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西汉郡国更置与侯国迁徙(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中国史研究》2012年4期 马孟龙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参见拙作《西汉“王国境内无侯国”格局的形成——以景帝封建体制改革为视角的考察》,《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联谊会会刊》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②《汉书》卷一五上《王子侯表上》,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标点本,第456页。
    ③此类简号见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炤《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下同。
    ④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0页。
    ⑤参见拙文《汉成帝元延三年侯国地理分布研究》,《历史研究》2011年第5期。
    ⑥宁阳侯国分封后隶属关系的变动与瑕丘侯国十分相似。周振鹤先生指出:“这个情况表明汉制诸侯王国不能属有王子侯国。”(见《西汉政区地理》,第30页)周先生严谨起见,只称诸侯王国不能属有王子侯国,其实功臣侯国、外戚恩泽侯国也不能属王国管辖。详见后文所举高平侯国之例。
    ⑦《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标点本,第1304页。
    ⑧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5页。
    ⑨《后汉书》卷三七《丁鸿传》,第1264—1265页。
    ⑩分别见《史记》卷二一《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标点本,第1078—1079页;《汉书》卷一五上《王子侯表上》,第442页。
    (11)[清]全祖望撰,朱铸禹汇校集注:《汉书地理志辑疑》卷五《王子侯表封国考异补正》,收入《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2572页。
    (12)[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一四《王子侯者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703页。
    (13)[清]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水经注疏》卷二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207页。笔者按,巨洋水即今山东省弥河,发源于沂山,汇入渤海。
    (14)[清]钱大昭:《汉书辨疑》卷四,北京,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年,第46页。[清]王念孙:《读书杂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影印本,第192页。
    (15)[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九《侯国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79页。
    (16)[清]王先谦:《汉书补注》卷一五上《王子侯表上》临朐侯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光绪二十六年虚受堂刊本,第176页。
    (17)周振鹤:《汉书地理志汇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25页。
    (18)图一所示平度侯国、宜成侯国方位为笔者依据临朐侯国方位推测而绘。因繁安侯国地望无法确定,故未在图中标绘。政区考订依据《西汉政区地理》,底图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汉“兖州、豫州、青州、徐州刺史部”图改绘。见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第19—20页。
    (19)《汉志》常有名称相同的县和侯国分载于不同郡国的现象,这其中有一些是因侯国迁徙所致。如零陵郡有钟武县、江夏郡有钟武侯国,就是因钟武侯国迁徙造成。参见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七,第133页。
    (20)《汉书》侯表所注郡名,主要利用西汉末年版籍资料,故有时所注侯国方位已非初封所在。如富平侯国。《汉书·张延寿传》:“延寿已历位九卿,既嗣侯,国在陈留……天子以为有让,乃徙封平原。”张延寿之富平侯国初封于陈留郡,宣帝时徙封平原郡。《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富平侯条下注“平原”,正是富平侯国迁徙后的方位所在。故《王子侯表》临朐侯条不注侯国初封所在之“齐”,而注徙封后的“东莱”。
    (21)《汉志》所载为成帝元延末的版籍,这时的临朐侯国已迁往东莱郡。周振鹤先生所补元延末侯国总目将临朐侯国列于齐郡下,不妥,当列于东莱郡下。见《西汉政区地理》,第240—243页。
    (22)《水经注疏》卷二六,第2284页。
    (23)[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一一,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09页。
    (24)参见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西汉“东郡北海间诸郡”图,第21页。
    (25)[清]钱坫:《新斠注地理志集释》,《二十五史补编》第一册,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第1095页。
    (26)《汉书》卷一五上《王子侯表上》,第477—479页。南陵、爰戚两侯封年不详。
    (27)《汉书·王子侯表》揤裴侯条下注“东海”,实为澎侯条下注错格所致。见王荣商《汉书补注》卷五,《二十四史订补》第二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037页。
    (28)《汉志》京兆尹有南陵县。此为文帝母薄太后陵县,非赵王子侯国。
    (29)王荣商:《汉书补注》卷五,第1037页。
    (30)参见《西汉政区地理》所附“西汉郡国沿革表”。
    (31)周振鹤先生曾归纳西汉侯国迁徙的两种类型:“城阳瓡侯国迁往北海,这是带着原侯国名迁徙的;另有一类是更封,改变侯国名的,如代王子离石侯国更封涉侯国。”(见《西汉政区地理》,第94页)临朐侯国迁徙后,封号并未改变,当属第一种类型。沛郡栗、洨及山阳郡爰戚汉初即见载于史籍,不可能是赵地名的移植,故刘庆等五人徙封当属第二种类型,即侯国封号已发生变化。
    (32)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80页。
    (33)《史记志疑》卷一四《王子侯者年表》,第709页。
    (34)《汉书》卷一五上《王子侯表上》,第446—447页。
    (35)枣强,《汉志》属清河郡。蒲领,《汉志》属勃海郡。另据《王子侯表》,蒲领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复封清河王子。周振鹤先生曾对蒲领的隶属沿革作以考证,“元朔三年时,清河尚为汉郡,故广川之蒲领侯国先别属清河,后该侯有罪,侯国废为县。元鼎四年(当作元鼎三年——笔者按),清河复置国,又以蒲领县封王子侯国,方别属勃海郡。是蒲领一地前后凡三属,由广川而清河,而勃海”(见《西汉政区地理》,第88—89页)。周先生所论极为精当。
    (36)《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第409页。
    (37)毕梁侯国废于元封四年(前107)。蒲领、西熊、枣强三侯国除国年不详,但从元鼎三年所置清河国领有蒲领、枣强两县来看,三侯国当除国于元鼎三年以前。
    (38)《汉书》卷一五上《王子侯表上》,第450页。
    (39)《汉书》卷一八《外戚恩泽侯表》,第696页。
    (40)《汉书》卷一八《外戚恩泽侯表》,第705页。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九《侯国考》,第181页。
    (41)见全祖望注《水经注》引何焯语。《水经注疏》卷二六《泗水注》,第2122页。
    (42)《汉书补注》卷二八上《地理志上》临淮郡高平侯国条,第749页。此“元帝”为“成帝”之误。
    (43)《水经注疏》卷二六《泗水注》,第2122页。
    (44)《汉书地理志辑疑》卷六《功臣侯表外戚恩泽侯表补正》,第2630页。
    (45)日比野丈夫:《汉简所见地名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战国秦汉史研究室编:《简牍研究译丛》第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339—351页。仲山茂:《前汉侯国的分布——以〈汉书·外戚恩泽侯表〉为中心》,《名古屋大学东洋史研究报告》第30号,2006年,第20—48页。笔者按,日比野先生之所以取信全祖望的看法,依据的是居延汉简11·2号简释文“田卒淮阳高平常昌里上造柳道年廿三”。日比野氏所见此简释文引自《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此简释文乃为劳榦的误释。细察图版,该简“高平”当作“新平”。新平见于《汉志》淮阳国。《居延汉简甲编》、《居延汉简甲乙编》已对此简释文作以订正。
    (46)王国维:《汉郡考上》,收入《观堂集林》卷一二,《王国维遗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3年。
    (47)谭其骧:《西汉地理杂考》“汉初胶西国都”条,(初刊《益世报》,1942年3月24日及1943年7月15日)收入氏著《长水集》(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91—98页。
    (48)谭其骧:《西汉地理杂考》“汉初千乘之地属齐”条。
    (49)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101页。
    (50)《汉书》卷一五上《王子侯表上》,第464—165页。
    (51)《汉书·外戚传》误将“少翁致神”之事系于李夫人。《资治通鉴考异》云:“《汉书》以此事置《李夫人传》中,古今相承以为李夫人事……按李夫人卒时,少翁死已久,《汉书》误也。”(《资治通鉴》卷一九《汉纪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标点本,第647页)另《文选》卷二三《潘安仁悼亡诗》李善注引汉人桓谭《新论》曰:“武帝所幸李夫人死,方士李少君言能致其神。”(《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胡克家重刻宋淳熙本,第331页)但唐人司马贞曰:“《汉书》云:‘帝悼之,李少翁致其形,帝为作赋。’此《史记》以为王夫人最宠,武帝悼惜。《新论》亦同《史记》为王夫人。”(《史记》卷一九《外戚世家》,第1981页)可知司马贞所见《新论》作“王夫人”而非“李夫人”。故不能排除李善所见《新论》“李夫人”为“王夫人”传抄讹误的可能。
    (52)《史记集解》引张晏曰:“元成之间,褚先生补阙,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列传》,言辞鄙陋,非迁本意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第3321页。
    (53)参见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西汉“东郡北海间诸郡”图,第21页。另《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载汉博昌城遗址在今山东博兴县湖滨镇寨郝村南。见《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下)》,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8年,第871页。
    (54)此类简号见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等合编《居延新简》,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55)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38页。
    (56)元狩六年,齐郡境内有2个齐王子侯国、3个淄川王子侯国,广陵郡境内有3个江都王子侯国。
    (57)《汉书·诸侯王表》载刘文绍封于地节四年五月。而据《宣帝纪》,清河国除国于当年十二月。似乎广川国之设置与清河国之除国没有关系。但细查《汉书·代孝王参传》,地节年间冀州刺史林已上奏清河王刘年无道。地节四年有司又“奏年淫乱”。笔者怀疑地节四年五月置广川国时,宣帝已决定废免清河王。十二月当为汉廷正式下诏之时。
    (58)参见拙作《西汉“王国境内无侯国”格局的形成——以景帝封建体制改革为视角的考察》。
    (59)参见拙作《汉成帝元延三年侯国地理分布研究》。
    (60)目前学界对汉代侯国迁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帝时期的“迁淮南国三侯邑”事件。(见李开元《西汉软国所在与文帝的侯国迁移策》,《国学研究》第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陈苏镇《汉文帝“易侯邑”及“令列侯之国”考辨》,《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至于导致侯国迁徙的原因以及西汉的侯国迁徙制度,目前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周振鹤先生曾提到:“汉代大约有一套侯国迁徙之规定,惜不得其详。”(《西汉政区地理》,第123页。)
    (61)不以整郡分封诸侯王,除了元狩六年的齐王和广陵王,还有元鼎三年所封泗水王,本始元年所封高密王,其封国分别是以东海郡、胶西郡部分地设置。参见《西汉政区地理》相关章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