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移民·社区·宗教(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 梅莉 参加讨论

    二、宝庆码头的正一道士
    道教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陆续以各种形式和不同渠道向四周扩散传播。随着北民的南下,蜀人入湘,几乎在道教形成之初,湖南便播下了道教的种子[24]15。以宝庆府的新化县和益阳府的安化县为中心的梅山地区早在魏晋时期就有道教传播和活动[25]。五代北宋时,江西移民大量迁入新化[26],正一道影响力逐渐增加。
    新化为梅山文化发祥地,源自古老巫术的梅山教是当地的传统信仰。梅山归化后,随着族群的迁移,在汉人佛、道、民间宗教尤其是道教的影响下,梅山地区的宗教信仰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区别起见,一般称原始的梅山教为“梅山巫教”,变化的梅山教为“梅山师教”[27]。正一派道教在新化传播后,也深受巫教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山道教文化,从此道教对新化人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28]。新化道教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新化县城玉虚宫,传承道教主流经籍符箓科仪,主要从事追荐超度祈福延寿等道场法事。梅山教(师教)主要活动场所在新化县城东岳庙,有独特的科仪经书,但无教义义理,其教职人员师公主要从事降妖除魔,驱邪治病等道场法事。道士与师公最初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由于新化地区的群众事主各种需求都有,为增加、拓展自己的神事职能,扩大业务,因此,近代以后师公多兼行道法,一些道士也兼学师教科仪巫法,身兼二职,个别地区还有身兼佛、道、巫三职者。
    最早进入汉口宝庆码头的新化籍道士是随船民一起来的。资水由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的夫夷水和发源于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赧水在邵阳县汇合而成,流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县市,于益阳市甘溪港入洞庭湖。宝庆至益阳,称为内河,水程810华里;益阳到汉口称为外河,也是810华里。相较而言,内河滩急礁险,偶一不慎,全船覆灭,船商视为畏途。船谣曰:“资江春水急茫茫,三天三夜到益阳。”这一段水程共有128个险滩,48条溪涧,船到外河,方告脱险[29]196~205。由于船工一路劈波浪,过险滩,风险极大,“尾摆长江破巨浪,手摇浆桩游四方”,除了形成独特的行船文化外,祈求神灵保佑成为这些人的重要精神信仰。开船之前,船商与水手就要举行隆重的敬神礼,祭祀水府菩萨(今邵阳沿江桥的水府庙),求菩萨保佑。香、纸、蜡烛,一应俱全。船头上要钉上一块小红布,以示吉祥。祭祀时,老板主持,其他人员肃立。三牲齐备,雄鸡祭时才杀,血流在船头和河中。祭完后,舵师高叫一声“开头”,水手们手执挽子,把船撑开。一路上,船工都要祭祀菩萨保佑。如到铜柱滩敬志公爷爷,到辖神庙敬辖公爷爷,到泥滩敬楠木爷爷。一路上遇到险滩,还要大把大把地把米抛入河中,让菩萨去领受。船经过三天半到四天的航行,安全到达益阳后,完成了最危险的航程。停泊在边鱼口一带,就不用为水的涨落发愁了。船商们早早地从陆路赶到益阳,要大大地祭祀魏公爷爷。魏公庙就在河边,春、夏水涨时,香火旺盛。老板要准备三牲,雄鸡也要到庙里去杀[30]。由船工们传唱的《资水滩歌》不仅描绘了资水的风光,记录了船民往返于汉口的苦乐,也道出了船民一路上的祭神活动,如《下滩歌》唱道:“宝庆开船下汉口……辖神庙下小连湾……祖师座下莲花庙……杨泗庙里把神祝,卦打三巡三门滩。……纸钱落地排八卦……先生送我寺门前……到岸老爷(庙)打一敬,大家兄弟把心宽。益阳开船往汉口,抬头望见鳊鱼山。魏公庙里把神敬……桔子庙里算八字……鱼骨庙里香一炷”;《上滩歌》云:“汉口开船走上水……八卦滩上占一卦……苏溪有个水府庙,来往客人烧保香”[31]285~296。
    放排、行船风险特别大,一路上有诸多的禁忌与祭祀活动,需要道士的参与,最早来到汉口的道士就是随木排或船只而来。随着社区居民的增加,道士们因民众需要而定居下来。关于宝庆道士来汉口的经历,都是宝庆社区的老人与道士口耳相传的记忆④。
    由于文献记载的缺失,早期宝庆正一道士在汉口的活动已不可得其祥。今天我们所知道的仅是上世纪30年代以后宝庆道士的活动,这主要得益于如今还活着的正一道士及社区居民的叙述与记忆。
    当时,伍法宝、王来复,其后有蔡子政,因避日军侵略之难,走水路,从湖南益阳至汉口,伍和蔡成为宝庆码头两大坛门主持人。由于新化人来汉创业维艰,各行各业都团结甚紧。宝庆码头内的道教坛门划分不甚严格,相互可以合坛,也可以跨地区在湖南人居住处开坛。主要看你掌握本事如何,业务越精熟,醮事越多[32]216。
    伍法宝、蔡子政、王来复在汉发展中,分别收徒罗光万、罗从道、王衡山、蔡东升(蔡子政之子)。从后来个人在坛门行法的作为看,罗光万书法优,以笛子见长;罗从道符箓手印均佳,尤以鼓技绝佳,有“鼓王”之称,惜未有传承;王衡山精通章表和中医;蔡东升初学偏重师教,师从岳父谢一慧,后学道教。众人各有所长,传承宝庆道教收徒衍教至今⑤。
    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宝庆道士一直未纳入政府管束。民国二十五年(1936)五月十八日,民国汉口政府为武汉市正一派道士更换行业执照,认定职业人员,正式备案共计道士147人,名册中无宝庆道士。1946年抗战结束,由政府进行换照登记,84名执业者及未申请到证件者的名单中也未见宝庆道士(《汉口市政府道士登记》(1936)、《道士登记名册》(1946),武汉市档案馆藏)。宝庆码头作为一块特殊的区域,有任其发展,政府不过多干预之情形。
    宝庆码头的正一道士非斋戒日可以吃荦,较少受到清规戒律的约束。他们的宗教活动主要是在社会上做斋醮、放焰口、超度亡灵,活动范围以宝庆社区为主,但也不局限于宝庆社区,一切以社会的需求为准。宝庆道士一直居住于宝庆社区,在社区内收徒传承,但只传湖南人,一般是新化人。他们不授箓。他们认为新化的正一道来自于江西龙虎山,新化玉虚宫是他们的祖宫,与新化的联系特别紧密。他们的法事活动在宝庆公坪(宝庆码头内一块空地)或沿江码头边举行⑥。
    新化道教的传承,分祖传、师传两种。祖传是指由祖先学法立坛,在本姓的家族内部一代一代传承、发展,师传是师父将本坛法术传给外姓徒弟。一般收徒要求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因为作为一名道士,不仅要阅读大量经本,背诵“内传口工”,还要书写文疏等。一般一名道士需要三五年才能出师。在这几年中不仅要跟随师傅学习“唱、打、吹、念、做、写”等技巧,还要学习为人处事⑦。
    新化道教的出师典礼仪式称为奏职,时间为三天三晚。仪程:第一天,请水,启首,发文牒,诵《三官经》,拜《城隍忏》,午朝发《三官表》,拜《城隍忏》、《南岳忏》,绕坛,静坛。第二天,发擂早朝,发文牒,诵《老君经》,拜《关帝忏》,午朝发文牒,拜忏,晚朝发《星主表》,拜七星灯,拜《延生忏》,绕坛,静坛。第三天,发擂早朝,发文牒,诵经拜忏,午朝,解卦,盘根英,传诀,传法器,回坛,烧箱化纸[33]46~47。因时间较长,且要动用十人左右(主要有传度师、奏度师、封刀师、插坛师、唱度师、引坛师、说法师、誊录师、证盟师、助法师等)来进行仪式,花费也不少。所以奏职仪式常常会几个人一起举行,大家可以一起分摊费用,节省开支。仪式最后师父赐徒弟道号、法号,传授令牌、印信、度牒等,这是一种身份的认同,如同现在的毕业证书,预示着徒弟正式出师,可以立坛独立行香火了。
    清末民国以后,随着汉口进一步的发展,来自外地移民持续涌入,在宝庆码头社区也逐渐有其他省份、湖南其他地方的人口涌入,打破了社区唯有宝庆人的状况。宝庆社区除新化籍道士外,还有湖南其他地方、个别外省的道士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汉口市政府道士登记名册》(1946),武汉市档案馆藏)。当然社区内的居民以宝庆人为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解放后甚至今天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