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通过整理和分析《朝日新闻》的报道内容,日本报刊在甲午战争期间,特别是中日宣战以前,对中国的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以下3个特点: 首先,报道内容中有关清国陆军和北洋海军动向的短讯新闻比较多。在这类短讯中,很少见到出现在社论文章中的煽动性词汇,特别是对清国出兵人数、登陆地点和军事移动的报道,基本使用推测性语气,同时通过提示具体数据、具体事例、具体情节向读者传递了中国军队整体素质差、实力弱、不受当地朝鲜人欢迎的信息。这些短讯新闻使日本读者的中国认识逐步具体化。 其次,以清国出兵朝鲜为契机,《朝日新闻》开始刊登有关清国陆海军军制的文章。这些文章与短讯相比,不但篇幅长而且内容详细。文体上避免推测表达方式,而是使用叙述说明形式,力求给读者提供知己知彼的“确实”信息。这类报道文章与煽动性社论相比显得冷静,给读者以具有信息性和说服力的印象,使读者在“义战”氛围中,实实在在地了解即将开战的对手中国的军事实力。 再次,中日宣战前对中国的报道内容广泛、注重细节。从《清兵动向》到《中国军制》、从《清公使及领事家族的归国》到《清国的内情》、从《汉阳造兵工厂烧毁》到《清国煤矿实情》、从《天津条约》到《清韩条约废弃之谈》、从《李鸿章的幕僚会议》到《袁世凯的苦策》等等,通过报道各种与开战有关的中国消息来渲染即将开战的气氛。日本读者以甲午战争为契机,认识到一个与“汉文化”、“汉学”不同的中国。 总之,煽动宣传和本文归纳的上述报道特点,构成了甲午战争中日宣战前日本对中国报道的内容。涉及范围广泛的细节事例报道也是构成日本读者中国认识的主要部分,日本读者通过具体事例了解清政府时期的中国军队实力,从而在开战前形成一个有具体内容的中国认识。可以说,整理和分析对中国报道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是我们理解日本报刊媒体视角的甲午战争和报刊在日本民众形成中国认识的具体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关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