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18世纪初,浩罕汗国兴起,道光、咸丰年间,是其强盛时期。浩罕汗国在与清朝的贸易往来中不断发生纠纷,遂利用与怂恿和卓后裔或伙同和卓后裔入侵作乱。详见潘志平《中亚浩罕汗国与清代新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64-152页。 ②白山派和卓源于17世纪初期进入叶尔羌汗国传教的玛木特·玉素布和卓,其祖父玛哈图木·阿杂木,其父玛木特·额敏(号伊禅卡兰),皆任中亚伊斯兰教苏菲派纳和什班底教团教长。玛木特·玉素布之子伊达雅图勒拉即著名的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叶尔羌汗国时期,白山派和卓与其同出一家族之黑山派和卓为争夺对世俗权利的控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导致了叶尔羌汗国的衰落。白山派和卓阿帕克失败后引准噶尔骑兵南下,灭亡了叶尔羌汗国。准噶尔汗国兼并叶尔羌汗国之后,将白山、黑山两派首领及其家眷拘于伊犁,作为人质,尤其对白山派和卓阿哈木特(又作和卓木墨特)禁锢甚严。《回疆通志》卷12《纪略》载:“和卓木墨特,性狡诈,多权术,善收人心,喀什噶尔、叶尔羌之强悍回首皆其心腹党羽,遇事与准噶尔多所牴牾,渐欲自立规模。准噶尔汗噶勒丹策楞怒,将伊擒赴伊犁置地牢中数年,后始放出,仍于伊犁禁锢之。和卓木墨特在伊犁生二子,长曰布喇尼敦,次曰霍集占,即所谓大小和卓也。和卓木墨特死,二子仍在伊犁,准噶尔虑其生事,不肯放还回城。”关于白山派和卓,刘正寅、魏良弢两先生《西域和卓家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一书有系统研究。笔者对相关问题亦有论述[5-7]。 ③参见《清高宗实录》卷595,乾隆二十四年八月庚子。本文引用文献主要来自《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清宣宗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清仁宗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以下引文分别简称《高宗》《仁宗》《宣宗》,仅注明卷号及编年,不再出注页码。 ④乾隆二十四年(1759)七月,大小和卓战败后率部分部属逃入巴达克山境内,谎称前往麦加朝觐,至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所居城外。清朝派侍卫萨穆坦至素勒坦沙处交涉,要其擒献大小和卓,素勒坦沙邀霍集占兄弟入城,但霍集占扬言,如素勒坦沙交出清使,愿入城为臣民。素勒坦沙不允,将波罗尼都拘捕,并围攻霍集占。霍集占受伤被擒,与波罗尼都等人一起被囚禁于柴扎布地方。清朝将领富德勒兵边境,再遣侍卫额尔登额等前往巴达克山交涉,要求素勒坦沙将大、小和卓交付清军。素勒坦沙称:“我等经典内,凡派罕帕尔子孙,除战争外,不许拿送与人,恐他处阿浑、摩罗及外部闻而生事。”拒绝交出。但不久发现霍集占暗中遣人与巴达克山敌国塔尔巴斯联系,为免除后患,素勒坦沙集众公议后,将霍集占、波罗尼都处死埋葬。额尔登额责其:“尔部既获二贼,不缚献而擅杀,已属不合,此时即应将首级献出。”素勒坦沙遣人前往掘尸,发现波罗尼都尸骸已被人盗掘而去,只将霍集占首级呈献,经额尔登额等确认后带回(见《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77,乾隆二十四年九月壬子;正编卷81,乾隆二十四年十月庚子)。据此,清朝当时的目的是要巴达克山引渡大小和卓,而大小和卓被杀则是因霍集占一意孤行而致。 ⑤《高宗》卷609,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壬戌上谕云:“逆贼霍集占等,虽负恩肆恶,自取诛戮,至其先世,君长一方,尚无罪戾。今回部全定,喀什噶尔所有从前旧和卓木等坟墓,可派人看守,禁止樵采污秽,其应行修葺分例,并著官为经理。” ⑥时,巴达克山素勒坦沙率军侵扰临近之博洛尔,博洛尔沙瑚沙默特遣使向清朝求救,萨里此次出使尚有晓谕素勒坦沙罢兵的使命。但其最主要之使命还是引渡波罗尼都妻子[10]771。详见《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19,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癸丑。 ⑦此伯克萨里为乌什人,曾随霍集斯擒获达瓦齐,时任噶杂纳齐伯克。见《回疆通志》卷5,《萨里列传》,第138页。 ⑧按甘青穆斯林说法,阿帕克和卓为25代“圣裔”,阿卜都哈里克当为29代“圣裔”。见马通《中国伊斯兰教门宦教派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第180页。傅恒《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48《杂录二回部世系》(光绪癸巳杭州便益书局石印本,第2页)则记阿帕克和卓为第27代“圣裔”,阿卜都哈里克当为31代“圣裔”。 ⑨参见椿园七十一撰《西域闻见录》卷3《外藩列传·退木尔沙》(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西北文献丛书》,兰州古籍书店影印,1990年,第117册,第220页)载:“乾隆二十三年,布拉敦之子萨木萨克逃至其地”。其他史料并无萨木萨克逃走具体时间的记载。 ⑩如乾隆五十三年(1788),敕谕那尔巴图,“如能获献,朕当加恩。”(《高宗》卷1307,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乙卯)。嘉庆二年(1798),以浩罕伯克那尔巴图派兵截拿萨木萨克,谕令重加赏赐,并曾拟赏贝勒衔并颁给敕书宝石顶三眼花翎等(《仁宗》卷24,嘉庆二年十一月庚辰)。 (11)乾隆五十五年,萨木萨克遣巴喇特潜赴叶尔羌、喀什噶尔,通过雅呼和卓等人向白山派教徒敛财,雅呼和卓将所敛钱财大半中饱。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伊斯堪达尔等拿获巴拉特等8人,全部正法(《高宗》卷1351,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壬寅)。 (1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民族事务类,8050-31。转引自聂红萍《嘉庆朝新疆“玉努斯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3期)。 (13)张格尔供词:“我是萨木萨克的次子,我大哥玉素普现在布噶尔地方当阿浑,他有二子,长子现年十六岁,名叫依山,次子现年六岁,我记不得名字。我未见我哥有十二年了,常通书信。我兄弟巴布顶于道光三年间同我前来抢乌鲁克卡伦时,即经大兵追赶,同我逃往塔什霍尔罕。我差我兄弟巴布顶从坤都斯前往布噶尔,到我哥玉素普那里,去后迄今再未回来,听见他已经死了,又听说在鄂罗托帕地方,总未见准信。他现有二子,长子名叫呵哩雅汗,我曾带到喀什噶尔来了,我逃走后不知他往何处去了。次子叫倭哩雅汗,年六岁,现在浩罕。我有一个儿子名叫布作鲁克,年四岁,也在浩罕。我的外甥托哩霍卓也跟我来到喀城,我逃走后不知上何处去了。还有我的亲戚推立汗、帕什沙霍卓木萨,我曾差伊等前往与官兵打仗,也不知下落。我们排罕巴尔的后人狠多,近支的就是我们这几个。”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民族事务类,8053-2。 (14)《清代新疆和卓叛乱研究》第101页:“而且,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即和卓家族在当地的党羽出于对伊斯堪达尔父子积极防范其内外勾结的仇恨而蓄意诬告,恰为松筠所利用。” (15)清代新疆维吾尔人上层四大家族为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家族、哈密郡王品级贝勒玉素布家族、乌什郡王品级贝勒霍集斯家族、库车贝勒品级贝子鄂对家族。 (16)参见《高宗》卷1071,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癸卯及卷1076,乾隆四十四年二月戊辰。 (17)迈玛特萨伊特在喀什噶尔城破时“被白帽回子用棍击毙……其妻子经黑帽回子阿浑藏匿……”(《宣宗》卷116,道光七年四月辛酉)。被清军擒获的张格尔属下供称,喀什噶尔等城陷落时,守城官员“或力竭自尽,或临阵捐躯……已革回子郡王阿奇木伯克玉努斯,前经赏给五品顶带,随同庆祥赴喀什噶尔办事,现亦为国捐躯。”(《宣宗》卷110,道光六年十一月丙申)。虽然此记载中未提到玉努斯如何为国捐躯,但从白山派教徒棍毙迈玛特萨伊特的情节来看,玉努斯被白山派教徒残杀则无疑问。 (18)张格尔供词:我于二十五年间从浩罕带领安集延回子阿哈呼里等一百多人,又纠约萨雅克爱曼比阿坦台、张喀拉什、汰劣克、冲巴噶什爱曼比苏兰奇等,带领五百多人一同前来抢图舒克塔什卡伦,见有大兵追及,我就逃回浩罕地方。浩罕伯克将我圈禁,以我向喀什噶尔参赞大人们讨便益。我实在不平,又逃到塔什霍尔罕。曾差额尔勒上喀城禀请投降,大人们看待狠好,又赏东西,又说赏我杭阿里克庄子的话。我听见狠感激。二次又差额尔勒来时,都被杀害。是以我生气。同我兄弟巴布顶、塔什霍尔罕布鲁特玛巴特依斯拉木同我从浩罕逃出,带领安集延回子巴布占等五百人前来抢乌鲁克卡伦,见有大兵追赶,我又逃往塔什霍尔罕。去后有巴大人带兵前去挈我,我害怕,逃往托古斯托罗阿坦台家里。大人们听见巴大人又带兵上托古斯托罗,将我的二十个人并汰劣克的家属全被杀害。所以我同汰劣克逃出,于次日约人戕害官兵的是实。后听见公爷到喀什噶尔来了,我又差我两个家人前去禀请投降,被迈玛萨依特杀了。我闻信狠有气,我思想喀什噶尔等处都是我祖上的地方,因何如此欺压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民族事务类,8053-2。 【参考文献】 [1]潘治平.中亚浩罕汗国与清代新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聂红萍.嘉庆朝新疆“玉努斯案”[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1): 46-54. [3]陈殷宜.清朝政府的伊斯兰教政策之研究[M].台中:哈姆雷特文化行销有限公司,2003. [4]佐口透.17-18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M].凌颂纯,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 [5]王希隆.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在中国的活动与文化变迁——兼论清代民族宗教政策的包容性[J].世界宗教研究,2012(2): 136-142. [6]王希隆,单广宁.阿帕克和卓三入中原说述考[J].世界宗教研究,2013(3): 159-165. [7]王希隆.张格尔之乱及其影响[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3): 127-134. [8]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第358册[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9]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第359册[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0]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第359册[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1]钦定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M]//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编.中国西北文献丛书(二编)(第9册).北京:线装书局,2006. [12]王希隆,王力.霍集斯述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53-58. [1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Z].民族事务类,编号0475. [1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Z].民族事务类,0679-1. [15]阿拉腾奥其尔.清代伊犁将军论稿[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102-103. [16]潘向明.清代新疆和卓叛乱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7]清史稿:松筠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1113. [18]王希隆.清前期吐鲁番维吾尔人迁居瓜州的几个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100-107. [19]钦定皇域西域图志:卷首[M].天章四-紫光阁五十功臣像赞.光绪癸巳杭州便宜书局石印本,1893: 4. [20]王希隆,马青林.额敏和卓后裔与清代新疆[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2): 87-101. [21]聂红萍,王希隆.鄂对家族与清代新疆政治[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2): 39-47. [2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Z].民族事务类,0481-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