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龚自珍和魏源的舆地学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历史研究》2014年3期 王鹏辉 参加讨论

    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舆地学
    (一)东南海疆危机的爆发
    鸦片战争以后,今文经学的边疆史地研究视野从西北转向东南沿海,由边疆转向域外海国世界。齐思和评价魏源,“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以筹边防”。(46)王家俭进一步指出魏源“策海防以言战守”。(47)魏源的边疆史地学研究正是其今文经学变法思想的具体实现。19世纪中叶东南沿海危机的出现,引发中国千古未有的新变局。传统的西北边患与新的东南海疆危机,迫使魏源从今文经学视野重新思考“夷狄”。“诚知夫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48)为了维护“大一统”,对待“新夷狄”需要有“旁咨风俗,广览地球”的识见,魏源的边疆观包含域外世界因素。道光六年张格尔之乱,魏源的经世之作《答人问西北边域书》主张移民实边,属于西北边疆史地的著述。除盛京、吉林、黑龙江东三省为满洲根本重地外,西北边域指称的边疆主要指内蒙古、外蒙古、天山北路、天山南路、前藏、后藏、青海等西北藩服,哈萨克、布鲁特、安集延、温都斯坦、爱乌罕、那木干、巴勒布、作木郎、落敏汤、布鲁克巴等西属国,乌梁海、巴眼虎、科布多等北属国。(49)可见,魏源的西北边疆实际包括中国所有陆地边疆。
    魏源的《答人问西北边域书》和龚自珍的《御试安边绥远疏》都包含反对“捐西守东之议”的思想。(50)鸦片战争前,魏源西北边疆舆地学的主要成就即是《答人问西北边域书》,有力驳斥了“捐西守东之议”,其边疆建设思想主张融入《圣武记》一书。(51)此后最能体现魏源经世思想的是《皇朝经世文编》,该书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纲,六十三目,基本涵盖了国家政务。其中,兵政一门中的塞防和海防反映了魏源陆地边疆和沿海边疆并重的整体边疆观,建立了西北陆地边疆和东南沿海边疆互动的空间结构。其作于鸦片战争爆发之年的《寰海》七律诗句“千舶东南提举使,九边茶马驭戎韬”,(52)反映了东南海疆与九边陆疆的关联互动成为应对千古变局的应有之义。
    道光二十二年魏源的《圣武记》是在东南海疆危机的背景下最终完成的,《圣武记·叙》揭明成书缘起:“晚侨江淮,海警沓至,忾然触其中之所积,乃尽发其椟藏,排比经纬,驰骋往复,先出其专涉兵事及尝所论议若干篇。”(53)魏源在扬州絜园撰写《圣武记》,龚自珍往来京城常到絜园留宿。龚自珍对魏源的《圣武记》评价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54)是书开篇叙述清王朝龙兴东北边疆的开国史地,次叙平定西南、东南的三藩之乱,然后确立内属外藩“四夷宾服”的大一统王朝政局,由此奠定文治武功之盛世,实为边疆史地之作。魏源引《史记·天官书》所述中国山川形势“中国山川,其维首在陇、蜀,其尾没于碣、渤”,说明“磅礴郁积数千年,以有大清国”。(55)“碣、渤”属于古代华夏的东北边疆,指明了清王朝的边疆特性。是书包括从东北濒海诸部库页、使犬、使鹿之部到北部的蒙古诸部,再到西北的厄鲁特诸部和回部,西部的西藏和廓尔喀,西南的土司苗瑶,东南的台湾,涉及所有陆地到沿海边疆区域,呈现清晰完整的清代边疆轮廓。他还系统梳理清王朝与俄罗斯的盟聘关系,清王朝与朝鲜、缅甸和安南的封贡关系。魏源详细梳理康雍乾三代帝王用兵西北漠北喀尔喀蒙古、天山以北准噶尔部、天山以南回部、青海厄鲁特、西藏诸部,“反覆于西陲军事之本末,睹一支,念全体,观一隅,廑中国”,把边疆治理系于王朝经营天下的中心地位。同样,魏源重温施琅关于台湾的战略地位“天下东南形势在海不在陆”,指出台湾“一岁三获,余粮近济闽省,远给天津,糖、布、材木利尽南海”,表明台湾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从天津到南海的整个东南沿海地区,台湾确是东南海疆的枢纽之地。“西夷”的海上侵略,改变了清朝重陆地轻沿海的边疆结构。基于沿海边疆新的历史形势,魏源指出:“不师外洋之长技,使兵威远见轻岛夷,近见轻属国,不可也。”(56)清王朝的陆海边疆策略面对外洋西夷的强大压力,不得不改弦更张,主动向西方学习。
    (二)世界历史地理结构中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卫国方略
    道光二十二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叙》言明其书宗旨:“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57)基于海疆防御殖民侵略的军事战略,就具有海疆建设的含义。《海国图志》在当时无疑提供了最科学、全面的东南海疆及域外世界历史地理知识,提出守、战、款交相互用的海疆建设方略。其书“筹海篇”开宗明义:
    自夷变以来,帷幄所擘画,疆场所经营,非战即款,非款即战,未有专主守者,未有善言守者。不能守,何以战?不能守,何以款?以守为战,而后外夷服我调度,是谓以夷攻夷;以守为款,而后外夷范我驰驱,是谓以夷款夷。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二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攻夷之策二:曰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款夷之策二:曰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通市。(58)
    清王朝面临的“夷变”直接冲击的是沿海边疆,沿海边疆的“疆场”由内河、海口、外洋构成,经营海疆的军事、经济策略生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卫国方略。《海国图志》一书在清王朝陆海边疆的基础上,构建了世界历史地理图景。汪晖以兵书的解读,认为魏源构建了清王朝内陆置于海洋之中的结构性关系。(59)《筹海篇》分析浙江、广州、福建、江苏、天津沿海地区针对夷艘侵略的攻防,提出只能先守内河的策略。《海国沿革各图》绘制汉、北魏、唐的西域沿革图,西域与南海是主要的地理因素,而元代的西北疆域沿革图则凸显了东海、北海(西伯利亚北部海域)、南海(印度洋)、地中海四海海内的疆域。(60)《亚细亚洲各国图》绘制清王朝疆域以外的亚洲各国地图,其中涉及“西域各回部图”和“西域押安比路治三国图”,明确区分“外地则以葱岭(帕米尔)为纲,东新疆西属国”的领土主权意识,(61)帕米尔以东的“东新疆”为清王朝疆域,而帕米尔以西的“西属国”则非清王朝疆域。《西南洋》在“北印度疆域沿革”后附上“元代征西域考”和“葱岭以东新疆回部附考”,(62)考证西北疆域历史人文演变和地理的确切位置,意图明晰清王朝西北疆域。《北洋》中的“北洋俄罗斯国沿革”及后详述清王朝与俄罗斯以《尼布楚条约》为中心的盟聘关系,考述俄罗斯的西北境、东北境实为元代北方边疆,(63)其实论证和俄罗斯交界的清王朝北方边疆的合法性。《国地总论》以全球视野审视万国并列中的清王朝疆域,“南抵五印度海,北至鄂罗斯、冰海,东尽日本、朝鲜,西兼葱岭以西,是为中国……”释昆仑为葱岭,揭示昆仑为祖的山川河流地势,论述中国疆域西界止于葱岭的历史地理机制。《筹海总论》进一步加强沿海边疆历史地理研究,“中国之海防,自辽而始,至琼而尽,首尾凡万余里”,(64)勾画了完整的海疆轮廓。就是在这样的世界历史地理图景中,清王朝的陆海边疆疆域得以重新确认。
    在魏源描述的世界历史地理结构中,“南洋”指东南亚及其海域,与中国东南海疆相对,“西南洋”指南亚和西亚及印度洋海域,与中国西北陆地边疆和东南海疆相通,“北洋”指欧洲和亚洲北部及俄罗斯,与中国北部陆地边疆相界。“西洋”专指西方欧洲各国,尤以“兵贾相资”的英吉利(英国)最为富强,是中国师夷长技的主要对象。魏源的海防论是对林则徐海防思想的发展和具体化,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魏源的海防论包含朴素的海权思想成份。(65)西方海权向南洋扩张,魏源预感到其对中国东南海疆的威胁,萌发海权思想,倡导创建海军、发展航运、经营南洋海权建设。(66)魏源在书中后叙进一步总结对世界史地学知识的理解:“于是从古不通中国之地,披其山川,如阅《一统志》之图;览其风土,如读中国十七省之志。岂天地气运,自西北而东南,将中外一家欤。夫悉其形势,则知其控驭,必有于《筹海》之篇,小用小效,大用大效,以震叠中国之声灵者焉,斯则夙夜所厚幸也。”(67)该书直面鸦片战争以来的东南沿海边疆危机,同时指出国家空间西北东南互动的边疆结构。
    鸦片战争后,魏源转而研究世界舆地。(68)近代世界地理历史形势使魏源的边疆史地知识贯穿中国西北边疆和东南海疆舆地。魏源从世界历史地理结构中感知到“西夷”对中国边疆的冲击,“鄂罗斯兼并西北,英吉利蚕食东南”,(69)面对“西夷”在清王朝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形成的侵略态势,魏源提出“以守为攻,以守为款”的积极防御策略。东南海疆建设中的海权建设成为洞烛先机的战略思想,为清王朝提供“志南洋实所以志西洋”、“志西南洋实所以志西洋”、“志北洋亦所以志西洋”的筹海卫国方略。魏源的世界意识中有一个“海国”理念,期望中国由“陆国”变为“海国”,从“古代”变为“现代”。(70)魏源的卫国方略正是建立在西北陆地边疆和东南海疆互动的空间结构基础之上。
    (三)近代世界格局背景下的西北边疆建设经验
    魏源研究西北史地,受龚自珍影响很大,他在《皇朝经世文编》的《兵政·塞防》门中收录龚自珍七篇文章。(71)咸丰三年(1853),其《元史新编》实际上是对元史的重修,缘起于“源治《海国图志》,牵涉《元史》,辄苦迷津”。(72)元代疆域横跨欧亚大陆,对清王朝而言,旧疆新界的历史地理沿革亟待澄清,以期明了世界格局。魏源在编纂《元史新编》时,发现“知元代西域远徼,皆西北接鄂罗斯,西南连五印度,与今西洋夷接壤。自国朝以前,疆域未有廓于元者。而史书芜蔓疏陋,亦未有甚于元者”。(73)《元史新编》对西北边疆舆地沿革的考辨,厘清了元代漠北、西域边疆经营的历史经验。
    曾任职新疆布政使的魏源族孙魏光焘在刊印《元史新编·叙》中着重指出,“其书之特出于新增者,则以开国启宇,远轶汉、唐,西北所亘,沿革当章,立《太祖三朝平服各国传》”,(74)西北包括漠北和西域,元、清的西北边疆经营奠基于汉唐并超越汉唐。《元史新编·凡例》进一步强调“知疆域之所至”和“知边徼之情形”的重要性,加之《海国图志》记载的英夷印度之事,“西北舆地颇如指掌”。(75)元代疆域在历代王朝中最为广阔,尤以西域地理空间拓展为代表,西域的历史地理形势“为全书之纲领”,这表明《元史新编》的重心实际上是西北边疆史地。元代的西域藩封在明代南并五印度,“威震南海……至国朝,遂为西洋夷所有”,(76)西北边疆在中国边疆结构中至关重要,不但沟通西域与南海,还是清王朝应对“西洋夷”的边疆枢纽。他的《平南夷东夷诸臣》评价元代“雄于西北而绌于东南”,(77)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成败有别,形成强烈对比。魏源对元朝的边疆关照古今同慨,与清王朝的边疆建设融为一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