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1987年发现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将于年内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露出真容。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距今有800多年历史。“南海一号”整体打捞的成功案例,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历程。 崔勇,中国首批水下考古队员之一,为我们讲述了中国水下考古的神秘与艰辛。 演讲崔勇 整理解放日报记者徐蓓 让潜水员学考古,还是让考古人员学潜水 为什么中国会开展水下考古? 有一个英国的盗宝者叫迈克尔·哈彻,他依据历史资料,到全世界各个海域寻找古沉船。1984年,他在中国南海海域找到一条沉船,捞起了大约15万件瓷器,经过拍卖,获利2000多万美元。 拍卖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拍卖公司进行的,其中有2000多件都是中国景德镇的青花瓷。当时中国故宫博物院派了两位专家,一位是冯先铭,一位是耿宝昌,带了3万美元去参加拍卖。然而几天拍卖下来,他们连举牌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看上的瓷器起拍价都超过了3万美元。沮丧地回国后,他们写了一个报告,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下决心要开展水下考古。 1987年,英国一家打捞公司通过阿姆斯特丹一家海事博物馆的资料,发现有一条叫莱茵堡号的沉船,就沉没在广东的阳江和台山海域。他们要找这条沉船,必须和中国政府合作,于是他们和我们的相关部门一起开展作业,寻找这条沉船。 他们在沉船所在的海域中,利用远程声纳系统到处寻找,一旦发现疑似的东西就用抓斗往海里抓。有一天,一抓斗下去,抓上来247件器物,其中有瓷器,有锡器,还有一条1.72米长的大金腰带。看到这个情况,我们中方的负责人就说:这肯定不是你们英国人要找的莱茵堡号,这是一条我们中国的沉船。 就这样,“南海一号”第一次被发现,但因为技术原因无法进行打捞,这条沉船被搁置了起来。 当务之急,我们得马上组建一支自己的水下考古队伍。国家博物馆就成立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决定召集一批人去学水下考古。 有一个很纠结的问题是,到底是让潜水员去学考古呢,还是让考古人员去学潜水?后来算了一笔账,潜水员学考古要花4年时间,考古人员去学潜水,只要花半年时间。中国有这么多年轻的考古人员,估计找几个去学潜水并不难。幸运的是,我当时正好年轻,通过了很严格的体检,就去学了水下考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