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现代史 >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世界历史》 李世安 参加讨论

    五、评价及问题
    大萧条时期美国进行了史无前例、影响深远的金融改革,其中包括了胡佛金融改革和罗斯福金融改革。胡佛开启了美国金融改革的先河,罗斯福在胡佛金融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创新。美国著名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曾在1935年谈道:“罗斯福总统提出的复兴计划,多半是对胡佛总统计划的发展。”对此,美国学者迪克逊·威尔特评论称,“李普曼的这句话还是比较真实的。胡佛和罗斯福这两位领袖都承担起了前所未有的重担,为了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并使之回归繁荣发展的轨道,他们想方法解决当前的困难,采取种种措施:提高农产品价格、巩固工资水平、通过公共工程来增加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复苏’,鼓励人们从事短期工作以促进就业。”在金融改革方面,他说胡佛和罗斯福“对美元价格实行管制。就官方美元价格而言,胡佛通过联邦储备体系中的自由市场运作来扩大信用基础,以确保美元的国内价值,而罗斯福确保美元的外部价值目标,并让美国脱离金本位。整个新政期间,胡佛的复兴金融公司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均继续运转。”他还说胡佛的举措“促进了圣劳伦斯河道的发展,并使之成为铁路公司的竞争对手。同业工会是胡佛的国家复兴计划的一个方法,他还前瞻性地通过了《诺里斯——拉瓜地亚反禁令法案》”。(48)对于这两任政府的经济改革,美国学者赫伯特·斯坦给出了比较中肯的评论。他指出,在胡佛当政期间,美国的经济政策已经向“更为行动主义和干涉主义的方向运动,但在罗斯福上台后,这场运动的声势才更加浩大起来。新总统上任,政策变革的趋势加快,这是很自然的事。”(49)他谈的是经济政策的变化,其中自然包括了金融政策的变化。因此,他实际上是把两任政府的金融政策演变作为一个整体来谈。当代美国新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拾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如对失业人口进行补贴,为公共工程融资等。他的新政是罗斯福新政的前导。
    虽然胡佛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是罗斯福金融改革的前导,但是罗斯福金融改革的内容有巨大的创新,从根本上纠正了美国金融存在的弊端,开创了美国金融发展的新时代。通过罗斯福新政时期的金融改革,美国废除了金本位制度,抛弃了货币紧缩政策,实施了货币扩张性政策,形成了现代货币制度,一劳永逸地结束了各州政府无视宪法原则,奉行各自独立的货币与金融政策的做法;同时,罗斯福重建了美国的金融体系,使美国金融秩序实现了稳定,为美国经济复苏,走出大萧条奠定了基础。
    但是,由于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触碰了美国一些保守主义分子,包括许多企业界人士和一些经济学家的利益,所以他们对罗斯福金融改革持消极和反对态度,成为罗斯福金融改革顺利开展的阻力。(50)他们用古典经济学思想来反对罗斯福金融改革的一些措施。例如,他们反对罗斯福关于“使富人腰包的钱,较多地流到需要钱花的穷人手中”的政策。(51)他们认为,工资率过高而非分配不均才是失业率高的原因。因此,他们反对罗斯福提高劳工工资的政策。(52)此外,由于罗斯福进行的金融改革是史无前例的创举,缺乏前车之鉴,在实施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影响了改革的效果。
    (一)虽然罗斯福政府的金融改革指导思想之一是推行财政赤字政策,但这一政策的表达和推行,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明确宣称要采取收支平衡的政策。(53)这一提法,与他上台后推行财政赤字的政策是矛盾的。其次,罗斯福在提倡财政赤字政策的同时,也不时大量削减开支。因此,有学者认为,在罗斯福当政时期,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并没有增长,政府的活动也没有对经济发展产生扩张效应。美国学者斯坦利·L·恩格尔曼和罗伯特·E·高尔曼甚至说:“政府拒绝增加赤字,并没有实行凯恩斯主义。”(54)他的这些评价有失偏颇。赫伯特·斯坦则认为,在金融改革中,罗斯福执行了财政赤字政策,但还没有彻底摆脱预算平衡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战争结束时,联邦预算赤字远远超出1939年的水平。美国人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真正体会到财政赤字的重要性。(55)
    (二)要求银行有足够的准备金以应对金融风险,对稳定金融秩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一措施并没有贯彻始终。1935年,美国政府由于担心过多的银行准备金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于是采取措施减少银行准备金。1936年8月、1937年3月和5月联邦政府削减了银行贴现率。1936年,美联储还把准备金的数额上调了两倍。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只得大量削减贷款,以保持大量的储备金。这些做法导致货币紧缩,引起了经济急剧衰退,出现了1937年的经济紧缩。这次经济紧缩之严重,超过了1929年。1937年的美国的人均实际收入比1929年还低。因此,在1933年至1937年的快速复兴之后,1937年再次出现了萧条。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8月的190点下跌至11月24日的114点,创1929年经济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8月,失业率为13.5%。从9月15日到12月15日,更多工人失业,失业率反弹到1931年的水平。(56)
    (三)“高盈余”政策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新政时期的各种公共开支,都将减少政府的高盈余。例如,1936年政府需要支付一笔数额巨大的退役津贴。在这笔费用支出后,政府财政吃紧,政府高盈余增长结束,所以美国政府财政又开始紧缩。高盈余政策成为导致1937年萧条的原因之一。(57)
    (四)有的改革措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例如,1934年1月,国会通过《黄金储备法令》后,虽然减低了美元的含金量,增加了货币流通量和贷款供给量的需要,但是还没有满足那些要求无限制自由铸造银币以刺激通货膨胀的人们的愿望。为了刺激通货膨胀,国会授权财政部按照远远高于市场的每盎司1.29美元的价格收购白银。然而,这一高价收购白银的政策既没有导致通货膨胀,也没有刺激经济回升,只是使银矿老板发了大财。(58)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的金融改革并没有完全克服大萧条带来的问题,也没有引导美国实现经济的全面复兴。相反,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反反复复,在复苏中不断出现萧条。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黄金大量流入美国,导致了美国货币供给的恢复和大大增加,这种货币扩张才是美国走出大萧条的最后动力。
    大萧条时期美国的金融改革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一,国家要制定现代货币政策,有效地控制货币要素,不能放任货币搅乱经济活动;第二,在制定合乎国情的货币政策后,还要坚持实施,不能半途而废;第三,要建立合理安全的金融体系;第四,中央政府要依照宪法原则,对国家货币金融进行管理。美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对货币金融的管理权,(59)但是在美国立国后到大萧条前,这一宪法条款形同虚设,没有得到落实,许多州各行其是,并不遵守这些规定,导致美国金融形势的长期混乱和金融危机的频发。因此,在这些宝贵经验教训中,“依宪管理金融”是美国大萧条时期金融改革给世界留下的最宝贵遗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