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学坚持一种实证的特征,也就是说是要通过一定方法去做研究才能产生知识,并且进而拒绝历史哲学。另一方面,专业历史学总是以已经存在的理解作为其前提,将“历史”看作对象领域,并且将历史性思维作为致力于认识的一种形式。这些前提连同其方法论的认识程式是无法从逻辑的理由中充分地推断出来的。对此,历史学专业更需要对其基础进行反思,而这样的反思又使得这一专业必然接近哲学。人们为了理解当下,期盼未来而研究过去的方式存在着根本的文化差异,历史学家的工作就必然一直处于对付认同与他者差异的张力之中。历史思维构成的实证性维度、形式维度以及功能学维度是我们今天开展历史研究的前提。 关 键 词:历史哲学/历史学/历史 作者简介:约恩·吕森,德国艾森大学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何谓历史?对于这一问题历史哲学有着自己的回答。同时,很多学科都与“历史”的主题相关,它们从事着与人或者与其世界的时代变迁的研究,当然最主要的是历史学研究。在此两种思维领域和方式中存在着各种张力。作为学科的历史学坚持一种实证的特征,也就是说是要通过一定方法去做研究才能产生知识,并且进而拒绝历史哲学,如果历史哲学涉及过去的真实事件,而无法拥有可供比较的研究成果的话。另一方面,专业历史学总是以已经存在的理解作为其前提,将“历史”看作对象领域,并且将历史性思维作为致力于认识的一种形式。这些前提连同其方法论的认识程式是无法从逻辑的理由中充分地推断出来的。对此,历史学专业更需要对其基础进行反思,而这样的反思又使得这一专业必然接近哲学。 在以下的思考中我尝试着对这些前提进行分析。这些思考并非对历史学科在研究中获得的认识有什么争议,而是希望将这一认识放在具有决定意义的准则中进行分析。这些准则必然要由历史思维的三个不同维度来构成: (1)第一个维度是实证性的(die empirische)。这里所涉及的是在人的过去中所发生的事情,是所谓既往的活动事迹(res gestae)。作为此类的事件当然还不是历史。对此还需要将这一事件归在一个时间的视角之中,在其中与当下和未来合理且有意义地联系在一起。非常明确的是作为历史的这一时间事件的维度是由这一(完全真实的,即便总是可以引起)时间关联性的想象而推导出来的。这一“对时间进程的想象”(Zeitverlaufsvorstellung)(请允许我这样称谓)具体地表现在对人的生命时间进程的确定之中,这适应于不同空间和时间的所有现象。这里涉及历史的普适性。这一维度在传统上是由所谓的史料(亦即以真实时间事件为主题的)历史哲学来加以阐明的。 (2)第二个涉及的是形式维度(formale Dimension)。这里所说的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洞察、分析、描述过去时间事件的特性。对此,具有决定性的必然准则是叙述,亦即 ![]() ![]() 这一维度具体表现在历史性思维和历史性知识的形式之中。在历史理论中,这一维度多半会作为历史描述的类型来加以讨论。从传统上来讲(在历史的叙事性转折之前),这一维度主要是由认识论和分析学理论加以探讨;其后它便落入了语言学和文学理论之手。 (3)第三是 ![]() ![]() ![]() ![]() ![]() 哪里能够发现这一生命的场景?哪里可以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让过去重又变为活生生的当下?历史性思维在功能明确性方面的根源性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