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获取丰厚的赏赐、寻求政治利益及通婚为目的,鲜卑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与中原王朝保持着朝贡册封关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在辽东太守祭肜的招抚下,鲜卑“始通驿使”,成功地与东汉王朝建立了朝贡关系。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国六年(391),鲜卑不同部族及政权分别向东汉、曹魏、西晋、东晋、北魏先后朝贡69次,将鲜卑与中原王朝之间先后持续了342年的封贡关系分为前后两期进行考察,前期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到曹魏齐王正始元年(240);后期从曹魏齐王正始五年(244)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国六年(391)。在1—4世纪,以辽东太守、乌桓校尉为代表的边吏对鲜卑各部的监理,成为各部鲜卑对东汉、曹魏朝贡的有力保障;慕容鲜卑诸燕政权受正统观影响,在政权不同发展阶段中向中原王朝的朝贡活动,体现出了从朝贡两晋的“尊晋勤王”到自成正统的“已为天子”的转变。 关键词:鲜卑;中原王朝;朝贡制度;隶属关系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地资助项目“东北古代民族的社会发展研究——以秽貊族系为中心”(吉教科合字[2013]第45号);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玄菟郡地域变迁与中朝韩历史疆域归属问题研究”(13CZS048) 作者简介:赵红梅(1977—),女,副研究员,副所长,历史学博士,从事魏晋南北朝史与东北地方史研究。 1世纪中叶至4世纪后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鲜卑人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着朝贡关系,未受中原地区政权更迭而完全中断,仅在檀石槐时期拒绝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先后建立起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政权,其中以前燕所表现出的边疆民族内附、立国、称王(称帝)过程中与中原王朝之间朝贡活动变化轨迹最为鲜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鲜卑在辽东太守祭肜的招抚下,成功地与东汉王朝建立了朝贡关系。可将其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到曹魏齐王正始元年(240),有明确记载的朝贡活动共34次;后期从曹魏齐王正始五年(244)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国六年(391),有明确记载的朝贡活动为35次。 一、“始通驿使”:建武二十五年祭肜招抚鲜卑对东汉朝贡 由于受乌桓所阻及受制于匈奴势力的影响,鲜卑活动事迹始见于东汉。至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45),“鲜卑与匈奴入辽东,辽东太守祭肜击破之,斩获殆尽……由是震怖。及南单于附汉,北虏孤弱”[1]2985。鲜卑人的先世东胡人,西汉初期东胡为匈奴冒顿单于所击溃,分为乌桓、鲜卑二部,《后汉书》卷九〇《乌桓鲜卑列传》记载:“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1]2985退保鲜卑山的那支东胡人逐渐形成了鲜卑。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鲜卑在辽东太守祭肜的招抚下,成功地与东汉王朝建立了朝贡关系。 鲜卑向东汉王朝的朝贡,可追溯到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记载这年“鲜卑始通驿使”,同卷又载:“其后都护偏何等诣祭肜求自效功,因令击北匈奴左伊育訾部,斩首二千余级。其后偏何连岁出兵击北虏,还辄持首级诣辽东受赏赐。”[1]2985此后,鲜卑与中原王朝维系了300余年的朝贡关系。直到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国六年(391)秋七月,向中原王朝的朝贡活动共69次。 在鲜卑向中原王朝的朝贡活动中,共包括了三次内附和一次归附。《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记载,建武三十年(54)春正月“鲜卑大人内属,朝贺”[1]80;《晋书·武帝纪》记载,是岁(咸宁三年,277),“西北杂虏及鲜卑、匈奴、五溪蛮夷、东夷三国前后十余辈,各帅种人部落内附”[2]68;《晋书·武帝纪》中还记有太康十年(289),“鲜卑慕容廆来降,东夷十一国内附”[2]79。而《通志》卷二〇〇描述了东汉明帝永平元年(58),“祭肜复赂偏何击歆志贲,破斩之。于是,鲜卑大人皆求归附,并诣辽东受赏赐”[3]。结合上述四次鲜卑内属、内附及归附来看,这一时期鲜卑的内属、内附及归附与朝贡活动是同时进行的,在自愿接受中原王朝统治,取得中原王朝的臣民资格之后,仍然会“返回故乡”,与中原王朝保持“间接的政治、经济关系”。 北魏初期,慕容鲜卑与北魏往来频繁,史籍中虽见有“朝贡”字样,但其往来活动多以通婚为主,而与南朝无涉。至北魏道武帝登国六年(391),“慕容垂止元觚而求名马,帝绝之”[4]24之后,东北地区的鲜卑人与中原王朝的朝贡活动不见于史籍记载,尽管此条记载无确切遣使朝贡的记录,但从“帝绝之”来判断,当有后燕派遣使节到北魏之迹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