,工党赢得大选,成为议会多数党,足以推行其政策。工党执政后,在1945~1950年颁布了一系列民生法令。主要有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工业伤害法、国民补助法、国民救济法、住房法六项,加上其他有关法令,英国成为当时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法典最为完备的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是英国民生问题和执政党政策的历史转折点。
    英国的福利国家产生于艰难时代。1942年英国在存亡未卜的危急时刻,敢于首先提出建设福利国家。1945年,战后英国元气大伤,损失惨重,却在这个连吃饭都有问题的艰难时期,工党敢于推行势必耗资巨大的福利国家政策,有其政治原因,也有其政治胆魄。那种认为发达国家是在人均GDP 5千到1万美元才建立福利国家的说法,是无视历史事实的。福利国家政策又是长期发展的结果,更是严重危机的产物。从执政党维护统治的大局看,不实行福利国家政策,民生问题难解,资本主义会继续动荡。其首要意义是防止民生问题政治化,调节社会利益关系,控制社会矛盾,维护统治,这符合统治阶级在危机中的最大利益。正是在这一点,保守党失算,工党成功。就政党斗争而言,保守党有领导二战胜利的巨大优势,也提出一些民生许诺,如果工党表现平平,难免败选,失去历史机遇。工党实际上也是无路可退。就策略来看,工党主张福利国家政策,敢于在困难条件下创建,不等所谓条件成熟,采取先建立、后落实改进的非常规战略,避免了因顾虑条件不足而延误大局的战略失策,避免了政治被动。工党借此抓住历史机遇,上台执政。在处理民生问题中,有两大基本关系,一是政府与百姓的关系,属政治目的问题,是大局问题;二是实施措施如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等,属手段问题。政策务实,手段服从目的。这是1945年大选中工党政治决策的特点。
    1948年7月4日,工党首相艾德礼宣布国民保险法、工业伤害法、国民补助法、国家医疗服务法生效,每个公民都享受社会保障。这标志着福利国家的建立(当时英国还凭票供应一些生活必需品)。同时,济贫法退出历史舞台。经过工党建设,“福利国家”基本实现了“最低原则”和“普遍原则”,即保障全体国民的生活不低于维持生存的最低限度,社会保障惠及全体国民。福利国家政策超越了济贫法的“救穷”,在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人生阶段,生老病死、医疗卫生、失业贫困和教育等均由国家负责。因此,国家超越了传统的有限范畴,包揽了广泛的社会保障服务,也超越了保障民生底线的需要,开始提供较好福利。“福利国家”使工业革命以来长达200年的大规模失业贫困等民生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工党的福利国家和充分就业两大举措,构成了战后英国化解民生问题的主体政策,有稳定社会统治的重大作用,也有促进消费和发展经济的意义。对于当时陷入严重危机的资本主义,工党有挽救之功。保守党也不得不接受福利国家和凯恩斯主义,形成了“托利社会主义”。1950年保守党指责工党的社会福利政策是“社会主义欺骗”,同时又表示重视民生,宣布“充分就业是保守党的第一目标”(26),力图借此上台执政。此后20余年,保守党和工党在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等政策方面基本一致,形成了“共识政治”。
    其中,充分就业政策在化解长期的失业问题方面,有重要作用。概括而言是扩大就业,限制解雇。主要有扩大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推行就业培训以增加就业能力等;控制失业方面则有多个劳动法限制资本家随意解雇工人,坚持最低工资制度和保护劳工权利等。二战后制定了农业工资法、工资委员会法和雇员保护法等,用以调整劳资关系,防范劳资冲突激化。1971年劳资关系法和1976年劳工保护法,使英国劳工立法达到高峰,直到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政府上台才逆转。1948~1970年,失业率均在3%以下,其中有14年在1.3%到1.8%之间,年失业人数为30多万人;有9年在2.1%到2.7%之间,年失业人数在40到60多万人之间。(27) 长期的低失业率加之福利政策,有利于稳定社会和巩固统治。充分就业和福利国家是形成战后20年经济发展“黄金时代”的重要政策基础。虽然后来出现一系列弊病,导致20世纪80年代的“撒切尔改革”,不过,它们作为“安全阀”和“稳定器”,通过调节利益分配,缓和社会矛盾,为战后英国的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从济贫法到建立福利国家的长期发展,英国执政党最终建立了国家主导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实为建立民生底线,防止民生问题恶化失控而危及资本统治。其基本发展方式也是渐进的。尽管其形式内容时常变换,但是不应孤立地看待,而应视为一个连续的历史发展进程。从济贫法到福利国家的社保体系的存在和改进,一直是英国能长期维持社会稳定的主要基础。它不仅是经济和社会问题,更是重大政治问题。在英国执政党处理民生问题的长期实践中,在大局政策(政府与百姓的关系)与执政手段(国家干预和市场机制)之间,各大党毕竟政策务实,手段服从目的。保障民生底线,是英国执政党长期维持社会统治的法宝之一。虽然在具体政策、管理方法、成本高低等方面,两党争吵不休,一定意义上却是有利于逐步改进,在保障资本利润和化解民生问题的风险之间,求取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平衡。其历史经验教训可有此一条:不懂得“与民让利”的资本是不懂得生存的资本。无限制追求利润的资本,伤害的是大多数人的民生利益,于社会有害,于己生存也是危险的。由此来看,英国各大党的执政历史,也是为了维护资本的根本权益而维持民生底线的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