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结语 以上以清代文献为据,对满人的姓氏命名系统的内容、特点、演变分七个方面作了初步考察。说明满人的姓氏命名系统,在内容上具有丰富多样、时间上具有流变性强、受汉文化影响强烈等特征。之所以形成如上特征,与满人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社会发展的独特环境、外部条件的多样性、以及满汉文化日益陶融的发展趋向,是分不开的。同时应该看到,迟至清末,满人的姓氏命名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自己的特征。 这不仅是满人有别于其他族人的一个文化符号,也是其实现自我认同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乾隆官修.清朝通志·氏族略·卷一 0[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6803-6805. (2) 昭梿.啸亭杂录·宋人后裔 [M].北京:中华书局,1980:325. (3) 唐邦治.清皇室四谱卷二[M].上海: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1923:20. (4) 弘昼,鄂尔泰,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陈善道传[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 年影印本. (5) 细 谷良夫 . 歴史語言研究所所藏「已 入満洲姓氏」檔案——包衣ニルをめぐって——[J]. 日本满洲史研究,2002(5):69. (6) 昭梿.啸亭续录·洛翰[M].北京:中华书局,1980. (7) 弘昼,鄂尔泰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正白旗包衣布舒库[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 年影印本:522. (8) 金毓黻.辽海丛书:第1集[M].北京:辽沈书社,1985. (9) 李洵,等.钦定八旗通志:卷首一二[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251. (10) 吴振棫.养吉斋丛录 [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3. (11) 奕赓.佳梦轩丛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12) 谈迁.北游录·纪闻下 [M].北京:中华书局,1960:363. (13) 金毓黻.辽海丛书·雪屐寻碑录[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9. (28) 李洵,等.钦定八旗通志:卷首十一[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238. (14) 吴廷燮.北京市志稿·礼俗志[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150. (15) 崇雯.崇翰池年记:民国间稿本[M]// 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 198 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544. (16) 织田方. 清国行政法 [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86-87. (17) 衡永,崇厚.鹤槎年谱[M].民国十九年(1930)刊本. (18) 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图门世谱[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1]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奉天高佳氏家谱手写本。 [2] 类似说法见徐珂《清稗类钞》第 5 册,第 2144-2145 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 [3] 顺治十二年三月《王法哈墓碑》,载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下简称《拓本汇编》)第 61册,第 75 页。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年。 [4] 载《拓本汇编》,第 63 册,第 122 页。 [5] 康熙四十一年二月《曹国相创善会碑》,载《拓本汇编》第 66 册,第 6 页。 [6] 乾隆十三年三月《供茶会碑》,载《拓本汇编》第 70 册,第 18 页。 [7] 光绪《宗人府则例》卷一,第 22 页下 23 页上,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本。 [8] 康熙六年五月《构孳墓碑》,载《拓本汇编》第 62 册,第 90 页;康熙十年九月《果色墓碑》,载《拓本汇编》第 62 册,第 177 页。 [9] 康熙十四年四月《富寿墓碑》,载《拓本汇编》第 63 册,第 71 页。 [10] 载《拓本汇编》第 63 册,第 69 页。 [11] 《民族研究》2001 年第 4 期。 [12]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二十四日《东岳庙碑》,载《拓本汇编》第 65 册,第 118-120 页;康熙三十七年三月《散司攒香会碑》,载《拓本汇编》第 65 册,第 121-122 页;康熙四十一年七月十六日《重修三义庙碑记》,载《拓本汇编》第 66 册,第 17-18 页;康熙五十一年八月《东岳庙速报司岳武穆鄂王碑记》,载《拓本汇编》第 66 册,第 168-170 页。 [13] 《成都及妻库雅拉氏墓表》,载《拓本汇编》第 80 册,第 69 页。 [14] 光绪《宗人府则例》卷一,第 24 页上。 [15]关于冠姓改籍问题,详见刘小萌《清代北京旗人社会》,第 808-822 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