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明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史学集刊》2014年3期 常建华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吴晗:《〈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文学季刊》,1934年第1期。后收入吴晗:《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34、364、367、368页。
    ②该文写于1934年1月22日,原载《大公报·史地周刊》第31期,1935年4月19日,后收入吴晗:《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一卷,第508页。
    ③吴晗:《明代的新仕宦阶级,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关系及其生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明史研究论丛》第5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2页。
    ④吴晗:《灯下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23页。
    ⑤王宏钧:《反映明代北京社会生活的〈皇都积胜图〉》,《历史教学》,1962年第7期。
    ⑥王玉波:《要重视生活方式演变史的研究——读吕思勉史著有感》,《光明日报》,1984年5月2日;王王波:《为社会史正名》,《光明日报》,1986年9月10日;常建华:《中国社会史研究十年》第一部分,《历史研究》,1997年第2期。
    ⑦参见《历史研究》1987年第2期发表有关这次会议的专栏。
    ⑧冯尔康:《清代社会史论纲》,《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第2期;冯尔康、常建华:《清人社会生活》,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宋德金:《金代的社会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⑨彭卫:《略论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方法》,《云南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
    ⑩浦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讨论会简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年第12期。
    (11)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钱杭、承载:《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陈江:《明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6年版。
    (13)王春瑜:《论明代江南园林》,《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3期;王春瑜:《说酒与明朝社会》,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0年版;王春瑜:《明代商业文化初探》,《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4期;王春瑜:《明朝官场吃喝风考略》,《光明日报》,1989年1月4日;王春瑜:《明清之际吸烟状》,《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3期;王春瑜:《“海”上生明月?——明朝文人下“海”一瞥》,《北京日报》,1993年9月29日。以上论文均收入王春瑜:《明清史实沉思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又,关于王春瑜先生对于研究社会生活史的兴趣,见该书第335页自述。
    (14)刘志琴:《城市民变与士大夫》,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秘书处论文组编:《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刘志琴:《商人资本与晚明社会》,《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2期;刘志琴:《晚明城市风尚初探》,《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一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以上论文收入刘志琴:《晚明史论——重新认识末世衰变》,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
    (15)如王宏钧、刘如仲:《明代后期南京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明人绘〈南都繁会图卷〉的初步研究》,《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第2期;杨嘉佑:《明代江南造园之风与士大夫生活——读明人潘允端〈玉华堂日记〉札记》,《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4期;赵山林:《晚明文人戏曲生活的记录——读〈快雪堂日记〉》,《戏剧艺术》,1987年第3期。
    (16)刘志琴:《社会文化史的视野》,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页。
    (17)刘志琴:《发现生活》,薛君度、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罗艳春:《中国社会史学会第十二届年会综述》,常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1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19)常建华:《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人民日报》,2011年3月31日;常建华:《日常生活与社会文化史——“新文化史”观照下的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第2期;常建华:《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历史教学》(高教版),2012年第2期;常建华:《历史人类学应从日常生活史出发》,《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4期。
    (20)部分会议论文收入常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3卷、14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2013年版。有关会议综述,请参看张传勇:《从习以为常发现历史:“中国日常生活史的多样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民俗研究》,2012年第2期;许三春:《“日常生活史视野下中国的生命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华医史杂志》,2012年第5期;张瑞:《日常生活史视野下中国生命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国史研究动态》,2013年第2期;张传勇:《置日常生活于社会空间——“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地方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常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5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21)宋立中:《闲雅与浮华:明清江南日常生活与消费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又,该书为其2005年向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提交博士学位论文《明清江南消费及消费服务业研究》的增补本。有关该书,可参考范莉莉:《宋立中著〈闲雅与浮华:明清江南日常生活与消费文化〉》,常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4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22)李成燕:《“明代宫廷生活史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5期。
    (23)见台湾文化大学历史研究所网页,象牙塔提供下载原网页转换为简体中文编码的文档。
    (24)如吴智和:《明清时代饮茶生活》,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1990版;吴智和:《明人饮茶生活文化》,明史研究小组1996年版;朱倩如:《明人的家居生活》,明史研究小组2003年版;张嘉昕:《明人的旅游生活》,明史研究小组2004年版;詹怡娜:《明代的旅馆事业》,明史研究小组2004年版;林利隆:《明人的舟游生活》,明史研究小组2005年版。
    (25)王尔敏:《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中研院”近史所1996年版;又可参考衣若兰:《“雅俗之辨”:评价王尔敏〈明清时代庶尼文化生活〉》,徐泓主编:《明代研究通讯》,1998年第2期。
    (26)李孝悌:《明清的社会生活与城市文化》,《史学月刊》,2006年第5期。
    (27)邱澎生:《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的辩证》,《新史学》17卷4期,2006年,第14页。
    (28)胡晓真、王鸿泰编:《日常生活的论述与实践》,允晨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
    (29)邱仲麟主编:《中国史新论:生活与文化分册》,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13年版。
    (30)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中央研究院”·联经出版公司2007年版。
    (31)巫仁恕:《明清消费文化研究的新取径与新问题》,《新史学》,17卷4期,2006年;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时期江南妇女的消费文化》,三民书局2005年版。学术界对此研究的评论有:汪荣祖:《晚明消费革命之迷: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8期,2007年;王雨濛:《晚明消费文化研究之新思路——评巫仁恕著〈品味奢华〉》,常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3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32)关于社会风气研究与社会史研究的关系,请参看常建华:《旧领域与新视野:从风俗论看明清社会史研究》,常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2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33)[英]柯律格(Craig Clunas):《长物志研究:近代早期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地位》(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1991)。
    (34)[英]柯律格著,黄晓鹃译:《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35)[英]柯律格著,刘宇珍等译:《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X、XVII页。
    (36)[美]高居翰著,杨贤宗等译:《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三联书店2012年版。
    (37)[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38)[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第211页。
    (39)[美]高彦颐:《“空间”与“家”——论明末清初妇女的生活空间》,《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1995年第3期。
    (40)[美]白馥兰(Francesa Bray)著,江湄、邓京力译:《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41)[美]白馥兰:《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第1页。
    (42)[美]费侠莉:《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2、275页。
    (43)张春树、骆雪伦著,王湘云译:《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李渔时代的社会文化及其“现代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该书英文版初刊于1992年。
    (44)[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方骏、王秀丽、罗天佑译:《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三联书店2004年版;又,该书英文版初刊于1998年。
    (45)罗艳春:《教育、族群与地域社会》,《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七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31-436页。
    (46)[美]韩书瑞著,朱修春译:《北京寺庙与城市生活》上册,台北:稻乡出版社2014年版,第165、207、242页。
    (47)李竞艳:《20世纪以来晚明士人群体研究综述》,《史学月刊》,2011年第2期;李竞艳:《晚明士人生活来源问题浅论》,《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
    (48)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0-345页;刘晓东:《晚明士人的生计与士风》,《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2期;陈平原:《文人的生计与幽韵——陈继儒的为人与为文》,《文史知识》,2002年第1期、第2期连载;刘晓东:《论明代士人的“异业治生”》,《史学月刊》,2007年第8期。
    (49)刘晓东:《明代士人生存状态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
    (50)赵毅、刘晓东:《晚明基层士人社会生活谫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1)刘晓东:《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52)徐兆安:《明初泰和儒师杨士奇早年的学术与生活》,田澍等主编:《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53)陈宝良:《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2-449页。
    (54)陈宝良:《雅俗兼备:明代士大夫的生活观念》,《社会科学辑刊》,2013年第2期。
    (55)张艺曦:《明代士人的睡眠时间与睡眠观念——关于睡眠史的初步研究》,《明代研究通讯》第5期,2002年。
    (56)李双华:《论明中叶吴中士人的生活态度》,《北方论丛》,2005年第6期。
    (57)徐林:《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58)何淑宜:《香火:江南士人与元明时期祭祖传统的建构》,稻乡出版社2009年版。
    (59)陈万益:《晚明小品与明季文人生活》,大安出版社1988年版;李明宗:《晚明文人的休闲生活及其反映的时代意义》,《台湾师大体育研究复刊号》,1997年。又,晚明小品引人注目,吴承学《晚明小品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论述了晚明心态与晚明习气。
    (60)陈秀芬:《养生与修身——晚明文人的身体书写与摄生技术》,稻乡出版社2009年版。书评有张瑞:《文人化与世俗化之间:陈秀芬笔下的晚明养生文化》,常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4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61)周榆华:《晚明文人以文治生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62)刘佳:《“伤哉贫也”——读〈晚明文人以文治生研究〉》,常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4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63)刘明杉:《明代官窑制度与实际效用——兼谈嘉万以降文人的精致生活》,张显清主编:《明史研究》第13辑,黄山书社2013年版。
    (64)王鸿泰:《美感空间的经营——明、清间的城市园林与文人文化》,《东亚近代思想与社会》,台北:月旦出版社。1999年版;王鸿泰:《闲情雅致——明清间文人的生活经营与品赏文化》,《故宫学术季刊》,第22卷第1期,2004年;王鸿泰:《明清士人的闲隐理念与生活情境的经营》,《故宫学术季刊》,第24卷第3期,2007年。
    (65)王鸿泰:《雅俗的辩证——明代赏玩文化的流行与士商关系的错杂》,《新史学》,第7卷第4期,2006年,第73-141页。
    (66)王鸿泰:《明清文人的女色品赏与美人意象的塑造》,《中国史学》(京都),第16期,2006年;王鸿泰:《明清文人的美色品赏与情艺生活的经营》,《新史学》,第24卷第2期,2013年。
    (67)王鸿泰:《明清感官世界的开发与欲望的商品化》,《明代研究》第18期,2012年。
    (68)万木春:《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苏状:《“闲赏”范畴与明清文人的审美生活》,《北方论丛》,2007年第5期;吴功正:《明代赏玩及其文化、美学批判》,《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金萍:《明代绘画中文人的艺术化生活》,《东南文化》,2012年第2期;妥建清:《论晚明士人自放生活的颓废审美风格》,《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陈江:《明代江南文人的文物鉴藏及其审美趣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69)陈大康:《明代商贾与世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章尚正:《徽商的生活情态与价值观念——以明清小说看徽商存在》,《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70)许敏:《试析明代后期江南商贾及其子弟的文人化现象——从方用彬谈起》,《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3期。
    (71)张长虹:《品鉴与经营:明末清初徼商艺术赞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书评有张雨:《明清徽商研究的深化与细化——读〈品鉴与经营:明末清初徽商艺术赞助研究〉》,常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5卷。
    (72)范金民:《斌斌风雅——明后期徽州商人的书画收藏》,《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2期。
    (73)李伯重:《从“夫妇并作”到“男耕女织”——明清江南农家妇女劳动问题探讨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3期;李伯重:《“男耕女织”到“半边天”——明清江南农家妇女劳动问题探讨之二》,《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3期;陈宝良:《明代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转向》,《中州学刊》,2011年第2期。
    (74)赵世瑜:《明清以来妇女的宗教活动、闲暇生活与女性亚文化》,《原学》第2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林丽月:《从〈杜骗新书〉着晚明妇女生活的侧面》,《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1995年第3期;常建华:《明代方志所见岁时节日中的女性活动》,《中国史研究》(韩国)第20辑(中国女性史特辑号),2002年;赵崔莉:《明代女性的休闲生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2期。
    (75)朱星瑶:《〈金瓶梅〉对女性日常生活的描写及其意义》,《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3期。
    (76)冯贤亮:《明清中国:青楼女子、两性交往及社会变迁》,《学术月刊》,2006年第9期。
    (77)衣若兰:《明代的三姑六婆》,台北:稻乡出版社2002年版。
    (78)陈瑛珣:《明清契约文书中的妇女经济活动》,台北:台明文化出版2001年版。
    (79)王雪萍:《16-18世纪婢女生存状态研究》,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0)陈宝良:《中国妇女通史·明代卷》,杭州出版社2010年版。
    (81)书评有高寿仙:《明代妇女的生活及其转向》,《博览群书》,2011年第10期。
    (82)常建华:《明代溺婴问题初探》,张国刚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83)范喜茹:《近三十年明代家庭史研究述评》,《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
    (84)吴振汉:《明代奴仆之生活概况——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史原》,1982年第12期;叶显思:《明清广东蛋民的生活习俗与地缘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2期;胡中生:《明清徽州下层社会的非常态婚姻及其特点》,《安徽史学》,2001年第3期;胡中生:《明清徽州的人口买卖与婚配》,《安徽史学》,2003年第2期。
    (85)杨扬、王建亮:《浅析出土墓志所记明代吉安老年庶民的遗言》,《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15期;杨扬、朱一华:《浅析明代吉安庶民的老年生活类型——基于24篇出土墓志的分析》,《老区建设》,2013年第22期。
    (86)常建华:《论明代社会生活性消费风俗的变迁》,《南开学报》,1994年第4期。
    (87)朱绍华、王翔:《“僭礼逾制”:明清江南市民生活的潜流》,《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伊永文:《明代衣食住行》,中华书局2012年版。
    (88)王熹:《明代服饰研究简述》,张显清主编:《明史研究》第11辑,黄山书社2010年版,第265-288页。
    (89)林丽月:《衣裳舆风教——晚明的服饰风尚与“服妖”议论》,《新史学》,第10卷第3期,1999年;林丽月:《明代中后期的服饰文化及其消费心态》,刘翠溶、石守谦主编:《经济史、都市文化与物质文化》,台北:“中研院”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历史组,2002年版。
    (90)巫仁恕:《明代平民服饰的流行风尚与士大夫的反应》,《新史学》,第10卷第3期,1999年;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时期江南妇女的消费文化》,台北:三民书局2005年版。
    (91)邱仲麟:《保暖、炫耀与权势——明代珍贵毛皮的文化史》,《“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80本第4分,2009年。
    (92)张志云:《明代服饰文化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93)刘志琴:《明代的饮食思想与文化思潮》,《史学集刊》,1999年第4期。
    (94)许敏:《明清饮食店铺文化略论——着重对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考察》,《炎黄文化》(增刊),1999年第6期;许敏:《明清饮食店铺与大众社会生活》,编委会编:《庆祝杨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5)徐林:《宴饮与明中后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生活》,《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2期。
    (96)邱仲麟:《天然冰与明清北京的社会生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0卷第4期,2005年;邱仲麟:《冰窖、冰船与冰鲜:明代以降江浙的冰鲜渔业与海鲜消费》,《中国饮食文化》,2005年第1、2期。
    (97)朱力:《中国明代住宅室内设计思想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96-128页。
    (98)邱仲麟:《花园子与花树店——明清江南的花卉种植与园艺市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8本第3分,2007年;邱仲麟:《明清江浙文人的看花局与访花活动》,《淡江史学》,2007年第18期;邱仲麟:《宜目宜鼻——明清文人对于盆景与瓶花年之赏玩》,《九州学林》,第5卷第4期,2007年。
    (99)巫仁恕:《晚明文士的消费文化——以家俱为个案的考察》,《浙江学刊》,2005年第6期。
    (100)肖丰:《器型、纹饰与晚明社会生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书评有孙雅頔:《〈器形、纹饰与晚明社会生活——以景德镇瓷器为中心的考察〉读后》,常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5卷。
    (101)巫仁恕:《明代士大夫与轿子文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8期,2002年。
    (102)吴智和:《明人山水休闲生活》,《汉学研究》,第20卷第2期,2002年6月,第101-130页。
    (103)于宝航:《晚明世风变迁的观察角度与解释模式——以乘舆制度为研究中心》,《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04)郑祖安:《徐霞客旅行方法研究》,《史林》,1988年第2期;陈宝良:《明代旅游文化初识》,《东南文化》,1992年第2期;夏咸淳:《明人山水趣尚》,《学术月刊》,1997年第4期;滕新才:《明朝中后期旅游热初探》,《北方论丛》,1997年第3期。又,明代旅游的研究状况,可参考孟顺方:《近二十年明代旅游研究综述》,《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05)巫仁恕:《晚明的旅游活动与消费文化——以江南为讨论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1期,2003年。
    (106)巫仁恕、狄雅斯:《游道——明清旅游文化》第五章,台北:三民书店2010年版。
    (107)周振鹤:《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复旦学报》,2005年第1期。
    (108)陈建勤:《明清旅游活动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魏向东:《晚明旅游地理研究——以江南地区为中心》,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109)李娜:《〈湖山胜概〉与晚明文人艺术趣味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
    (110)刘水云:《明清家乐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11)刘召明:《晚明苏州剧坛研究》,齐鲁书社2007年版。
    (112)董雁:《晚明文人园林观演剧活动及其戏曲史意义》,《西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13)刘天振:《明清江南城市商业出版与文化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4)[日]滨岛敦俊著,朱海滨译:《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166页。
    (115)周銮书主编:《千古一村:流坑历史文化的考察》,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王振忠:《明清以来徽州村落社会史研究——以新发现的民间珍稀文献为中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16)陈剩勇:《明代浙江:乡村社会、农家生活和社会教化》,《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117)冯贤亮:《明清江南乡村民众的生活与地区差异》,《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第4期。又,冯贤亮:《近世浙西的环境、水利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18)周绍泉:《明后期祁门胡姓农民家庭生活状况剖析》,《东方学报》(京都)第67册,1995。
    (119)王翔:《明清商品经济与江南市民生活》,《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孟彭兴:《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市民社会生活的嬗变》,《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年第2期;郑利华:《明代中期文学演进与城市生活形态》,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方志远:《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中华书局2004年版;戴建:《明代后期吴越城市娱乐文化与市民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20)陈宝良:《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21)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都市繁华:一千五百年来的东亚城市生活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
    (122)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北京城市生活史》,开明书店1997年版。
    (123)张勃:《晚明北京居民的节日生活与城市空间的发展》,常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1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牛建强:《明代开封城市生活的若干侧面——源自诗意的构拟》,《中州学刊》,2004年第6期。
    (124)王鸿泰:《流动与互动——由明清间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测公众场域的开展》,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1998年版。
    (125)李孝悌主编:《中国的城市生活》,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5年版。
    (126)李孝悌:《昨日到城市:近世中国的逸乐与宗教》,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8年版。
    (127)王正华:《过眼繁华——晚明城市图、城市观与文化消费的研究》,李孝悌主编:《中国的城市生活》,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128)巫仁恕:《优游坊厢: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闲消费与空间变迁》,“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年版。
    (129)巫仁恕:《激变良民——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动之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30)邱仲麟:《明代北京都市生活与治安的转变》,《九州学刊》(香港),第5卷第2期,1992年。
    (131)王鸿泰:《浮游群落——明清间士人的城市交游活动与文艺社交圈》,《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第4期。
    (132)王鸿泰:《迷路的诗——明代士人的习诗情缘与人生选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0期,2005年。
    (133)王鸿泰:《侠少之游——明清士人的城市交游与尚侠风气》,李孝悌主编:《中国的城市生活》。
    (134)王鸿泰:《从消费的空间到空间的消费——明清城市中的酒楼与茶馆》,《新史学》,第11卷第3期,2000年;王鸿泰:《世俗空间与大众广场:明清城市中的寺庙空间与公众生活》,《明代研究》第10期,2007年。
    (135)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三联书店2002年版。
    (136)[日]滨岛敦俊著,朱海滨译:《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7)王健:《利害相关:明清以来江南苏松地区民间信仰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又,王健:《明清江南民间信仰活动的展开与日常生活:以苏松为例》,《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138)徐晓望:《福建民间信仰源流》,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林国平、彭文字:《福建民间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9)陈玉女:《明代的佛教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40)王振忠:《华云进香:民间信仰、朝山习俗与明清以来徽州的日常生活》,《地方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
    (141)姜良存:《从三言二拍看佛道对世俗社会生活的影响》,《齐鲁学刊》,2009年第2期。
    (142)[美]史景迁:《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143)冯贤亮:《陈龙正:晚明士绅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浙江学刊》,2001年第6期。
    (144)朱冬芝:《晚明士绅的人际缩影:祁彪佳日记中的社交活动及其转变》,《明代研究》第9期,2006年,第99页。
    (145)蒋竹山:《晚明江南祁彪佳家族的日常生活史——以医病关系为例的讨论》,孙逊、杨剑龙主编:《都市、帝国与先知》,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年版。又,明人的医疗问题,可参看邱仲麟:《医生与病人——明代的医病关系与医疗风习》,李建民主编:《从医疗看中国史》,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8年版。
    (146)王振忠:《从〈应星日记〉看晚明清初的徽州乡土社会》,《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147)范莉莉:《晚明宦游士人的生活世界——兼谈〈五杂组〉的生活史资料价值》,常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3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148)参见酒井忠夫:《中國日用類書史の研究》,國書刊行會2011年版。
    (149)吴蕙芳:《〈中国日用类书集成〉及其史料价值》,《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30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吴蕙芳:《万宝全书:明清时期的民间生活实录》,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系2001年版;吴惠芳:《明清以来民间生活知识的建构与传递》,台北:学生书局2007年版。
    (150)王振忠:《清代前期徽州民间的日常生活——以婺源民间类书〈目录十六条〉为例》,《明清以来徽州村落社会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1-108页。
    (151)王正华:《生活、知识与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类书与其书画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1期,2003年;王正华:《艺术史与文化史的交界:关于视觉文化研究》,《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32期,2001年。
    (152)尤陈俊:《明清日常生活中的讼学传播——以讼师秘本与日用类书为中心的考察》,《法学》,2007年第3期;尤陈俊:《明清法律知识的另类空间:透过日用类书的展示》,中国法律史学会编:《法史学刊》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尤陈俊:《明清日用类书中的法律知识变迁》,苏力主编:《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尤陈俊:《法律知识的文字传播——明清日用类书与社会日常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53)顾月琴:《日常生活变迁中的教育:明清时期杂字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
    (154)陈宝良:《晚明社会生活的新动向》,《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9期;陈宝良:《新名词与新生活:晚明社会生活的“活力”与“多样性”》,《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2期。
    (155)吴建国:《从明清小说看文人的家庭生活与人格危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金民卿:《文学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明清世情小说的文化透视》,《求是学刊》,1996年第3期。
    (156)史华罗:《什么是明清时代日常生活中的“清”与“浊”?》(上、下),《世界汉学》第8卷、第9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2012年版。
    (157)[美]安德烈·贡德·弗兰克著,刘北成译:《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158)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河北学刊》,2004年第2期;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社会变迁》,张国刚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5卷,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从文明交融走向社会时尚》,《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6期;万明:《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历史研究》,2012年5期。
    (159)[加]卜正明著,刘彬译:《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全球化贸易的兴起》,文汇出版社2008年版,第165页。
    (160)[美]彭慕兰撰,夏继果译:《社会史与世界史:从日常生活到变化模式》,夏继果等主编:《全球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68、274页。
    (161)王鸿泰:《从社会经济史转向社会文化史——台湾二十年来新史学的发展》,唐力行主编:《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4期,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344页。
    (162)王鸿泰:《从社会经济史转向社会文化史——台湾二十年来新史学的发展》,唐力行主编:《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4期,第352页。
    (163)邱仲麟:《繁华的侧面——明清北京的民生问题与环境卫生》,唐力行主编:《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4期,第324、332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