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人丰富徽学研究 在欧洲,许多学者对徽州研究颇为关注。除了早期的荷兰学者宋汉理之外,近年来,法国远东学院的米盖拉博士,也组织过一些与徽学相关的项目和活动。例如,米盖拉曾主持“徽州书籍印刷史的社会文化史研究”,此一国际合作项目后以“徽州:书业与地域文化”为题,结集而为《法国汉学》第十三辑(中华书局,2008年)。2016年5月,在米盖拉的组织下,“中国地方历史及其超越”学术会议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召开,多篇徽学研究论文被与会国际学者关注、讨论。其中,米盖拉的课题通过对上海博物馆所藏徽州胡氏《报功图》的研究,探讨了历史与传说、文本与图像以及地方史与国家历史的联系与互动。 近年来,每年一度的欧亚经济史会议,亦时见徽州研究的论文。2015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十至二十世纪欧亚大陆的帝国、商业与移民”国际学术会议上,英国剑桥大学周绍明(Joseph P. McDermott)教授,发表了有关明代徽州典商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周绍明就曾表示,徽州原始文献是“研究中华帝国后期社会与经济史的关键性资料”。他在近期出版的《900—1600年徽州的乡村、土地与宗族》一书中,再度重申了徽州文献对区域史研究的重要性。据了解,该书中文译本正处于翻译阶段,该中文译本的面世将进一步丰富徽学与明清史的研究。 总体上看,对海外学术著作的译介,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此外,国外珍藏的徽学资料亦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十多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智超教授利用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一批珍稀文书,编纂、出版了《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为明代历史、艺术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而在海外,这样的资料尚存,今后应当进一步发掘、整理和研究。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