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现代史 >

冷战与美国人才吸引机制的形成(1945—1960)(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历史研究》2014年5期 梁茂信 参加讨论

    结 论
    正是在冷战的刺激下,美国的“人才赤字”问题持续发酵。为此,美国国会利用修订移民政策之机,在《1952年移民法》中确立了吸引人才的双轨制。随着难民法的实施、对外文化和教育交流活动的展开,美国吸引外来人才的渠道大为拓宽。这样,《1952年移民法》、难民法和对外文化与交流法中的人才吸引条款一起,殊途同归,相互补充。到60年代中期,美国迎来了其历史上的首次科技移民潮。据统计,1945—1965年,入境的技术移民达到37万人以上,占该时期入境移民的7.66%,远远高于1900—1920年1.27%的比例。(85)
    值得注意的是,在入境的科技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增速快于总体增幅。例如,1956—1966年,技术移民总体增长了58%,其中,科学家、医生和工程师移民的增幅高达81%、79%和75.5%。(86)从入境渠道和身份看,依据《1952年移民法》第一优先原则入境的技术移民比例并不高。据统计,依据该条款入境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医生占1962年和1963年其入境总数的13.4%和8.3%,而依据家庭团聚条款入境的技术移民分别占45.1%和41.1%,以难民和其他身份入境的比例分别为41.2%和50.6%。(87)这就是说,《1952年移民法》第一优先入境原则“未能完成自己的使命”。(88)从入境方式看,在美国境外申请签证的“直接移民”的比例在下降,而在美国境内通过调整身份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曲线移民”增长较快,他们占1957—1963年入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25.47%。(89)这说明在1956年之后,美国允许国际留学生移民的政策发挥了作用。从区域来源看,他们多数来自欧洲发达国家,但从增速看,发展中国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据统计,来自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医生的比例从1956年的67.1%下降到1966年的54%,而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却从32.9%上升到46%,其中亚太地区增长最快,从0.97%跃至27.7%,而北美洲的加拿大和墨西哥从35.4%下降到26.2%。(90)
    对于战后亚洲和欧洲国家来说,持续性的人才流失意味着人力资源的巨大损失,因而在英国政府提出“人才流失”的警示后,引发了国际学术界长达数十年的讨论。(91)对于美国而言,大批外籍科技人才的到来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他们极大地提升了美国国防科技的水平和实力,使美国在与苏联的军备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才吸引机制的形成意义重大,它为20世纪下半期美国发展并完善其人才吸引的战略与政策体系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