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明代官方语境中的“倭寇”与“日本”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中国史研究》2014年2期 刘晓东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倭寇”问题,是影响明代官方对日本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洪武时期基于重构东亚封贡体制及宣示自身统治合法性的需要,明太祖朱元璋在最初的对日诏书中,采取了将“倭寇”与“日本”相关联的督促策略。随着双方交涉的逐渐展开,尤其是永乐至正德年间,明朝与日本“封贡”关系的日渐确立,明代官方意识形态中基本采取了“倭寇”与“日本”两分的看法。虽然嘉靖初年的“宁波争贡”事件及后来“大倭寇”的兴起,对明代官方“日本观”的转化产生了较大触动,但还未从根本上将“倭寇”与“日本”全然等同视之。万历时期,丰臣秀吉对朝鲜的侵略及其对东亚区域秩序的挑战,使明朝君臣不得不从国家与民族的角度来思考对日关系,此时的官方语境中,也基本上确立了“倭寇”等同于“日本”的理念。
    【关 键 词】明代/倭寇/日本/《明实录》
    【作者简介】刘晓东,1972年生,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中日关系的特质,使中国人之“日本观”的演变,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也无论在上层精英还是下层普通民众中,都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在这种追溯中,明代的“倭寇”自然成为其中一个不可逾越的焦点问题。对于明代“倭寇”的实像,虽经学界多年研究业已基本解明,①但是在多数中国民众的认知中,却显然还是将“倭寇”等同于“日本”来看待的,因而也引发了一定的非议。我们姑且不论这种认知的正确与否,仅从对中国人“日本观”演变的影响来看,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不过,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更为深入的梳理时,却不难发现,这种认知的形成,也并非今人的刻意臆造,而是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根源的。因此,这一观念衍生的历史逻辑,显然也成为我们在审视中国人“日本观”演变的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对明代人认知日本的研究,虽由来已久,成果斐然,并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②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首先,近年来的研究虽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以往研究中的某些褊狭观念,极为生动、丰富地展现出了明代中国人日本认知的多样性及其多元化特征,可是由于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从相对宏观场域的考察,对这些多元化认知形成、演变的历史脉络的差异性及其交互影响,仍然缺乏一些更为深入的解析。其次,从明朝与日本国交关系演变的视角来看,明代官方是如何认知日本及这种认识的变化轨迹,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而就目前学界之研究状况而言,对明代人日本观的探讨,更主要集中于知识群体的日本认知方面,对于官方意识领域中“日本观”的变化,尚缺乏足够深入的探讨。事实上,在两国国交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倭寇”显然是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可以说,在不同历史时段、不同社会背景下,明代官方对“倭寇”内涵的理解及其变化——换言之,“倭寇”在多大程度上等同于“日本”——也深刻影响并反映了明朝与日本国交关系演变的历史趋向。
    在明代的诸多官修政书中,《明实录》无疑是一个集中体现了明代官方语境的典型性材料。其中与“日本”相关的语汇,可以说是极其复杂的。而这种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前近代东亚区域秩序体系下,两国国交关系演变的曲折性。就其大致而言,这些语汇主要可分为这样三种类型:
    1.官方正式外交语境中的语汇,如“日本”、“日本国王”等;
    2.基于传统华夷观念下的语汇,如“倭国”、“倭人”、“倭夷”等;
    3.带有较强的憎蔑色彩的语汇,如“倭寇”、“倭贼”、“倭奴”等。
    对于这三种类型的语汇,中、日双方或许有着一些不尽相同的理解。但若从明朝当世人的角度来看,第一种类型多少体现了前近代东亚区域秩序中,国交关系的一种相互对等性;第二种类型,虽然包含了一定的“自大”性,但多是基于传统“华夷”观念的一种习惯性表述,未必被赋予了更强的感情色彩;第三种类型则全然不同,是基于第二种类型基础上,更为强烈地表现出了一种憎恶感的语汇,就其憎蔑程度而言,后者明显要强于前两者。
    本文旨在以《明实录》为中心,通过对其中不同历史时段“倭寇”、“倭贼”、“倭夷”、“日本”等相关语汇的出现状况及其内涵的解读,力图理清在明代官方意识形态中,“倭寇”与“日本”认知的变化轨迹及其历史内涵。为有助于对本文的理解,特将这些主要语汇在《明实录》中的出现情况,略作统计如下:
    
    根据上表各语汇的出现状况及两国关系演变的大致脉络,对明代官方语境中“倭寇”与“日本”内涵关系的历史演变,或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进行把握:(1)洪武时期,明朝与日本国家交涉的开始与“倭寇”问题的提出;(2)永乐至正德时期,明朝与日本“封贡”关系的确立与明代官方“日本观”的演变;(3)嘉靖时期,“大倭寇”背景下明代官方意识领域中日本认知的潜在转化;(4)万历时期,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与明代官方意识形态中“倭寇”等同于“日本”观念的深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