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原来已部署在北岸的骑兵部队直接奔了青海,逃出兰州的部队先已经溃散了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到了甘肃永登,据说聚拢起来的人员有5、6千人。按照马继援的意图,甘肃籍的士兵均遣散了,青海籍的士兵则先整队回青海,但结果路上也大都溃散了。兰州战役,青马团长以上的头目几乎都溜了出来,最后大概是在30日,大小头目们都集中到了青海甘肃交界的享堂,随后又带着已为数不多的士兵逃到了西宁西面的三角城和南面的上五庄。 9月4日,王震兵团一军到达西宁城外,第一件事情是构筑工事,害怕青马反袭。实际上,当时西宁城没有一个青马士兵。9月5日,一军入城,西宁解放。 部队光了,主子飞了,以封建统制为特征的青马军队的头头脑脑,在精神意志彻底崩溃后,此刻表现的非常民主,在82军副军长赵遂、190师师长马振武主持下,大家开会畅所欲言,讨论怎么办。马振武说,能飞的都飞了,我们对他们父子也没有效不完的忠。马继援留下的信是要"娃们"卸甲归田,枪埋起来,等待时机继续反共。如果真能这样倒也简单,大家散伙各自回家就行了,但这些大"娃们"现实的问题是先要看共产党怎么处理他们。讨论来讨论去,看来是,无论怎么害怕共产党算历史旧账(大"娃们"其中不少有西路军血债),都只有投降一条路。随着临夏回族上层人士组织的劝降团的到来,这些无首的群龙或者说是塌了窝的猢狲开始与解放军接洽投降事宜。9月8日,残余的青马官兵2800人(含骑8旅)在三角城和上五庄,骑14旅残部在门源向解放军交械投降。青马军事集团自此终结。"青马股份""退市"。 青马枭雄马步芳、马继援、及重要头目129军军长马步鸾、181师师长马章飞逃海外,新疆骑5军军长马呈祥陆逃海外。留下来的重要头目多数没有好下场,这倒不是共产党不讲信用(投降时,共产党承诺既往不咎),搞秋后算账。恰恰相反,共产党碍于民族政策对这些人相当宽大,开始没有一个关押,只为这些人办了几个月的学习班,期间行动相当自由。问题是这些人骨子里反共,在度过了军事崩溃带来的的精神崩溃期后,这些人开始蠢蠢欲动,或明或暗的策动叛乱。叛乱一度竟成燎原之势。一军平叛战斗伤亡1200多人,其中阵亡达580人,从阵亡 / 伤亡比例就可见程度之烈。 既然给脸不要脸,那么新账老账一起算。搞明的,骑八旅旅长马英,82军190师师长马振武,原骑十四旅旅长马成贤被击毙,青马老将马元海(打西路军时青马前线总指挥)被俘后镇压。搞暗的,82军副军长赵遂、100师师长谭呈祥、129军357师师长杨修戎、新编骑兵军军长韩起功(打西路军干将)被镇压。 解放后善终的青马重要头目只有那位预言兰州决战"败无退路"的82军参谋长马文鼎和248师师长韩有禄,两人完成了给《文史资料》投稿的"历史任务"。韩有禄是撒拉族。青马中回族和撒拉族的关系仿如大清朝满族和蒙族的关系。撒拉族人更强悍耿直。当然,新疆整骑1师(骑5军)的师旅长也应作为起义将领对待(没听说他们搞叛乱)。他们在马呈祥出走时,"选"了一个旅长任师长带领参加起义,此人叫韩有文,也是撒拉族,有回忆文章发表。 82军190师的"历史任务"只能由那个直到下午6点多钟还在沈家岭督战对抗解放军的师参谋长完成了,100师的"历史任务"则是由一个搞政工的副师长捉刀的。 综观青马,以其士兵的剽悍奋勇,在几十年征战中胜多败少,最终不能抗拒历史潮流,为强大的解放军所扫荡。 写此文,手头资料不多,多半是多年来积累在脑子里的,所以叙述的事件史实可能有不少错误,欢迎大家指正。对一些个人的分析观点也欢迎大家批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