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考据 >

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月刊》 欧阳哲生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西方”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名称,它与历史上的中西交通密切相联,这一名称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从汉唐时期的“西域”,到宋元明时期的“西洋”,再到明末清初时期的“西方”,这一名称的内涵不断变更。追溯这一历史地理名称的变更,可以看出中西交通的变迁。
    关 键 词:中国/西域/西洋/西方
    项目成果: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鸦片战争以前西方人士的‘北京经验’研究”(11YJA770040)和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鸦片战争前北京与西方文明研究”(12BZS070)。
    作者简介:欧阳哲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西方”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名称,它与历史上的中西交通密切相联,这一名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迁、演变过程。要理解中国人的“西方”观念,首先要从追溯中国历史上与这个概念相联的两个地域名称说起,即汉唐时期的“西域”和宋元明时期的“西洋”。探讨历史上从“西域”、“西洋”到“西方”的名称转换过程,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西方观念之变迁。
    一 “西域”的含义及范围
    中原通西域始自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司马迁所作《史记·大宛列传》详记张骞出使事迹,文中出现了“西域”一词:“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域数万人,至祁连山。”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有“匈奴西域王”之称,也使用了该词。可见,“西域”之名在汉武帝时期已使用,其所指并不明确,将“匈奴西域”并联在一起,说明西域为匈奴之地或匈奴统辖之区域。
    对“西域”一名的范围明确做出界定的是《汉书·西域传》,称:“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阸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余太山先生认为:“这一关于‘西域’的定义可能形成于西汉开展西域经营之前,亦即上述地区被匈奴统治时期。据《汉书·匈奴传上》,公元前176年(文帝前元四年)冒顿单于遗汉书中提到匈奴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这‘二十六国’显然是‘三十六国’之误。也就是说,由于冒顿发动的战争,‘三十六国’成了匈奴的势力范围。正是这一范围,被匈奴称为‘西域’。”①余氏这一看法,与我上述对《史记·大宛列传》中的“匈奴西域”一词解析相一致。即西域最早是指匈奴统治的区域,但西域之名是否为匈奴所命名,还是汉人之称呼,仍有待考证,从语义上说,“西域”初义应指西部化外之域,这应是汉人对西部的指称。
    《汉书·西域传》实际所涉范围要大,该传述及当时的中西交通:“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焉。”这就是当时西域的范围。现今论者一般认为,“‘西域’有广狭二义。广义的‘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狭义的‘西域’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②。《汉书·西域传》实际介绍的是广义的“西域”。
    随着中西交通范围的拓展,东汉的“西域”范围也随之增大,由于东罗马帝国与东汉通使,欧洲开始进入中国的文献记载。《后汉书·西域传》称:“西域内属诸国,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极玉门、阳关,西至葱岭。其东、北与匈奴、乌孙相接。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所载范围包括大秦(东罗马帝国)、天竺(印度)、安息(波斯)等国,可见当时“西域”范围之广,远超《汉书·西域传》。“具体而言,将意大利半岛和地中海东岸、北岸也包括在内了。这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描述的‘西域’中范围最大的,以后各史‘西域传’实际描述的范围再也没有越出此传。”③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的情形与西汉似无大改,具体情形为:“自敦煌西出玉门、阳关,涉鄯善,北通伊吾千余里,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自高昌壁北通后部金满城五百里。此其西域之门户也,故戊己校尉更互屯焉。”而西域通中亚、印度、地中海诸国的交通情形:“自鄯善逾葱领出西诸国,有两道。傍南山北,陂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领,则出大月氏、安息之国也。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陂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领,出大宛、康居、奄蔡焉。”④这些路线实际上就是当时的丝绸之路,故西域也是与丝绸之路紧密相联的一个历史地理概念。
    有关魏晋南北朝正史著作,如《魏书》《南史》《北史》《新唐书》均设《西域传》,多取西域之广义。而《魏略》《晋书》《梁书》及后来的《旧唐书》则改设《西戎传》,其所述范围涵盖此前的西域。唐朝与西域的交通较此前更为发达,中原与西域的关系自然更为密切。其中《旧唐书·西戎传》中“拂菻”一条记“大秦”之事曰:“拂菻国一名大秦,在西海之上,东南与波斯接。地方万余里,列城四百,邑居连属。”⑤《新唐书·西域传》记“拂菻”一条曰:“拂菻,古大秦也,居西海上,一曰海西国。去京师四万里,在苫西,北直突厥可萨部,西濒海,有迟散城,东南接波斯。”⑥显然,随着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交通日益增多,中国对这一带地区诸国情形的了解越来越清晰。
    与西域相联的一个名称是“西天”。印度古称“天竺”,古代中国通称印度为“西天”。其名可能出自有二:一是唐代佛教信徒玄奘前往“天竺”取经,俗称“西天取经”,这是就地理上而言,意指比西域更为遥远的西方。二是在佛教用语中,“西天”意为极乐净土、极乐世界。唐代皇甫曾《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诗曰:“上人远自西天至,头陀行遍南朝寺。”宋代晁冲之《以承宴墨赠僧法一》诗中有“王侯旧物人今得,更写西天贝叶书”之语。可见,唐宋时期“西天”一词已经流行。
    《宋史》未再列《西域传》,而在卷四百九十列传第二百四十九《外国六》之下列“天竺”“于阗”“高昌”“回鹘”“大食”“層檀”“龟兹”“沙州”“拂菻”诸条。可见宋朝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元史》亦未再设《西域传》,甚至《外国传》,只是在卷十六《志第十二·地理志三》有“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涉及原辖西域之地区的介绍,这可能是元朝所辖之区域空前之广大,所谓“西域”和“外国”大多在其控制或相关汗国的统治区域内。《明史》在卷三百二十九至卷三百三十二设《西域传》,其所涉范围大致只是狭义上的“西域”了。而在“西域传”之前设有“外国传”,显示出明朝与西域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既不同于“外国”,又与内地有别,但“西域”作为中西交通的特殊区域或必经之地已失去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