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光谱”的呈现: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东欧国家的政策差别(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 孙山亦 参加讨论

(三)美国对东欧政策“光谱”的呈现
    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影响美国对东欧共产党国家政策的差别定型,并最终呈现出“光谱”的样式的一个重要历史背景,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开始强化反对“共产党帝国主义”的主题,同苏联在全球范围进行对抗。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苏联核威胁形成,美国的军事威慑力相对下降。与此同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东西方势力对抗在发展中国家地区愈演愈烈。斯大林逝世后,美国也需要树立一个新的矛头指向。根据冷战形势的变化,美国利用苏联关于对斯大林崇拜“秘密报告”给共产党阵营带来的混乱,开始鼓吹反对“共产党帝国主义”,试图利用各国对国际正义的诉求同苏联对抗。1956年3月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新的国家安全基本政策文件中重申了演变战略,希望通过助长共产党政权尤其是苏联的性质和政策的改变,使共产党国家放弃扩张主义政策。文件有所针对性地提出“破坏共产党集团的结构”和“利用共产党集团国家内部的弱点”等方针[22]。1957年6月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再次重申了演变战略,并提出要“揭露共产党帝国主义的真实本质”[23]。1958年5月艾森豪威尔政府在NSC 5801/1号文件《国家安全基本政策》当中,提出了美国在核对峙形成背景下的冷战路线。美国一方面仍坚持通过威慑防止苏联发动进攻和追求自身繁荣发展的冷战目标,另一方面在加速推行演变战略的同时,更加注重从国际层面同苏联进行冷战对抗,力图“向共产党国家民众,同时也向世界其它地区表明,自由世界反对中苏集团,是因为共产党帝国主义和持续使用暴力和颠覆”[24]。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执政末期,美国政府在国家安全基本政策文件中不仅重申了这一路线,还更进一步地指责苏中集团“拒绝承认其统治下民众的自由和尊严”[25]。这样,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确立了反对“共产党帝国主义”的主题,并以此继续对东欧共产党国家实施差别政策。
    艾森豪威尔政府先后重新修订了对南斯拉夫和波兰两国的政策。美国一直对南斯拉夫实行差别政策,但南斯拉夫却试图东西方阵营之间微妙地保持平衡独立⑥。波匈事件期间,美国顾及苏联的紧张反应,不敢轻举妄动[26],美国试图鼓励波兰向独立道路上发展,但同样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⑦。尽管南斯拉夫和波兰都没有明确转向西方的倾向,然而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是否应当援助一个共产党国家,以保持其独立于苏联集团之外或寻求降低其对苏联的依附”的问题上,却仍持肯定态度。美国方面认为,南斯拉夫作为共产党国家长期以来不臣服于苏联,波兰在当时显示出的更为强烈的独立于苏联统治的欲望,都“给自由世界提供机会助长演变过程,如果能在这些国家进一步发展并波及其它国家,将会减弱苏联势力和影响力”[27]。1958年2月,艾森豪威尔政府出台了新修订的对南斯拉夫政策文件,承认此前关于战时南斯拉夫同北约国家在欧洲协同作战的战略构想没有实现,认为到南斯拉夫最大可能是会保持中立,维护其本国利益。美国调整了对南斯拉夫的政策目标,不再考虑直接利用南斯拉夫潜力参与西方战略目标。美国力求南斯拉夫能够保持独立,并在此基础上转向西方。美国政府继续对南斯拉夫实行有限的经济援助,并在排他性前提下仍允许南斯拉夫购买美国的军事装备。在同南斯拉夫政权关系方面,美国政府鼓励增加同南斯拉夫政府和政党官员的联系,以反击南斯拉夫同苏联交往的扩大化[28]。同年4月,艾森豪威尔政府出台了新修订的波兰政策文件。艾森豪威尔政府认为,在波兰问题上最符合美国利益的方式,是波兰从当时的半独立状态通过渐进方式向全面独立演变,而不损害既得的独立。因此,美国对波兰政策的目标,是通过施加西方影响促进波兰和平演变,向着国内自由和国家独立发展,以及使波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进一步转向西方。艾森豪威尔政府在贸易、外交和东西方交流方面进一步放宽对波兰的限制,并高度重视发展同波兰政府层面的关系,提出“同波兰官员培养良好的工作关系,并在最大程度上可行的情况下,在美国惠及波兰民众的行动中使用波兰政府渠道”,并开始考虑允许波兰在美国设立领事馆⑧。
    在“反对共产党帝国主义”的矛头指向下,艾森豪威尔政府随后又出台了新修订的对苏联卫星国的政策。美国方面认为,苏共20大和波匈事件表明苏联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在斯大林逝世后被动摇,加上南斯拉夫的独立以及中苏冲突的影响,苏联对东欧的控制总体上陷入不利局面。苏联是在“依赖武力镇压为主”和“给予东欧国家进一步自主独立”之间寻求“中间”道路。艾森豪威尔政府认为,美国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包括私人和官方在内的活动,对东欧国家施加影响。为实质性地扩大同这些国家民众的联系,美国不能回避同这些国家政府发展积极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使美国在这些国家党内和政府官僚中寻找那些显露出独立思想、民族抱负,或愿意通过其去影响改变其国家顺服苏联关系的个人或群体。1958年5月,美国政府出台了NSC 5811/1号文件《美国对于苏联统治下东欧国家的政策》。与以往不同,美国将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改称为“苏联统治下的东欧国家”。针对这些东欧共产党国家,文件提出的近期目标是:(1)“推动被统治国家的和平演变,向着国家独立和国内自由发展,即便这些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在苏联政治和军事的密切控制下”;(2)“降低被统治国家对苏联力量的贡献,削弱苏联集团的整体前沿(monolithic front)和内部凝聚性”。在政治和外交领域,美国考虑“同现行政权建立更为积极的关系”,同当时未建立外交关系的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继续发展友好关系,准备允许捷克在美国境内重新设立领事馆。在经济领域,美国寻求同有外交关系的卫星国进一步扩大贸易往来;在信息和文化领域,美国继续同有外交关系的卫星国开展信息和文化活动,并鼓励那些能够唤醒更新卫星国同美国传统纽带的活动。与此同时,美国鼓励西欧国家与美国采取同样的政策[2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