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国对中国炮击金门的反应 1958年7月中旬,毛泽东连续召集会议,分析、研究中东局势和国际动向,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炮击金门的决定。他指出:金门炮战,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帝侵略斗争,不能仅限于道义上的支援,还要有实际行动的支援;金门、马祖是中国领土,打金门、马祖,惩罚国民党军队,是中国的内政,在政治上有理,军事上有利,美国找不到借口,而对美国则有牵制作用。毛泽东指示,此次以地面炮兵实施主要打击,准备打两三个月。国防部长彭德怀随即主持召开军委会议,制定了炮击金门、马祖的具体行动方案。(19)8月20日,毛泽东决定立即集中力量,对金门的国民党守军予以突然猛烈的打击,把它封锁起来。他指出,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方可能从金、马撤兵,或虽然难度很大但还要挣扎,那时是否考虑登陆作战,视情况而定。次日,中央军委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于23日开始,对大、小金门实施一次大规模炮击,先打三天,看看国际反应和台湾方面的动态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23日,福建前线部队开始猛烈炮击金门,大小金门完全被解放军的炮火封锁。毛泽东在当晚的会议上指出:“今天开炮,时机选择得当。联合国大会三天前通过决议,要求美、英军队退出黎巴嫩和约旦。美国人霸占我台湾更显得无理,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台湾太远打不到就打金、马。这肯定会引起国际震动,不仅美国人震动,亚洲人震动,欧洲人也震动。”他还说:“这次炮轰金门,老实说我们是为了支援阿拉伯人民而采取的行动,就是要整美国人一下。美国欺负我们多年,有机会为什么不整它一下。”他指出:现在我们处于主动,可进可退,游刃有余。美国在中东烧了一把火,我们在远东烧一把火,看它怎么办。(20) 中国开始炮击金门后,美国政府立即做出反应。艾森豪威尔认为,虽然这些沿海岛屿的军事意义不大,但如果台湾方面“失去”它们,将会对国民党以及亚洲反共力量的士气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因此,他下令进一步加强美军第七舰队的兵力,从地中海和美国西海岸调来大量舰只。为了保证这些行动能引起中国的注意,艾森豪威尔还特地命令国防部向新闻界透露一些信息。(21)军很快就在台湾海峡地区集结了6艘航空母舰,并装载了96架可以投掷原子弹的飞机,另有3艘重巡洋舰、40艘驱逐舰、7艘潜艇以及20余艘其他种类的舰只。到9月中旬,太平洋空军司令部拥有可以进行核打击的战斗机183架,另有战术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等123架。(22)参联会向美军太平洋总部发出指令称,如果中国大陆对主要沿海岛屿发动大规模进攻,可以使用美军援助国民党军队,包括进攻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海、空军基地;最初的攻击只允许使用常规武器,但需要做好使用核武器的准备,在得到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授权后,就使用核武器轰炸中国内地的目标;要求驻守关岛的战略空军司令部所属15架携带核弹头的B-47轰炸机处于待命状态,一旦决定对中国大陆的军事目标实施核打击,必须在接到命令的30小时内即可发起第一轮攻击。(23) 台湾方面立即向美国政府求援。蒋介石在致艾森豪威尔的信中称,大陆方面如继续对金门进行炮轰,“我们在金门的守军无异于坐以待毙”;大陆方面不论是长期封锁还是立即发动大规模进攻,美台双方都必须现在就制定具体的联合行动计划。他还要求美方采取如下行动:公开声明中国大陆对金门的攻击行动“构成对台湾和澎湖安全的威胁”,美国将做出军事反应;第七舰队将为台湾与金门、马祖之间的运输护航;鉴于事态紧急,为了避免延误,驻台美军司令有权自行做出决定,采取必要的措施,不必事事请示华盛顿。(24)对此,美国军方表示赞成。特文宁向艾森豪威尔进言,决不能使国民党军队失去沿海岛屿,美国要想迅速地、决定性地阻止大陆方面的进攻,只能使用核武器。他特别强调,与中国的战争必须做到速战速决,否则将严重影响美国在其他地区的军事力量或应对一场全面战争的能力。(25) 8月底,尽管艾森豪威尔对台湾方面的行为表示不满,但还是批准了美国的军事干涉方案,并确定,在大陆方面对金门进行封锁的有限行动阶段,美国主要在“国际水域”为国民党军队提供护航等间接支持;如果大陆方面发起大规模进攻,试图夺取一个或多个主要沿海岛屿,美国军队将直接进行军事干涉,包括攻击解放军的炮兵阵地和机场。美军在开始行动时不使用核武器,打击范围也不超过当地作战区域。如果此举不能奏效,美国再考虑使用战术核武器,并扩大打击范围。(26) 如前所述,美国军方领导人确信,仅靠常规武器难以帮助国民党守住沿海岛屿。根据参联会事先拟定的作战计划,一旦发生冲突,美国将首先对中国的军事目标发起核打击,而且有关各部也做了相应的部署。艾森豪威尔要求用常规力量援助台湾方面,并将是否使用、何时使用核武器的决定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引起了不少军方人士的非议。空军部门尤为担心,鉴于美国在远东的军事部署,不论作战还是后勤供应,都是基于打一场核战争而准备的,一旦转入常规作战,能否战胜规模庞大的中国军队,值得怀疑。太平洋空军司令库特(Laurence S.Kuter)甚至致函空军副参谋长格哈特(John Gerhart)称,仅对中国的炮击做出有限反应的做法将是“灾难性的”,美国“要么使用最为有效的武器,要么不介入冲突”。他认为,使用常规武器,不仅不可能阻止在人数上占据优势的解放军进攻并夺取沿海岛屿,而且还将削弱美军的作战能力。根据艾森豪威尔的指示,参联会、海军作战部等不得不对原作战方案进行大幅调整,仓促拟定使用常规武器应对台海地区发生局部冲突的计划,并紧急向台湾、菲律宾、日本及冲绳的美军基地调派部队,为美军太平洋司令部运送了5554吨常规弹药、汽油等各类物资。(27)同时,参联会向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发出了行动命令,要求第七舰队在公海为国民党军舰护航;必要时,美军可用常规炸弹对中国大陆的空军基地进行轰炸;如果台湾方面提出要求,第七舰队可从美国两栖作战力量中向其提供36艘登陆艇。(28) 杜勒斯一直主张在中国沿海岛屿问题上采取强硬行动,对艾森豪威尔搁置使用核武器的决定同样不满。他抱怨说,“如果拥有许多东西却又从未派上用场,那这些东西就根本没有什么用处”。(29)国务院远东事务处也提出,为了阻止中国军队对金门的进攻,美国使用1-2颗小当量的原子弹轰炸福建的机场是必要的;如若需要,应当考虑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但同时应设法避免引发一场美苏核战争。(30)特文宁、伯克、空军参谋长怀特(Thomas D.White)、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费尔特(Harry D.Felt)等,都坚持要求使用核武器来帮助国民党守住沿海岛屿,由于美军要防守的地区很多,兵力已经严重分散,如不使用核武器,沿海岛屿的局势将更为恶化。他们强调,中国炮击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沿海岛屿,同时也是针对台湾和其他地区的;如果此时不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将会对美国在整个远东地区的地位带来严重影响。他们确信,美国要想迅速并决定性地阻止大陆方面收复沿海岛屿、台湾和澎湖,就必须立即对大陆上的目标使用战术核武器,沿海岛屿并不适合进行常规作战。特文宁甚至称,如果在朝鲜战争中使用了核武器,那么美军在两三天之内就可以实现用常规武器需要数月才能做到的事,并且伤亡也可能少得多。他不明白美国民众为什么对使用核武器如此恐惧,坚持认为“我们必须习惯于这样一种想法,即这种武器是必须使用的”。杜勒斯对此表示完全同意,称“如果在军事形势要求使用核武器时我们仍然退缩不前,那我们就必须重新考虑整个国防政策”。(31) 在美国军方领导人看来,美国面临的困境在于,无论是由于未能实施“最大限度的防御”而导致国民党失去沿海岛屿,还是为了帮助国民党军队守住这些岛屿而有限地使用核武器,都将使美国冒着严重影响其在世界上的声誉和地位这一巨大风险。权衡之后,军方领导人决定冒第二种风险,强调如果美国的威胁不能阻止解放军进攻沿海岛屿,就必须立即用小型核武器摧毁其炮台和机场,这是阻止大陆方面夺取沿海岛屿最为迅速同时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办法,旷日持久的冲突将严重削弱美国在其他地区的军事力量。鉴于美国国会和民众还没有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而且对可能出现的后果缺乏心理准备,军方建议,美国政府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设法引导公众舆论支持美国的核打击行动,使其充分认识到这一举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2) 在9月2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特文宁强调,用小型核武器打击中国大陆上的机场和炮兵阵地,是帮助国民党军队守住那些沿海岛屿的“唯一方法”,常规作战将使美国陷入另一场“朝鲜战争式”的冲突。他建议使用当量7千吨-10千吨的空爆炸弹,其致死范围是3英里-4英里,并称基本上没有放射性尘埃。军方的计划是,首先攻击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5个机场,每个机场使用一颗核弹头,然后停止攻击,借以观察核打击对中国军事行动的影响。他强调,应该告诉中国人,“这就是我们的打算”。陆军参谋长泰勒(Maxwell Taylor)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行动开始时应该使用常规武器,然后采取一系列渐进式的威慑性行动,核武器只能作为最后的手段。这一看法遭到其他军方领导人的一致反对。就连杜勒斯也表示,不管美国所能维持的常规部队灵活性有多高,也都无法与欧亚大陆上共产党国家的庞大人力资源和常规力量相提并论。他认为,参联会对使用核武器的必要性所提出的意见,对美国政府的整个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美国的目的是要威慑中国大陆,在他看来,用常规手段难以与之对抗,而通过外交渠道与其接触,则是一种“示弱”,只有核武器才能对中国形成巨大的威慑,阻止其进一步行动。在这方面,更大的危险是美国的立场没有被充分表达清楚。(33) 在解放军炮火的封锁下,金门国民党守军的粮食、弹药、燃料补给和通讯被完全切断。9月4日,艾森豪威尔、杜勒斯一起商讨对策,认为金门一旦被大陆方面夺取,势必造成“多米诺”效应,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构筑的“反共壁垒”不出几年就会轰然瓦解;“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基地,甚至在冲绳的基地,都可能变得难以维持或无法使用,而具有巨大工业潜力的日本则可能落入中苏的轨道”。在他们看来,这些后果将是“巨大的和灾难性的”,会比中国共产党“接管中国大陆所造成的后果更为影响深远,更为不幸”。杜勒斯声称,军方已经准备在与中国发生任何规模的冲突中使用核武器,如果在此关键时刻,仅仅因为世界舆论的反对就不敢使用核武器,美国就必须修改其整个国家安全战略。他说,“当我们决定将核武器纳入我们的武器库之内时,就已经认识到使用这类武器所包含的政治和心理上的危险”。他辩称,如果只使用在空中爆炸且当量较小的核武器,不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尘埃,或者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并且美国若能迅速取胜,则使用核武器的后果肯定会比由于无所作为而造成的政治灾难的损害要小一些。艾森豪威尔虽担心中国大陆方面和苏联可能会对台湾或美国在日本的基地实施报复,从而导致战争扩大,但最终还是同意了杜勒斯的立场,即美国如果对中国沿海岛屿进行干涉,就要准备“不得不冒更广泛地使用核武器甚至是全面战争的风险”。(34)据此,杜勒斯发表《新港声明》威胁说,美国已经做出军事部署,一旦认为有必要,就将“采取及时和有效的行动”,以帮助国民党军队守住金门和马祖,同时也表示愿意通过谈判解决中美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争端。(35) 此时,美国的立场变得愈发强硬。8月底、9月初,美国军方高层相继到台湾,与国民党方面讨论沿海岛屿局势,并对中国发出战争威胁。参联会指令战略空军司令部一支B-36重型轰炸机部队保持“战斗态势”,随时可飞赴台湾海峡地区。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杜勒斯相继发表讲话称,美国准备“保卫”金门、马祖,不是在扮演“纸老虎”;如果在此让步,美国就将处于更大的危险之中,严重损害美国的安全利益。(36)9月18日和20日,美国向金门共运送了6门可以发射核弹头的8英寸榴弹炮,并向国民党军队提供了空对空导弹。27日,美国空军部长道格拉斯(James Douglas)公开宣扬美军已经做好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准备。(3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