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西汉郡国更置与侯国迁徙(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中国史研究》2012年4期 马孟龙 参加讨论

    四郡国更置过程中对侯国分布因素的兼顾
    在对西汉所封数百个王子侯国地望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王子侯国远离本王国的特例几乎都出现在武帝时期,宣帝以后此类现象极为罕见,而宣帝、元帝、成帝时期郡国更置的频繁程度要远远高于武帝时期。郡国的频繁更置与王子侯国迁徙数量的减少,这两者之间的反常关系该如何解释?这是笔者在作进一步思考后所遇到的疑惑。
    在对宣、元、成时期诸侯王国置废年代进行排比后,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显现出来。即,宣帝以后极少出现相邻两郡同时置为王国的现象。为方便叙述,笔者择取地域相邻的信都郡、清河郡以及山阳郡、济阴郡作为两组对比的标本。
    根据《诸侯王表》,信都郡于地节四年至甘露四年、建昭二年至阳朔二年、建平二年至初始元年置为王国,清河郡于元鼎三年至地节四年、初元二年至永光元年置为王国,山阳郡于建昭五年至河平四年置为王国,济阴郡于甘露二年至黄龙元年、河平四年至建平二年置为王国。为方便考述,笔者编制表一、表二,分别对宣帝至哀帝时期信都郡、清河郡,山阳郡、济阴郡的郡国更置情况进行排比(图表中的黑色部分为某郡置为王国的时段)。
    
    表一本始四年至元始二年信都郡、清河郡置国简表
    
    表二五凤元年至元始二年山阳郡、济阴郡置国简表
    从两份图表可以清楚地看到,宣帝以后从未出现信都、清河两郡,山阳、济阴两郡同时置为王国的情况。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地节四年和河平四年两个年份。地节四年,宣帝绍封广川戴王子刘文为广川王,改广川郡(即《汉志》信都郡)为广川国。宣帝择取绍封广川王的年份,恰为清河国除国之年(57)。河平四年,济阴郡改置定陶国也在山阳国除国之时。发现这一规律后,笔者的上述疑问可以得到化解。由于汉廷不再将相邻两郡同时置为王国,从而避免了侯国因地处王国之间而必须迁徙的先决条件。
    若再作以深入思考,西汉后期“相邻两郡不同时置为王国”现象的出现应该是对侯国地理分布的兼顾。前面已经提到,侯国迁徙会带来巨大的行政成本支出,而随着时代的推移,那些曾置为王国的汉郡,其境内已经累积了数量庞大的王子侯国,若使相邻两郡同时成为王国,势必引发侯国迁徙。为了避免庞大的行政支出,皇帝不得不将汉郡境内的侯国分布作为改置王国的考虑条件。其表现为,当皇帝分封王子时,会尽量避免在王国周边新置王国,从而消除侯国因地处王国之间而必须迁徙的矛盾。于是在随后的郡国更置过程中,侯国只需要通过改变隶属关系来保障“王国不辖侯国”制度的执行,而无需迁徙他郡了。
    皇帝在郡国更置过程中对侯国分布因素的兼顾,还有另外一种表现:汉廷从不将某些汉郡改置为王国。这一类汉郡包括北海、琅邪、巨鹿、涿、沛等郡。仔细分析这些汉郡的地理方位,均处于诸侯王国之间,在“推恩令”颁布后这些汉郡接纳了大量王子侯国。显然,如果汉廷将这些汉郡改置为王国,也会引发侯国迁徙。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汉廷便把上述汉郡规划为不封置王国的地区。这些汉郡由于从不建制王国,得以不断接纳王子侯国,至西汉末年均成为侯国密集分布的地区。(5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