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汉帝国在政治军事上对丝绸之路交通体系的支撑(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 张德芳 参加讨论

    四、绵延千里的汉塞烽燧等军事设施,为丝路交通的畅通提供了安全屏障 
    汉武帝在扫清匈奴势力之后,陆续从令居(治今甘肃永登西南之连城)河口一直往西到敦煌以西的罗布泊(楼兰地区)修建了长达1000多千米的城鄣烽燧,建起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第一段 令居至酒泉。大致修建于元鼎二年至元鼎六年(前115年—前111年)[12]。《史记》《汉书》都有记载:
    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直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直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13]。
    第二段 从酒泉到玉门。修筑时间在元封四年(前107年)。
    楼兰、姑师小国,当空道,攻劫汉使王恢等尤甚。而匈奴奇兵又时时遮击之。使者争言外国利害,皆有城邑,兵弱易击。于是天子遣从票侯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以击胡,胡皆去。明年,击破姑师,虏楼兰王。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14]。
    第三段 居延塞的修建。沿张掖黑河进入额济纳地区。在太初三年(前102年):
    遣光禄勋徐自为筑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卢朐,游击将军韩说将兵屯之。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15]。
    第四段 敦煌至盐泽。李广利伐大宛,历时四年,从太初元年到太初四年(前104年—前101年),而此段长城的修建当在太初四年之后。
    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犂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16]。
    直到今天,汉长城长龙般蜿蜒于河西走廊北部,时断时续,时堑时城。加上沿汉塞分布的烽燧和亭鄣城堡,严密的防御系统依然呈现出二千年前汉时风貌。
    下面主要以汉简材料举敦煌郡汉塞为例加以说明:
    汉代的敦煌郡包括今天的敦煌市、瓜州县和玉门市所辖地区。在这条长达300多千米的防线上,依次从西到东分布着玉门都尉、中部都尉和宜禾都尉等三个都尉的驻防军队。连绵的塞墙、城鄣烽燧以及驻防的军队,构成了敦煌北部伴随于两汉始终的军事防线,保证了河西社会的安宁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此外,在敦煌的西南部,有阳关都尉驻防。
    玉门都尉下辖大煎都和玉门两个候官,中部都尉下辖平望、破胡、吞胡、万岁四个候官(其中的破胡候官,后期改为步广候官)。宜禾都尉下辖广汉、美稷、昆仑、鱼泽、宜禾等五个候官,阳关都尉下辖雕秩等候官。 
    玉门都尉 
    玉门都尉的驻地在今小方盘城,是汉王朝最西部的部都尉。其军事防线从最西的广昌燧(93°08'22.30″,40°07'38.80″)到东面大方盘城南面的仓亭燧(93°58'11.60″,40°24'19.60″),直线距离77千米。其中大煎都候官驻防防线43千米,从广昌燧到显明燧。玉门候官驻防34千米,从显明燧到仓亭燧。
    大煎都候官⑧驻凌胡燧。其驻防地区和军事要塞大致是一个西东走向的“丫”字形。显明燧及其以东属于玉门候官的驻防地区。从显明燧往西到马迷兔,距离13千米,从马迷兔往西北到今天的清水沟南墩,直线距离20千米;由马迷兔往西南到广昌燧,30千米。此地属疏勒河(汉称藉端水和冥水)和党河(汉称氐置水)下游尾闾地带,当年应是一块湿地。沿湿地南北,湿地与沙漠接连的边缘,汉朝驻军因地制宜,修筑了若干军事要塞,现存烽燧15座。根据汉简记载,大煎都候官所辖烽燧有:广昌燧、厌胡燧、凌胡燧、步昌燧、广武燧、富昌燧、延年燧、大煎都、益昌燧、获虏燧、斥地燧、美水燧、服胡燧、破胡燧、莫当燧。汉代的名称和今天的遗址还不能一一确指,但出土汉简的记载和田野调查的情况,基本吻合。此地最西端的广昌燧西距楼兰的直线距离为277千米,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玉门候官驻马圈湾候官燧,其管辖范围从显明燧到仓亭燧。今天的小方盘城即通常被认为的玉门关位置,实际上也是汉代的玉门都尉驻地。根据1979年马圈湾出土汉简“玉门部,士吏五人,候长七人,候史八人,隧长二十九人,候令史三人”,说明这一段防线至少有29座烽燧。从汉简材料看,有记载的燧名24个。即:显明燧、临泽燧、广明燧、诛虏燧、威严燧、千秋燧、临要燧、候官燧、广汉燧、却适燧、当谷燧、止寇燧、远望燧、玉门燧、虎猛燧、宜秋燧、勇敢燧、察适燧、富贵燧、受降燧、仓亭燧、止奸燧、推贤燧、步偷燧等[1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