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二军未组编成军 清廷如按照三军组编计划的安排,迅速成军,并把第二军运赴武汉前线,在武汉前线的清军兵力将达到四个镇,这势必对革命党造成巨大威胁。因为第一、第二军不仅仅是北洋精锐,而且也是所有新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无论武器装备、官兵素质、还是作战方法等方面都优于武汉革命党的军队。可惜第二军并没有组编成军,更没有开赴武汉前线 (一)第二军各支军队之考查 第二军组编情况到底如何?是真的没有组编成功,更没有开赴武汉前线吗?让我们作点详细之考证,逐一来看第二军各部的行踪及未能开拔的情况。按照清廷之计划,第二军辖第五镇全镇、第三镇之第五协、第二十镇之第三十九协以及第二混成协。我们先考察第二十镇的行踪。 1.第二十镇之追踪 第二十镇驻防奉天新民屯,因永平秋操被调至滦州。1911年2月,张绍曾出任第二十镇统制,张受同盟会影响倾向革命,与同为“士官三杰”并掌握一部分新军兵权的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密谋,欲乘秋操之际发动革命,进军北京,推翻清廷(28)。武昌起义的爆发,永平秋操的中止,打乱了他们的行动计划。但清廷调张绍曾率第二十镇之一部前往武昌镇压革命党,他不仅不应命,反而在策划以武力响应武昌起义,不久发动了滦州兵谏,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29)。 10月14日,即清廷组编三军之当日,第二军总统官冯国璋一天之内两次电催张绍曾遵命带兵南下,镇压武昌起义。由此可见,冯国璋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冯国璋发给张绍曾的第一封电报为: 站长转混成第二十镇张统制鉴:顷接部电,今日奉旨派璋充总统官,贵混成镇及第二协并第三、第五镇均编列其内。璋明日回京,二十六日来开平,特派张参谋到滦州接洽一切事宜。再,部司电开:二十镇张统制鉴:贵镇出发,现由天津银行先拨银二万两应用,祈派员赴领。又,堂宪面谕:随行官长现给两月薪水,目兵先加给出发津贴每月一两,由镇署发。鄂变日亟,望火速开拔,以资援救。速电复等因。璋。漾。(30) 由此电报可知,开往武汉前线的第二十镇之官军的薪水及开拔费,清政府均已准备妥当。优厚的薪水和开拔费,可解除官兵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发挥。 冯国璋对张绍曾之第一电发出未久,紧接着发出第二电: 站长转混成第二十镇张统制鉴:顷接部电开:二十镇张统制,鄂垣警急,亟应派赴援。顷接军咨府命令,派尊处参与秋操之混成协编为第四十协,并派张统制绍曾带领,由秦皇岛乘兵轮开往长江一带,定二十九出发,粮饷、子弹均由本部设法预备。除电达东督外,仰即遵照电复等因。璋。漾。(31) 是电又进一步明确,军咨府将参与秋操的第二十镇所属编为第四十协,指明由张绍曾率领乘兵船开往武汉前线,而且粮饷、子弹、行程、乘载工具等均已准备周全。清政府军事部门反应可谓迅速、敏捷,虑事甚密,不可简单谓之腐朽、昏庸,说明其军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应对突发事变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和效率,这与应对太平天国事变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时冯国璋为军咨使、第二军总统官,他发布的电报就是军令,作为军人、部下将领,按常理说是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执行的。但张绍曾正在谋划滦州兵谏事宜,对冯国璋的命令置之不理。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张绍曾如何回复冯国璋的电文。 由于得不到张绍曾的回复,次日即10月15日,清政府又以督练公所、陆军部和军咨府厅长陈其采的名义,三次致电张绍曾,告知他军中有关情况,催促其迅速率部南下。三方面电文如下: 督练公所电为: 探报二十镇统制张鉴:顷奉军部电,贵部于二十九日在秦皇岛乘船,子弹、粮食由部中备。伍统领(32)于明日到山海关。特闻。督练公所。敬。 陆军部电为: 开平潘统领转二十镇张统制:顷准军咨府函称:东军气球队可编入混成第四十协,业已分电等语。仰即编入该协为盼。陆军部。敬。印。 军咨府厅长陈其采电: 滦州转第二十镇张统制:顷接军咨府电开:陈厅长、文司长鉴,东军气球[队]仰即转饬随同第四十混成协南下,所需车辆已告邮部照备矣。军咨府。敬。其采、华转。敬。印。 对上司的一系列电文、命令,张绍曾竟一概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加紧兵谏的一切准备。16日,他两次致电在滦州的第四十协协统潘榘楹,要他多备粮食、弹药,做好在滦州的长期准备。 张绍曾致潘榘楹第一电: 滦州混成四十协潘统领鉴:我队住滦,尚需时日,请在该地多备粮秣。曾。有。印。张绍曾致潘榘楹第二电: 滦州四十协潘统领鉴:费克斯炮改为六门编成,存新之炮即运滦州。所缺马匹由炮三营补,炮弹、枪弹及米均可运存滦州。有。印。(33) 10月27日,张绍曾等在做好一切准备之后,毅然发动兵谏,上奏朝廷,提出十二条政纲,给清政府以深重打击。是日张绍曾在告众人书中谈到为什么不奉命南下的原因:“绍曾告于众人曰:武昌革命,名正言顺,专尚征讨,殊乖民意,同种相残,尤悖人道,所有军队暂不前进。”(34)张绍曾之政治态度非常鲜明,就是赞成武昌起义,视之为“名正言顺”,不愿意打内战,镇压同胞兄弟,因此拒不执行上司、军事机关的所有命令。张绍曾之胆略,非一般军人所有,是非常令人佩服和敬仰的。 其实,在清政府未接到张绍曾等人的兵谏消息前,军咨府曾再次催促二十镇之第四十协迅速出发。军咨府电曰:“火急,滦州张统制:四十协今日何时开拔?勿再迟误,速复。军咨府。鱼。印。”另一封电报以章远采的名义拍发,内容相近:“火急,滦州张统制:奉邸谕(35):饬四十协即刻开拔,勿稍延误等语。采。鱼。印”(36)。 张绍曾一次次拒绝上级主官和军事机构的命令,使清政府再也不能容忍下去了,但清廷表现得也极为明智,没有进一步激化矛盾。11月6日,仅下令免去张绍曾第二十镇统制之职,授予宣抚大臣,前往宣布朝廷德意,剥夺了张绍曾的兵权。 张绍曾离职后,第二十镇统制由第四十协协统潘榘楹接任,潘榘楹为分化瓦解军中的革命力量,将部队分开驻扎,将第七十八标调往关外,第七十七标移驻锦州,第八十标开往临榆,滦州地方仅留第七十九标(37)。1911年底,第七十九标部分官兵又发动了滦州起义。由此说明第二十镇中的革命力量一直在活动,第二十镇之所以没有遵从清廷命令开赴武汉前线的原因就在这里。 2.第二混成协之去向 在最初组编的第二军中,没有第二混成协的番号,后来的军事调整,将第二混成协编入。第二混成协虽然驻防奉天,却是袁世凯北洋的基本部队,主要是从第二、第四镇中抽出部分军队组编而成,最初协统为王汝贤,是袁世凯亲自任命的。不仅协统王汝贤由袁世凯亲自任命,即协统以下的各级军官,均由袁世凯钦命。袁世凯曾有讨较为详细的说明,他说: 现东三省亟需军队,既经奏明由北洋抽调一协,自应酌抽军队,编立混成一协,以资调往。所有该混成协统领,查有王副将汝贤堪以派充。由第二镇步队内抽拔第五标第一营,派宝复详管带。拨第六标第三营,派刘建章管带。拨第七标第一营,派郑及春管带。该三营编为一标,派聂汝清充该标统带。由第四镇步队内抽拨第十三标第三营,派秋占鳌管带。拨第十四标第一营,派林绳武管带。拔十五标第三营,派朱绍曾管带。该三营编为一标,派陈廷会充该标统带。由第二镇马队第二标内抽调第一营,派褚恩荣管带。由第四镇工程第四营内抽调后队一队,派刘吉庆充当队官。由第二镇辎重第二营内抽拨右队一队,派孙景元充队官。以上步队两标,马炮队各一营,辎重、工程各一队,编立混成一协,应归王汝贤统率前往。(38) 不过,第二混成协虽然是袁世凯的基本部队,但由于袁世凯北洋集团势力的膨胀,与满洲贵族尤其是少壮派贵胄的矛盾日益激化,清廷一直在削弱袁世凯的权力,第二混成协的成立与开赴东北,既有加强东北国防的一面,也有削弱袁世凯势力的企图。随后袁世凯调离直隶,入京做外务部尚书兼军机大臣,失去了对北洋军的指挥权。1909年初,清廷更将其开缺,勒令其回籍养疴。满洲少壮派贵胄在打击、处理了袁世凯之后,对袁世凯的北洋军队进行改造,将一些高级将领调离,而将一些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的军事人才派往北洋军中,任为高级将领,张绍曾、吴禄贞、蓝天蔚等“士官三杰”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在北洋军中任职的。蓝天蔚1910年从日本回国,任第二混成协统领官。 蓝天蔚任职第二混成协统领官后,对第二混成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积极在军中发展革命力量。清廷调集第二混成协开往武汉前线,蓝天蔚不仅不应命出征,还率第二混成协参与滦州兵谏,不仅参与了滦州兵谏的一切活动,而且还在滦州兵谏之后,积极谋划东三省尤其是奉天的独立。11月6日,他召集本部高级将领和地方革命党人秘密会议,准备驱逐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宣布东三省独立,因担心日军干涉,决定实行“不流血革命”。计划于11月中旬,由奉天咨议局召开各界代表大会,成立国民保安会。蓝天蔚以维持秩序为名,率第二混成协开进奉天城,占领主要衙署,逼走赵尔巽,宣布奉天独立,事成后公推蓝天蔚为大都督(39)。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行动计划,通过不流血的革命,以和平方式谋求奉天独立,响应武昌起义。但是,由于蓝天蔚在第二混成协任职时间不长,第二混成协绝大部分将领为袁世凯的部下,时袁世凯已经被清政府任命为总理大臣,所以这些将领虽然参加了蓝天蔚的秘密会议,但在思想上与蓝天蔚有着巨大的距离。尤其是标统聂汝清又与蓝天蔚私人关系不好,事后将行动计划告知总督赵尔巽。赵尔巽立即行动,调张作霖的巡防营入城,加强防备。11月12日,赵尔巽抢先下手,在第二混成协大部分将领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咨议局召开“奉天国民保安会成立大会”,控制了奉天局势。14日,赵尔巽剥夺了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的军权,派他到东南考察战事,并给予一些路费,实际上是礼送其出境。赵尔巽札文为: 查有第二混成协蓝统领天蔚,志趣正大,识见明敏,堪以派赴东南各省考察此次战事之实情、公众之意见,并传布奉省保安会宗旨,以谋国民之幸福。为此,札委到该协统,即便遵照,剋日前往妥办,随时报告。此札。(40) 蓝天蔚被迫离开奉天。蓝天蔚离奉,标志着奉天的“不流血革命”的失败。而我们从蓝天蔚的行踪,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混成协的去向:参与滦州兵谏——谋划奉天独立,怎么有可能开赴武汉前线呢? 3.第三镇之探寻 第三镇成军于1904年,首任统制(时称翼长)段祺瑞,下辖步队第五、第六协,驻防保定。1905年第五协奉命移驻锦州。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准第三镇全部移驻东北(41)。时第三镇统制为曹锟,第五协协统徐占凤,第六协协统徐万鑫,后卢永祥取代徐占凤,陈文运取代了徐万鑫。移驻东北后,第三镇司令部、步队第六协司令处驻吉林长春,步队第五协司令处驻奉天昌图。武昌起义时,统制曹锟丁忧守制,第五协协统卢永祥护理统制。 武昌起义爆发,永平秋操中止,第三镇之第五协奉命开往武昌前线。但由于第三镇与第二十镇同驻东北,又都源于北洋新军,所以第二十镇统制张绍在滦州发动兵谏,第三镇参与其中,卢永祥还是滦州兵谏上奏清廷的五名高级将领之一。滦州兵谏之后,张绍曾宣布成立“立宪军”,在《立宪军义条》上,卢永祥的署名顺序第二,高级将领署名顺序依次为:第四十协统领潘榘楹、护理第三镇统制卢永祥、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第三十九协统领伍桢祥、第六协统领陈文运(42)。 滦州兵谏之后,卢永祥率第三镇官兵奉清廷命令开赴北京丰台驻扎。11月5日,卢永祥从奉天致电张绍曾: 张统制鉴:敝协于今日开拔赴丰台,由滦经过,请关照。祥于是日乘照二列车到滦,再为面叙。祥。删。印。(43) 第三镇第五协开赴北京丰台后不久,被调至山西,镇压太原新军起义。 关于卢永祥带领第三镇镇压太原新军起义的情况,参加太原新军起义的新军战士郭登瀛回忆说: 十二月初(误,应为十月初——引者注),清军第三镇,号称二十个营,实有五、六千人(即第五协——引者),由协统卢永祥率领,沿正太线西进……旧历十月二十三日娘子关失守后,清军第三镇开进太原。(44) 山西都督阎锡山事后回忆中也记述了第三镇入晋之事,“清廷以第六镇经此变故,不克平定晋事,乃于十月下旬复遣其精锐第三镇由娘子关攻入”(45)。 由此我们可知第三镇第五协的去向。 4.第五镇之寻迹 第五镇兵员大部分来自山东,由山东巡抚统领,长期驻防山东。统制最初为吴长纯,后来长期为张永成,下辖步队第九、第十协。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组编第二军,是以第五镇为主体的,第五镇去向如何?至为关键。从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料,第五镇一开始就被山东地方留驻。最早在10月17日,即清廷组编三军之第三日,山东巡抚就以山东地方重要为由,上奏要求第三镇半数留在山东。清廷是日电山东巡抚孙宝琦:“又谕,电寄孙宝琦:据电奏,五镇分调京鄂,东省为京畿门户,必赖重兵镇压,请酌留一半等语,著军谘府、陆军部酌复办理。”(46)对孙的要求,军咨府、陆军部并没有答应:“昨电请酌留五镇一半并添募巡防十营,顷接军谘府电,五镇不能酌留。”(47) 27日,袁世凯就有关军事调度问题致电内阁,曾经一度允许第五镇暂留山东。他说:“第五镇兵力仅剩一混成(协),山东地方吃紧,孙抚累次请留。缘该省巡防队现正招募,陆军别无可调,该镇似应暂留东省,以滋镇慑。”(48) 两天后,即10月29日,准备上前线督师的钦差大臣、湖广总督袁世凯改变看法,致电清廷,敦促陆军部及第二军所属的各地方督抚执行朝廷谕令,迅速将所属开赴前线。电文曰:“拟请饬下陆军部、东三省总督、山东巡抚,迅令第五、第二两混成协及第五镇全镇,赶紧开赴信阳,以资调遣。”(49)此电说明,至迟到了10月29日,即清廷组编三军已经整整半个月了,第二军之主力——第五镇,尚未开赴武汉前线,第二军其他所属亦然。 在前线将领的一再请求下,清政府也曾再令第五镇开拔。11月3日袁世凯致电清廷说:“接奉督、东抚来电,第五协及五镇混成协,即将开拔。”(50) 清廷在张绍曾等滦州兵谏的压力下,同日公布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以为开放了民主,答应了滦州兵谏军方的要求,就可以缓和目前的危机了,因此11月7日下令第五镇暂缓开往武汉前线,“电寄孙宝琦,电奏悉,宪法信条十九条业经通行,电谕著再将条文逐条电致该抚,迅即宣布,妥为开导,所请停调五镇一节,著暂缓开拔”(51)。 11月初的第五镇,尚在山东驻防,没有开赴武汉前线。山东巡抚孙宝琦要求第五镇留驻山东,孙宝琦的后面还有山东各界的力量。11月5日,各界召开座谈会,向清政府、山东巡抚提出请愿八条,其中第三条即“现驻山东境内新军,不得调遣出境”(52)。不久山东独立,第五镇在其中发挥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第五镇的许多中下级军官在革命党人的激励下,不少人倾向革命,统制张永成控制不住局面,告病卸任,进步官兵拥戴第十协协统贾宾卿代理统制。贾宾卿,直隶大城人,与张绍曾同乡,且与张绍曾、吴禄贞同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思想进步,倾向革命。11月13日推动了山东的独立,巡抚孙宝琦为都督,贾宾卿被推举为副都督。 山东独立不久,在第五镇第二十标标统吴鼎元、炮标标统张树元以及巡防营统领聂宪藩等一批军官的威逼下,又被迫取消独立。最主要的原因是袁世凯已经入京做了总理大臣,他要稳固北方,不希望北方诸省独立。而第五镇中的将领大部分为袁世凯旧属,孙宝琦为亲近袁世凯的官僚,贾宾卿控制不了局面,山东取消独立也就不难理解了。 11月21日,巡防营统领聂宪藩致袁世凯书,向袁世凯汇报山东独立及取消独立情况,对第五镇的行踪和在期间所起的作用,有比较详细的描述。他说: 山东自鄂事起后,人心初尚镇定。嗣闻各省纷纷告警,倡言独立,省城各学界勾合五镇,群起效尤之意,传单开会,气势汹汹。慕帅(53)虽欲严禁,因职道所部防营在省者,不足两千人,与五镇力不相敌,未敢轻动。该代表人要求代奏八条,遂以山东联合会名义,于九月二十三日在谘议局开会,邀请慕帅入席。当日职道决意不愿到场。嗣闻慕帅在会,再三譬喻,不认独立之说,会党既多方挟制,而五镇代表登台狂演,遂遽行揭布三条,又举贾宾卿为副,以重要挟。斯时也,手枪炸弹,不知凡几,若稍有异词,则大局不堪设想,事机迫逼,无可如何。慕帅回署后,即传职道,密切筹商。职道因思彼等所挟者五镇,须由此处着手,方可转圜。当请慕帅一面敷衍该会,以泯痕迹;一面职道密商五镇吴鼎元等,妥拟办法。该员等均感戴国恩宪德,激发天良,遂定计反抗贾宾卿。于九月二十六日,公同函诘联合会,令即取消独立誓书及撤去独立旗帜,否则以兵力从事,限于二十四点钟答复。该会即颇有曜心,当以缓办独立具复。于二十九日,复商吴鼎元等公拒贾宾卿,不令回镇。并拟即将吴鼎元升署该镇统制,以资震慑,已面请慕帅电达钧座矣。其与贾宾卿同谋者三数人,亦经从宽另办,实缘内意尚在笼络党人,似未便遽下辣手。现在五镇兵心安定。初一日慕帅又犒赏该镇五千金,并犒赏职道防营四千金,均极欢跃听命……窃思山东为京师屏蔽,若一时不能反正,无论独立省份互相煽乱,即完全如直隶、河南等省,亦恐势成孤立。今既已设法挽回,正当振臂一呼,以求响应。(54) 作为第二军主力的第五镇,受山东革命的影响,被限制在山东境内,无法开拔。 (二)清政府承认第二军没有组编成军 从以上的考查分析中我们看出,第二军所属的四支军队,第五镇、第三镇之第五协、第二十镇之第三十九协(实际为第四十协)以及第二混成协,都没有开赴武汉前线。11月27日,随着袁世凯责任内阁的成立,军咨府大臣载涛请求将第三军番号撤销,将指挥权移交给袁世凯:“贝勒载涛奏,第三军内之第一镇营队,除步队四营、马队一营驻扎外城未便抽调外,其余各营,请改由袁世凯任便调遣,并请将第三军名目撤销。”(55) 12月1日,经南北双方的努力,在英国驻汉领事的调停下,武汉前线开始停战3天。3天期满后再续停战,最后一直持续下去,武汉前线的军事问题转向政治解决。清政府调整其军事部署和军事人员,武昌起义后组编的三军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下令裁撤。9日清廷谕令中承认第二军未能组编成军。谕令曰; 谕内阁:内阁请更调军统。现在第三军业经撤销,第二军分驻各省,未能集合,应一并撤销。著军谘府、陆军部另行编配。第二军筹备畿辅及海防一带,著冯国璋兼充第二军军统。署湖广总督段祺瑞著兼充第一军军统。(56) 第二军没有组编成军的线索是非常清楚的,在此之前的第二军仅仅是文本、文献中的第二军,此后组编的第一、第二军已经是另外的意义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