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始卒”、“心情”和“出史入道”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 龚郭清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在龚自珍看来,客观的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人类生活过程,不仅包括社会群体宏观的文化或文明演变过程,还包括个体的鲜活“声音笑貌”、当下的感性“哀乐万千”以及“众人”特别是“人才”的“心情”状态;主观的历史(亦即历史学)应该“出史入道”,既记载和说明实际发生过的人类生活客观过程,也探寻和阐发人类生活过程中蕴涵的“道”(即适当的生活方式,包括普遍的理想价值、基本的生存智慧、合理的规范制度等)。在龚自珍心中,研究历史,不仅为了说明历史真相,揭示人生真理,而且也为了确认、表达人生理想,关注、改善人类命运。
    关 键 词:龚自珍/历史观/史学观/完全历史/完全生命/道
    科研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龚自珍历史观和龚自珍思想‘江南’维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龚郭清,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文学院教授。
     
    围绕龚自珍的历史观和史学观,学界同仁已发表了一些包含许多独到见解的研究成果。但是,以往的研究也存在诸多不足,如没有把龚自珍的社会文化发展史观与其人本史观有机联系在一起,未能将其有关历史的认识作为一个整全的历史观来阐发说明;对龚自珍所说的“道”以及“史”与“道”之间关系的阐释,似嫌不够周全;关于龚自珍历史观、史学观与其基本思想认识(如“童心”、“尊情”、“完者”即完全生命等)之间联系的探讨尚不够深入,等等。有鉴于此,笔者试图更加系统地阐释龚自珍的历史观和史学观,以推进龚自珍思想的研究。
    一、“有始有卒”的社会文化发展史观
    在《壬癸之际胎观第一》中,龚自珍写道:“天地,人所造,众人自造,非圣人所造。圣人也者,与众人对立,与众人为无尽。众人之宰,非道非极,自名曰我。我光造日月,我力造山川,我变造毛羽肖翘,我理造文字言语,我气造天地,我天地又造人,我分别造伦纪。”①在这里,“造”,指创造,也指认识及命名(“造名字”)。龚自珍认为,“众人”建构(认识及命名)了自然世界,创造了文化世界;而“众人”的主宰是“我”(自我意识或主体意识),而非“道”、“极”等后人制定的学说、规则。龚自珍明确否定了历史是“圣人所造”的观念。
    在《五经大义终始论》中,龚自珍阐述了“贵乎知始与卒之间”的“圣人之文”或“圣人之道”,亦即人类社会历史文化演变、发展的基本轨迹或基本逻辑:“圣人之道,本天人之际,胪幽明之序,始乎饮食,中乎制作,终乎闻性与天道”②。“有始有卒”的“圣人之道”,实际上就是“众人之道”(即“圣人”对“众人之道”的体察和认识——“圣者因其所生据之世而有作”③)。“众人”创造历史文化,首先从以“饮食”为核心的物质生产开始;继而在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创制以“祭祀”为基本程序、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礼乐制度;最后,人们构筑了以“宾师”或“天下良士”为主要载体、以价值—思想或养德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在这里,龚自珍既指出了人类历史文化“三世”(“食货——据乱”、“祭祀——升平”、“宾师——太平”)演变、进化的纵向基本历程,又揭示了人类社会文化生成、存在的横向整全结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在《农宗》一文中,龚自珍阐释了“先小而后大”、“先有下而渐有上”④的社会文化发展史观。当然,龚自珍也有“圣人”创造历史的说法。例如,他认为:“自周而上,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一代之学,皆一代王者开之也。”⑤“昔者人伦之始,五品之事,实大圣之所造。”⑥这种“圣人”创造历史的说法,表面上似乎与“先下后上”说(基于通史或社会文化史的视角)自相矛盾,实际上也可与“先下后上”说形成互补(因为“圣人”也参与创造历史甚至有时主导性地创造历史,特别是基于政治史及学术思想史视角进行观察时)。“圣人”创造历史的说法,在龚自珍的历史思想体系中,属于次要思想,并不是他的主流思想。龚自珍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变化的。他说:“天道十年而小变,百年而大变。人亦小天。古今朝市城邑礼俗之变,以有形变者也;声之变,以无形变者也。”⑦就某一特定朝代或某一特定历史阶段而言,存在着“蚤时”、“午时”、“昏时”的“三时”演变⑧,存在着“治世”、“乱世”、“衰世”的“三世”演化⑨;就社会文化史的长时段而言,“主张向前、向上的变化,也就是承认历史的进化、发展的思想”,这在龚自珍的历史认识中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⑩。在龚自珍看来,人类历史按“据乱”、“升平”、“太平”的“三世”的形式不断进化:“在所传闻世(引按:即‘据乱世’),人伦未明”→“在所闻世(引按:即‘升平世'),人伦甫明”→“于所见世(引按:即‘太平世’),法为太平矣”;“通古今可以为三世,《春秋》首尾,亦为三世”(1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