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可思议的是,姚大力说“在他自己主编的书里也没有获得多少人支持”;如果是这样,他又何必批评我主编的书呢?批评我就好了。遗憾的是,他老兄既不知有水平的研讨会本来就不是“一言堂”,更昧于我们来回讨论、修改论文,编辑论文集的过程。我们既有不同意见,也有基本共识,像你姚大力当然不会跟“我们”一起开会、写文章吧!请问老姚,如果主编不能对他所编之书负责,又有谁来负责?如有人对一本论文集提出不当的批评,如果主编不回应,算负责任吗?他不了解这些情况也就罢了,居然在情急之下,口不择言。用他的话说,“是什么意思?”他出此下策,恐将贻笑儒林。我编的这本书出版后,欧洲著名出版社Brill主动来函要求授权出英文版。西方有人对这本书如此感兴趣,就是因为有不同的见解和批评的力度,与姚大力的心态正好南辕北辙。姚文总觉得我们不应该去批评新清史,而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把批评他们当作“棒子打到新清史头上去”,学术批评可以等同“打棒子”吗? 政治正不正确也是姚大力提出的议题,我只是回复他,他便死缠谁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对待”。新清史重新诠释清帝国的性质,强调“族群主权”以及大清是内亚帝国而非中国的朝代,不应该有所警惕吗?当下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众所周知,目的就是为了“围堵”中国,不希望中国太强太大, 难道姚大力毫无感觉吗?姚大力真的相信西方政客的不良政治意图与新清史理论完全无关吗?他人在境内,应该对学术被政治利用更加敏感。然而他还要反问我:“那些当年和当下的敌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姚文理直气壮地说:“我说针对新清史的批评往往含有指责其‘政治不正确’的强烈意味,这么说到底错了没有呢?”错了!我们不会“指责”他们政治不正确,因他们根本不在乎政治正确不正确,我们只批评他们的立论,对他们的论述被政客利用感到遗憾而已。强烈意味的政治语言倒出现在姚文的最后一大段,诸如“把这样的争论看作学术领域内的一场政治斗争、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甚至发展为一种空言诋斥、辞气叫嚣的恶劣文风,就可能带来非常不好的后果,不但无益于社会的文化发展,而且对政治发展也很可能是十分有害的”。这些无限上纲的政治语言令我感到十分陌生与错愕,怎么会出现这种话语呢?谁会把学术当政治斗争呢?谁在“叫嚣”?与讨论新清史有什么关系呢?姚大力要我们去批评政客,不要“棒打”新清史,我想他应该记得一句老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不能够在学术上也作些批评吗?“棒打”云乎哉!? 2015年6月10日写于林口寓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