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论明清徽州文化的阶段性发展(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江汉论坛》2015年第1期 周晓光 参加讨论

    作为徽州文化核心内容之一的徽州商业文化,也在明前期初步形成。虽然作为个体的徽州商人,其经商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但徽商作为地域商帮的出现,则在明前期。此期徽州商人从业人数剧增,资本规模扩大,经营行业拓展,营商手段多样,宗族联系密切,最终约在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开始形成徽州商帮。学界认为,其标志一是徽人形成从商风习,二是徽人结伙经商现象普遍,三是“徽”、“商”二字已经相连成词,四是作为徽商骨干力量的徽州盐商已在两淮盐业中取得优势地位。(15)随着商帮的形成,徽商出现了“贾而好儒”、“以义为利”、结伙经商、广交官府、热心公益等商业文化。(16)商帮的形成以及商业文化的出现,这是此前徽州文化中未见之新气象。
    又如徽州文学,尽管学界对此阶段的文学成就评价不高,但其理学化的时代特色却异常鲜明。韩结根先生在其《明代徽州文学研究》一书中提出,此期有代表性的诗文作家,多为新安理学名家或饱读理学经典之士;其作品亦多以理学为主导价值取向,或直接阐扬理学思想,或讴歌“圣朝之至治”。(17)这是明前期徽州文坛劲吹的“新风”。从徽州版画来看,此期它承唐宋而进一步创新,最终在嘉靖、万历年间达到鼎盛。张国标先生《徽派版画》一书胪列了万历年间徽派版画的重要作品80余件,展示了徽派版画的卓著成就。(18)此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歙县黄氏家族刻工,该家族刻工群体自天顺年间(1457-1464年)崛起后,经过数代人的传承与创新,到万历时期创造出一套独特的雕图刀法,其木刻画一改原先粗壮雄健之风,形成线条秀劲、版面简雅、形象细腻的徽派版画风格。清道光《虬川黄氏宗谱》“文翰”部分,记载了明前期诸多黄氏刻工的姓名和事迹,从中可见其强大的阵容。(19)总之,明前期徽州文化的种种现象,反映了其求变与创新的整体风貌。
    第二时期是明后期。该时期大致从万历中期开始,到明末结束,经历约50余年的时间。该时期徽州文化在传承与深化中,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色。
    万历中期以后,明朝进入了一个由极盛而逐渐转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经过200年左右的积累和发展,明朝的制度建设日臻成熟,经济运行相对平稳,特别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稳定了朝廷的赋税收入。在部分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甚至还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尽管北方草原上的少数民族不时南下侵扰明境,东南沿海一带“倭患”未靖,但零星战事尚不足动摇明朝的统治根基。皇位传承虽在前期有过“靖难之役”和“夺门之变”两次较大变故,但对政局的稳定尚未造成长期的影响。到万历中期,明王朝呈现的是一幅“盛世”图景。而另一方面,“物极必反”的规律在万历中期之后则更趋明显。其制度体系中的各种弊端渐渐显露,如选官用人重人际关系、重科举出身而忽视真才实学,推行的赋税制度改革在“加派”政策下名存实亡,内阁制度下的“首辅”一职,成为官员争权夺利的最高追求,等等。朝廷中,各派势力“党争”不断,宦官擅权现象愈演愈烈,百姓负担日益繁重,各种矛盾愈积愈深。东北满族兴起,更给明朝的数百年江山根基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明朝在其后期已经步入盛极而衰的历史时期。于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发展,呈现了两面性:一是四海升平的环境,成就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二是危机潜伏的征兆,引发了各种思潮的涌动。在此背景下,徽州文化在传承与深化中,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色。
    首先是曾经一统徽州学界的朱子之学,受到湛(若水)、王(阳明)“心学”的强烈冲击,徽州学者开始出现分化,其学术思想更显丰富。明前期的徽州学术思想,传承了南宋以来朱子之学独尊的传统,一如明初赵汸所说,朱子之学虽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则惟推新安之士为然”。(20)但明中后期,湛、王“心学”先后传入徽州,在讲学等方面占据了上风。徽州文献中多有“文成之教盛行,讲会者大多不诣紫阳”、(21)“新安多王氏之学,有非复朱子之旧者”(22)等记载。于是,徽州学者分化为两个阵营:一是由朱子之学传承者所组成的阵营。这一阵营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休宁人程敏政、范涞、吴汝遴、汪璲、汪学圣、金声,婺源人游震得、汪应蛟、余懋衡、江旭奇,歙县人洪德常、江恒等。他们是明代中后期代表徽州学术文化的主要群体。二是由湛若水、王阳明心学的崇拜者所组成的阵营。这一阵营的骨干成员有湛若水门徒婺源人洪垣、方瓘,祁门人谢显、谢芊和王学弟子汪道昆、休宁人程默、歙县人程大宾、婺源人潘士藻等。(23)两个阵营的学者分别阐扬朱熹理学和湛、王“心学”,致徽州学术思想诸说纷呈。同时,以黄生(1622-?歙县人)为代表的徽州经学此期也得到复兴。支伟成在《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中评价黄氏:“僻处于岩阿村曲之中,非清初诸大师之广涉博览,切磋交通。乃不假师承,无烦友质,上下古今,钩深致远,声音回转,训诂周流,反胜诸人之犹有所滞焉。综厥学业之绩,品谊之醇,确乎坚贞。”(24)徽州的学术思想在传承与深化中,进一步显现了丰富多彩的特色。
    其次是明前期发展并未成熟的徽州文化现象,在此期得到迅速发展,大大丰富了徽州文化的内容。比如徽州史学,在明前期因缺乏重要的史家和有影响的史著,在徽州文化中的地位并不突出。中期以后,徽州学者开始对传统史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编撰了一批重要史著。著录于《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类的明代徽州学者著作共有22部,其中大部分为中后期的作品。(25)从传统史学著述的体裁来看,徽州学者在史评和史钞两类用力最勤,同时杂史类的著作也不在少数。这些学者一方面重视史料的考辨,另一方面也注重史学功能的阐释和对传统史学的创新,取得了较高的史学成就。此期徽州家谱的修撰也进入了一个高潮,不仅参与人员广泛,出现了戴廷明和程尚宽的《新安名族志》、汪道昆的《汪氏十六族谱》、程一枝的《程典》、吴元孝的《临溪吴氏族谱》等一批徽州家谱精品,而且在家谱体例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此外,徽州方志的编撰在嘉、万年间以及其后出现兴盛景象,府邑共修志书16种(26),该时期成为明代徽州志书修撰最活跃的时期。徽州学者在传统史学研究和家谱修撰、方志编修等方面取得的斐然成绩,表明徽州史学发展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它丰富了徽州文化的内容,也彰显了徽州文化在明代中后期多彩的特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