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我曾碰到一个干部,就是当年在华北部队参加打兰州的,记得他说:白刃战,解放军的刺刀拼不过青马的马刀,还说,青马反击时,眼看冲下来,炮兵急忙开炮,伤了不少自己人。不过,说到后来,语气也挺轻松,"再攻攻下了,攻了一天就攻下了"。问他"试攻"为何没攻下,他说是轻敌。 不管是轻敌,还是准备不充分,或者两者干脆就是一回事,反正估计彭德怀当时肯定头皮发紧,首攻攻不动,二次攻就一定能攻下来吗?从彭给毛发的电报看,彭是作好了再攻失利准备的。 "试攻"阶段,青马再次击败共军,士气大振。"青马股份"在咸阳、固关 "暴跌"后"反弹"。其伤亡虽然根本不是马继援所说的"百数十人",但估计比解放军少得多,可能全线不会超过800人。但马家父子在欣喜之后,于兰州攻坚战决战打响前逐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首先,青马坚守兰州的战法,工事火力基本爆露,阵地不让对方攻入,伤亡固然小,但一旦攻入再夺回来,青马也要付出相当的伤亡,这已被证明。在解放军优势兵力火力面前,青马能否陪得住?其次,马步芳实行兰州决战的条件是兰州左翼的宁马部队,汉中的胡军要作有力配合:宁马一路直接攻击兰州外围的解放军,一路攻击定西,切断解放军供应线。胡军要进攻宝鸡。兰州右翼的安全也要有保证。而现实是,宁马千呼万唤不出窝(出窝估计也没用,64军等着呢)。胡军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倒是进攻了宝鸡,但立即遭到痛击,大败而归。而一野一兵团王震部已经直插临夏,所谓保证右翼安全的新编骑兵军在解放军没到时就已经溃散,眼看王震部过了黄河就能兜击青马西宁老巢。 8月22日,马步芳在解放军"试攻"中获胜后离开了兰州窜回西宁。从各个方面情况看,马氏父子至少在解放军总攻兰州的前一天就已经意识到青马末日到了。马步芳临行前告之马继援,若无援军,撤回青海。 12. 总攻----双方如是说 "试攻" 后过了三天(实际上,19兵团个别地段双方始终有接触),8月25日,总攻兰州打响。 战后,双方在战线东段(65军攻的古城岭,63军攻的窦家山)和中段(6军攻的营盘岭)的战况描述是不一致的。解放军方面的记述是,攻克了阵地,青马无力反击,最后溃败。青马的描述是,战况虽然激烈,但远没有到支撑不下去的地步,青马是按照计划建制完整的主动撤离阵地的。 综合分析各种资料,可以得出结论,古城岭、窦家山是在下午4点钟左右攻克的,当时青马前线指挥官都知道了要放弃兰州,这里的青马100师按计划就要开始撤离了,当然不会再争夺这两个阵地。古城岭、窦家山即使被对方占领,只要十里山、马架山不占领,解放军仍然不敢从撕裂的口子插入兰州。而当日解放军似乎也只满足攻克古城岭、窦家山,没有进逼对手。防守窦家山的损耗主要是青海保安一团,青马100师只赔上一个营(解放军说法),加上古城岭的损失,100师阵地上估计损失不会超过2500人,因此100师建制较完整的撤离阵地是可信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